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分析与护理

2010-03-20 08:15:11谷晓云许顺江
天津护理 2010年1期
关键词:信念依从性青少年

刘 颖 谷晓云 许顺江

(天津市儿童医院,天津 300074)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由于体内胰岛素的缺乏,引起血糖增高,而长期高血糖又可造成对心、肾、眼等重要器官的损害。目前对于糖尿病尚无根治办法,常用的治疗手段是口服降糖药或/和补充外源性胰岛素,同时配合计划饮食、适当运动及家庭监测,从而把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但治疗中还有一个重要环节不容忽视,那就是心理治疗,特别是对于儿童及青少年患者,这一点更为重要。2009年国际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Pediatric and Adolescent Diabetes,ISPAD)统一指南中明确指出,“心理因素是糖尿病控制与护理中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1〕”。现就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综述如下。

1 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心理特征

儿童及青少年I型糖尿病患者情绪不稳定,其主要个性特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和神经质,具体表现为易焦虑、紧张、抑郁、易激惹,其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明显不稳定,对各种刺激反应都过于强烈,情绪激发后又很难平静下来,易导致不良的生理反应〔2〕。Grey等对儿童I型糖尿病患者和对照人群进行的跟踪观察发现,患病组患者刚患病时,具有明显的抑郁、依赖性及内向性特点;而患病1年后,则与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性,而到2年时,又回归抑郁、依赖性和内向性状况〔3〕。近年来研究还发现,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后的治疗过程中,其情绪波动或心理障碍会随着病程的发展,大致经历否认、恐惧焦虑、苦闷忧郁、轻视麻痹、失望放弃等5个阶段,而且有时会反复出现〔4〕。

2 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的因素

2.1 生理调节因素 目前已得到证实,抑郁的主要生化改变是去甲肾上腺素和5一羟色胺功能缺陷。临床实验表明,糖尿病患者也有类似改变〔5〕。这些改变导致糖尿病患者被动产生抑郁。由于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患者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多数情况下无法自主地对负性心理进行有效调节,若未能及时诊治,则有可能演变成长期抑郁等心理疾病〔2〕。由于人的情绪主要受人脑边缘系统的调节,大脑边缘系统同时有调节内分泌和自主神经的功能。心理因素可通过大脑边缘系统和自主神经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当人处于紧张、焦虑、恐惧等应激状态时,交感神经兴奋,可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从而加重患者病情,至少会影响疾病的治疗〔3〕。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会形成恶性循环。

2.2 心理素质因素 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在诊断后的早期适应阶段,存在心理障碍的风险,特别是I型糖尿病患儿〔3〕。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幼年的糖尿病患者心理性疾病患病率更高〔6〕。如果心理适应问题持续发展,特别是在进入成人期之后,其糖尿病有效控制失败的风险会进一步增加〔8〕。因此,一旦儿童和青少年自身患有糖尿病,由于其对该疾病威胁的心理准备不足,容易在患病初期遭受沉重打击,最终导致负性心理的产生和自身信念的削弱,甚至消失。

2.3 家庭社会因素 有关研究发现,24%的母亲和22%的父亲在孩子被确诊为糖尿病6周之后,其心理状况符合创伤后应激失调的诊断标准。如果父亲出现心理失调问题,往往影响到日后孩子的血糖控制效果〔10〕。良好的家庭凝聚力则有利于糖尿病控制的协调性和支持性行为的形成,从而大大改善血糖控制效果,提高糖尿病治疗的依从性;相反,家庭矛盾、责任推诿和治疗冲突却使血糖控制和糖尿病治疗依从性显著恶化〔11〕。因为不断恶化的家庭环境与反复发作的酮症酸中毒高度相关〔12〕。

