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度市实验中学(266700) 赵新杰
一节展示课的反思
山东省平度市实验中学(266700) 赵新杰
这是一节复习展示课。在做了自认为万无一失的准备之后,我满怀信心地来到教室,可是眼前的情景无疑给了我当头一棒!我暗暗叫苦:学生情绪竟如此低落,这可如何是好?教室后面可坐满了来听课的领导、老师呀!
看看复习学案,知识梳理、巩固练习、拓展提高,节节课都这样一个套路,也怨不得学生没兴趣。可重新准备,离上课还有不到一分钟,即使是神仙也无能为力啦!怎么办?我灵机一动:三十六计,请将不如激将!于是,我说:“这节课复习《世界的气候》前三节的有关知识。这样吧,我们协商一下:我给大家出三个题,如果你们能全做对,剩下的所有时间就由你们来做主,自由支配。怎么样?敢吗?”学生们一听,愣了一下马上摩拳擦掌群情激昂起来:“老师,真的假的?”“老师,你说话可要算数啊。”
好!我的第一个目的顺利实现!我故作神秘地说:“第一题可是个难题:请画出东南风5级的符号。”学生们一听都乐了:“嗨,这也叫难?!”在巡视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各种“千奇百怪”的符号,但我并没有趁机抓着“小辫子”狠批他们一顿,而是迅速做了一下简单分类,把各种类型的画法都请代表学生到黑板上展示一下。学生们一看傻眼了:一个小问题咋这么麻烦呀?
我给每个符号都标上序号,说:“来,组内讨论一下,哪种画法最正确?为什么?”听着学生激烈的争辩,不时的被学生“抢”过去当裁判,我乐了:“请大家伸手指表示一下自己的意见吧。”学生着急了:“老师,到底哪个对呀?”“好吧,我就再重申一下这种符号的画法吧。”我顺水推舟地把相关知识讲了一下,小家伙们听得可投入了。接下来我又出了第2题、第3题:
1. 读图,回答:
(1)从图中气温的分布可以看出该地区位于____半球,依据是__________。
(2)已知同纬度A、B两点,若A点为陆地,B点为海洋,判断图中表示的季节是______季,依据是__________。
2. 假如下图是赤道附近一座高山的等高线图,读图后回答问题:
(1)这座山的大体走向为_____,A、D两点的相对高度约_____米。
(2)从B点爬到山顶和从D点爬到山顶,那条线路较陡?依据?______。
(3)玲玲和贝贝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玲玲说:“该山山顶上有可能是白雪皑皑。”贝贝说:“不可能,赤道附近很热,怎么会有雪呢?”。请你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确凿的数据为依据做出评判。
两个问题紧扣本章的重点: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和影响气候的因素,而颇有争议的结果又把学生的“胃口”吊得高高的。为了证明自己、说服对方,他们一个个引经据典争得面红耳赤,而我也总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把重点知识给梳理强调一下……
就这样,在大家的笑声中、争论中,这节课的任务轻松完成了,而且复习效果极好。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创意,竟然“救活”了一堂课。
课后,我不由得想:我们的课堂怎样才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是最行之有效的?反思这节课的整个过程,我想只要在课堂上敢于创新,那么我们就完全可以提前“预约”精彩。
室间隔缺损是儿科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约20%,其中缺损口径小、分流量少等症状较轻者一般临床症状并不典型,症状严重者会出现呼吸窘迫和左心衰竭等症状,由于左心室与右心室存在压差,左向右分流时可导致肺血多引发充血性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等症状,给患儿的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1-2]。研究表明,在室间隔缺损并发症出现之前予以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干预,是可以痊愈的,其中治疗方式选择至关重要[3-4]。本研究探讨介入治疗、外科手术在室间隔缺损患儿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从表面看,复习课就是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于学生的个人情况不同,对于旧知掌握的程度也不尽相同。复习课上我们教师到底要不要讲,讲什么?是不是只要教师讲过了,就等于学生学会了?不,肯定不是!所以我们必须得讲,而且必须讲那些学生需要的东西,他才会有兴趣、有耐心去听。
