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娟 马慧罗 任卫云
河南平顶山中平能化医疗集团总医院手术室 平顶山 467000
我院手术室在标本管理上进行了多次改进,注重保管和交接的关键节点,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改良送检流程,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2009-01~12手术切下标本共3 600个,其中甲状腺标本720个,乳腺癌标本300个,胃癌标本280个,肠管标本360个,胆囊标本689个,耳鼻喉科标本586个,子宫标本493个,脑组织标本112个,骨肿瘤标本60个,均采用改良标本送检流程。
2.1 改良送检流程 标本送检严格执行手术“三查七对”制度。三查:取样后查、送样前查、送样后查;七对:核对标本的手术日期、病区、姓名、床号、标本名称、送检人姓名、接收标本人姓名七个项目。改良的流程中取消了在标本存放间的存放过程,具体细则如下:(1)根据本院手术量,结合手术室和病理科的工作流程,明确每天送标本的时间为晨7∶40分至下午17∶30分,凡在这个时间段切下的标本随时送达。夜班的手术标本于晨起8点前送达。(2)在手术间设标示醒目的标本存放桶一个,放在护理操作台下层,在污物通道口处放标本车一辆,放置标本固定液和标本登记本。登记本上登记手术日期、病区、姓名、床号、标本名称、送检人姓名、接收标本人姓名,要求登记准确、签全名。(3)手术切下的标本,必须经手术医生、器械护士、巡回护士三方确认后置入规范的标本袋内,经主刀医生确认可以下手术台后,交给巡回护士,巡回护士接下标本后,与主刀医生核对标本名称后,逐项填写标签内容:手术间号、病区、床号、姓名、标本名称。而后贴在标本袋上,放入标本桶,密闭盖严。(4)手术结束,手术医生开写病历申请单,巡回护士再次查对标本,无误后手持标本小桶到污物通道口处倒入固定液固定,并将标签内容登记在手术间的标本登记本上。然后将病理申请单、标本一起送交病理科标本接收处。(5)病理科接收人员和手术室巡回护士根据病理单与标签逐项仔细核对标本内容和数量,做到病理申请单、标本袋标签、病理标本登记本上各项内容一致,核对无误后,在病理科标本接收登记本上双签名。(6)需术中快速冰冻的标本,切取后主刀医生、器械护士、巡回护士三方核对无误后,巡回护士放入贴好标本签的标本袋内,在标本登记本上逐项填写登记内容,然后送病理科交接。
2.2 改良送检流程注意事项 (1)主、夜班交接内容必须交接遗留标本数量;(2)同一患者不同部位标本必须分开固定,标示明确;(3)常规标本放固定液,液量要浸过标本,冰冻标本禁止放固定液;(4)病理申请单要用易可帖与固定好的标本粘贴在一起;(5)当班标本与病理科交接时发生疑问,必须当班解决,绝不可留给下一班,以免错失补救的良机;(6)当患者、患者家属或者医生提出不送病理检查时,则由谁提出谁在标本交接本上签字;(7)术毕手术医生需用标本向患者家属说明病情时,拿出和送回均要向巡回护士请示汇报,避免遗失它处;(8)对传染性标本应用双层标本袋盛装,扎紧袋口,并在标本签上注明传染标示,交接时再口头告知病理科接收人员,提示病理科做好防护,并采取相应隔离措施预防院内感染发生。
2009年手术室共计手术量8765台,标本采集工作量3600例次。依照改良送检流程管理后,对比之前传统方法进行的手术标本的管理,常见问题的发生率经统计学检验,具有显著差异,见表1。
表1 不同时间手术标本管理质量的比较(例次)
4.1 传统标本管理流程缺陷 传统管理模式都是在手术室设专门的标本存放间,手术切下的标本先由医生或护士固定后集中放在标本存放间,再由工勤人员按照规定的时间统一交给病理科。整个过程存放时间较长,交接、换手环节较多。4.2 流程中手术医生、护士操作缺陷 (1)病理申请单、标本袋标签填写不及时、不完整;(2)手术标本处理不规范:标本未放固定液,固定液量过少,未浸过标本;(3)标本袋不规范,未封好漏出液体,造成标本干燥或腐烂;(4)同一患者多种标本固定在一个标本袋内,无法做出准确的病理诊断[1];(5)手术标本丢失。多种原因造成标本丢失,如标本随垃圾丢人污水桶、下水道或送检途中不慎丢失[2],手术标本遗留在手术间。
4.3 改良措施特点 改良后的手术标本送检程序与传统方法的不同,在于事先管理与事后管理的差别:由巡回护士在第一时间内直接交接,修正了集中在标本间存放、工勤人员交接、换手等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发现问题可及时改正。手术标本的无可替代性与不可重复性,决定了改良后标本送检流程的科学性、优越性。由于实施改良标本送检流程,加强了环节管理,2009年全年未出现标本差错和遗失标本等事故。手术标本送检实现了规范管理的持续改进,使护理人员形成了在工作中规范登记、规范标识、规范送检的惯性思维方式。
[1] 闫军.手术标本的管理方法及质量控制措施[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7,18(6):101.
[2] 盖敬花,陈双丽.手术标本管理失误防范[J].护理研究,2001,1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