文/李家泉
“双英辩论”中的四个分歧点
文/李家泉
4月25日,马英九和蔡英文的“双英辩论”会终于落幕了。从民调看,马英九领先蔡英文很多,其中《中国时报》民调,马英九领先蔡英文36.5个百分点,《电子报》认为马英九领先蔡英文31.8个百分点,最低的TVBS也认为马英九领先12个百分点。难怪绿营为之气急败坏,连蔡英文自己也颇有“挫折感”。其实,人们对“双英会”的关注除了民调外,更重要的关注他们在两岸政策上的分歧,笔者在此仅就他们间存在的分歧发表四点看法:
第一个分歧点:两岸究竟是什么关系。马英九基本上是根据“九二共识”以及求同存异精神说话的。他只讲“两岸”,讲“大陆与台湾”,回避了敏感的政治话题。而蔡英文呢,左一个“中国”,右一个“台湾”,把台湾与中国分开,根本不提什么“两岸关系”。她实际上继承了李登辉的“两国论”,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论。
第二个分歧点: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是什么性质。马英九一再强调这是经济协议,并不涉及政治主权。他问蔡英文:过去两岸“两会”签订的十二条协议,也都是经济协议,而贵党无不以“丧失主权”相责,请问其中哪一条出卖了“台湾主权”?而蔡英文呢,则一定要使经济议题政治化。一再强调,这个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就是“倾中卖台”。事实上,台湾本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根本不存在什么主权问题。
第三个分歧点:应该从什么角度观察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马英九主张从战略高度、台湾未来、人民利益等来看待“协议”,说这是符合台湾人民现时利益和长远利益的。而蔡英文呢,则只从技术角度、从战术层次来看问题,这显然是不够的。不能只顾少数人的暂时利益和局部利益,抓住一些枝节问题来挑毛病。
第四个分歧点:要不要从事物的主导方面看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有它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马英九算是抓住了主要方面,这就是紧跟大潮流,做符合台湾大多数人民利益的事。至于少数受冲击受影响的行业和劳工,则可拨专款进行辅助。而蔡英文呢,不看大的方面,只从次要方面,抓住少数受冲击行业和劳工不放,大做文章。
笔者对这次“双英会”的印象是,尽管蔡英文本人学历高,知识面宽,形象温和,但她所代表的似乎只是台湾一部分反对两岸和平发展的人群,其所维护的是反对两岸交流、坚持分裂立场的“台独”势力的利益。在当今,无论是社会主义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都是要搞大生产、现代化生产,大生产和现代化生产是天然地要打破自我封闭、四周筑墙、旧的“土围子”的。为了迎接新时代,为了迎接未来新的经济发展高潮,为了两岸人民都能携手与时俱进,我相信民进党中的大多数,早晚会省悟,会与大多数台湾人民一起主动来拆掉这个“土围子”。人们认识世界,认识事物,是要有一个过程的,笔者相信经过这一次“双英会”后,大家都会受到新的启发,也一定会反思过去,继往开来,迈出新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