例如试卷讲评课,很多老师都是从第一小题开始,不遗余力的一个题一个题地讲到最后。结果一节课下来,老师累得半死,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还要受老师的埋怨。实行小组合作后,我打破了传统的讲评方式:首先小组内订正答案,找出意见分歧较多的问题重点讨论,再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请教其他小组或老师。有人说:万一这个题小组内四个人全部做错了怎么办?这就需要老师提前把关:哪个问题容易出错,哪个问题需要重点强调,结合学生的讨论情况有重点的讲评,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哪些知识是学生需要的?如果我们无法预知的话,那就给学生一个犯错的机会吧。比较诸多的公开课、优质课,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的问题:大部分老师为求课堂顺利而尽可能避免学生犯错误,对一些可能出现错误的问题,或进行大量的铺垫,或给予有效的预先提示;并且老师所寻找的演示者只有那么固定的几个而且必须是“万无一失”的。无论如何,就是不能让你犯错误。因此在这样的课堂上,因为过于一帆风顺,总让人感觉少了点什么。
在传统观点中,教师就是学生眼中的“学术权威”,老师的话就代表了正确答案。而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善于变“强迫学生迷信真理”为“引导学生主动追求”,这不仅仅是在更高层次上体现了师生在思想上的平等、彰显教师本人的教育自信和教育艺术,更是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以下是我在执教《滚滚长江》一节的教学片段:
在讲到长江的水能资源时,我在屏幕上同时出示了两幅图《长江干流剖面图》、《我国水电站分布图》,同时引导学生读书找出:长江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水能蕴藏量占我国的1/3,居世界第一位。其上游特别是源头至宜宾河段,蕴藏了长江水能的90%左右。讲到这,我有意识地停顿了一下,因为我发现,部分学生的目光惊奇中逐渐包含了迷惑。终于,
生甲(举手):老师,我有个问题。
师:哦?你请说。
生甲:老师,我就不明白了,长江上游水能这么丰富,但从《我国水电站分布图》看,这一河段为什么却没有一个大型水电站?
师:问得好!他从这两幅图中看出了其中的关联,真不错。是呀,这里为什么就没有一个大型水电站呢?难道领导不知道这里水能丰富呀?(学生一齐摇头)
师:那为什么呢?
生丁:老师,你就别卖关子了,说说答案吧。
师:自己咀嚼的饭才有味道呢!大家讨论一下。
(小组内学生各抒己见,讨论热烈)
生乙:我想,肯定跟地形有关系。从地图看,长江源头至宜宾河段流经横断山区,地形太复杂了。
生丙:对,山高谷深的,落差那么大,修建难度太大,我们目前的技术水平还达不到。
生丁:我看,那里在我国的西南,太偏僻了。
生甲:这有什么关系?
生丁:你想,这里位置太偏,人口肯定少。要发电的话,发挥的效益肯定少。
生甲:我们这人口多,输送过来不就行了!
生丁:那在西南呀,运送到我们这多远啊,光是铺设线路就得多长呢。不行,成本太高了。
师:大家看,他还想到了成本问题,考虑的真是很全面,以后肯定是个成功的CEO。(笑声)大家刚才说的很好,谁能总结一下?(学生总结)
师:上游源头至宜宾河段不宜建设水电站,我国选择了在三峡河段建设了我国目前最大的水电站——葛洲坝水电站,三峡水利工程正在建设中。那么我们在三峡段选址建坝,这里有什么优势呢?(学生讨论回答,总结)
在执教过程中,我巧妙地埋下了伏笔——同时出示两幅相关联的地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上游水能如此丰富,为什么不建水电站呢?”继而引发思考,再由学生互相讨论、争辩,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我并没有将学生仅仅当做接受知识和技艺的对象,更没有将学生当做展示或者说“炫耀”我丰富知识的对象,而是在创设情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寻知识的真相,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这也是正是课堂的精彩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