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火灸合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105例临床观察

2010-03-20 17:32谷凌云王蕴伶
天津中医药 2010年4期
关键词:血竭雷火异位症

谷凌云,王蕴伶,王 勤

(北京军区总医院中医科,北京 100700)

笔者2003年5月—2009年9月用中药合雷火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的痛经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门诊患者共105例,均已婚。随机分为治疗组 65 例,年龄 25~45 岁,病程 1.5~8 a,其中轻度痛经18例,中度痛经39例,重度痛经8例。对照组40例,年龄26~45岁,病程2~9 a;轻度痛经11例,中度痛经24例,重度痛经5例。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子宫内膜异位症及痛经诊断标准[1],全部病例经临床诊断、腹腔镜诊断位子宫内膜异位症,并排除子宫肌瘤及全身性严重疾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1)雷火灸治疗:取任、督脉经穴的中极、关元、气海、命门、肾俞、次髎、三阴交(双)、足三里(双)及阿是穴。取雷火灸条2支点燃,距离皮肤2~3 cm,以不引起灼痛为度,以雀啄灸及回旋灸的手法,每穴灸3~5 min,一边灸一边用手指对穴位进行按压,每次灸30~40 min,热力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注意掌握避免烫伤),1次/d。每于月经前3~4 d开始灸疗,1次/d。遇肥胖者增加治疗时间。因治疗时间长及皮肤敏感者,皮肤出现发黑现象,停灸后会逐渐自然减退。如有灼伤可用乙醇、紫草油处理,再次施灸时应避开烫伤点,治疗1个月经期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2)中药基本方:红花10 g,桃仁 10 g,三棱 10 g,牛膝 10 g,当归 10 g,川芎 10 g,小茴香10 g,生地 10 g,炒杜仲 12 g,白芍 30 g,莪术 10 g,益母草20 g,炒蒲黄10 g,五灵脂 10 g,柴胡 10 g,香附 6 g,山慈姑9 g,浙贝母10 g,血竭粉3 g,甘草10 g。随症加减。血竭的用法:血竭研粉每剂药1~3 g,分装入胶囊随汤药送服。服中药期间除配合雷火灸外,应停服所有药物,3个月为1个疗程。

2.2 对照组 选用西药米非司酮10 mg口服;月经来潮第1天开始口服,每日1次。连续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痛经的疗效评定标准[1]。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痊愈12例,显效25例,有效23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11例,有效率为72.50%,经卡方检验,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

4 讨论

该病以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伴腰骶痛、月经失调、不孕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认为该病属于“痛经”、“癥瘕”等范畴,病机是瘀血阻滞胞宫冲任,瘀血阻滞,不通则痛。笔者从“血瘀”理论出发,在活血化瘀基础上注意加祛痰散结之品如山慈姑、浙贝;运用桃仁、红花、川芎、益母草、三棱、莪术、血竭等活血化瘀中药改善患者盆腔与子宫微循环,抑制其胶原合成代谢,软化增生的结缔组织,松解粘连,促进包块及结节的吸收,从而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雷火灸”以经络学说为原理,依据辨证施治原则,以芳香走窜的药物作引经药,配以活血化瘀中药制成的条柱,点燃后悬灸有关穴位,借助灸火的热力给病痛相关穴位以温热性刺激,使局部皮肤腠理开放,活血化瘀药物通过相应穴位透达到病灶,通过腧穴、经络的作用,产生“综合效应”,间接作用于盆腔内异位病灶,达到使盆腔内异位病灶的局部血管扩张、改善周围组织的血液循,使盆腔瘀血状态具有显著改善,起到了温经散寒、调和气血、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消炎镇痛的作用,与口服中药协同松解粘连,促进包块及结节的吸收,从而改善和减轻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267-271.

猜你喜欢
血竭雷火异位症
周围性面瘫应用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的效果评价
两种血竭凝胶抗炎抗菌效果比较
雷火灸的临床应用及研究现状
天佑中华·雷火迎春
沼泽地边的雷火与荠叔
血竭三七接骨膏超微粉碎工艺的优化及其粉体学性质
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4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治疗探讨
正交试验优化麒麟血竭中血竭素的超声提取工艺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