另一方面,来自家庭成员和社会的关怀对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家庭和社会提供良好的关怀和支持对提高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大有帮助。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支持和帮助却与患者的年龄呈负相关。也就是说患者来自家庭和朋友的物质或情感方面的支持,往往随着患者的年龄的增长而减少。而当青少年患者采取负性态度对待不断减少的关怀和照顾时,他们将遇到治疗依从性方面的困难,心理压力会增大,从而使血糖的控制更为困难〔13-14〕。

3 对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建议

3.1 树立自身健康信念 对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应坚持“以树立自身信念为中心,重视家庭和社会支持”为基本原则,动员包括患者自身、家庭成员、亲朋好友和社会组织在内的多层次人群,形成多层级环境和氛围,施行综合性心理救助和护理。

有关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健康信念模式的研究发现,信念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合并症的个体差异以及治疗的遵循度有关;对疗效的信念同样影响到治疗的遵循度和血糖控制效果〔15〕。这就要求医护人员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和分析患者的情绪变化,积极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尤其是鼓励患者树立信念。特别是要及时告知患者此病的可治性,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同时家属也应多开导患者,用亲人的温暖去支持患者战胜病魔。但是,切忌过分关心和溺爱,因为如此可能会降低儿童和青少年患者的心理素质,并对病情做出过重估计,而当病情一旦出现波动反而可能会严重影响患者信念的树立。重视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素质教育,对预防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是非常重要的〔16〕。

3.2 重视生命质量的评估 家长应常规性地带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到专业医疗机构对其生命质量进行评估,包括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交等方面〔15〕。要注意观察其学习和认知方面的表现,确定是否存在学习困难问题,以便采取针对性应对策略。但家长不应过分强调学习成绩,要正视糖尿病对儿童认知方面的影响,把患者健康放在第一位。同时,常规性地评估患者的心理调适能力和对糖尿病控制有关知识的理解能力也是必要的,包括胰岛素剂量的调整、控制目标的设定、解决问题的能力、治疗的依从性和自主控制能力等方面〔16〕。对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要采取预防性的干预措施,家长要主动接受相关培训,以掌握科学有效的控制方法。

3.3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各级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防治机构或有关社会团体和组织,要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构建旨在为患者及家庭提供和保持稳定联系的专门机制,并经常性的适时组织患者进行参观、野营、夏令营等集体户外活动。集体户外活动对不同年龄层次的糖尿病患者心理状况均有明显促进作用,这种机制还应该包括建立与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专家保持密切联系的内容,以便及时得到相应的指导和建议。因为这些专家不仅能协调患者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还能及时识别和处理患者在心理和行为方面的问题。

综上所述,针对儿童及青少年身心发育尚未健全,自主能力相对较弱的特点,运用科学的心理护理方法,帮助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患者树立信念,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的综合作用,从而减少不良因素对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最终建立起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状态与疾病控制之间的良性循环。

〔1〕Delamater AM.Psychological care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diabetes[J].Pediatric Diabetes,2009,10(12):175-184

〔2〕Law rence JM,Standiford DA,Loots B,et al.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 of depressed mood among youth with diabetes:the SEARCH for Diabetes in Youth study[J].Pediatrics,2006,117(4):1348-1358

〔3〕Dharmalingam M.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diabetes:Clinical and metabolic connections[J].Int J Diab Dev Ctries,2005,25:92-97

〔4〕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第 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41

〔5〕刘豫鑫,周灵丽.糖尿病与心理健康[J].华中医学杂志,2008,32(4):304-306

〔6〕Martin C.Multisystemic Therapy Applied to the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of Poorly Controlled Type-1 Diabetes:A Case Study in the U.K.National Health Service[J].Clinical Case Studies,2009,8(5):366-382

〔7〕Graue M,Wentzel-Larsen T,Bru E.The coping styles of adolesc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 are associated with degree of metabolic control[J].Diabetes Care,2004,27:1313-1317

〔8〕Colton P,Olmsted M,Daneman D.Disturbed eating behavior and eating disorders in preteen and early teenage girls with type 1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04,27:1654-1659

〔9〕Patino AM,Sanchez J,Eidson M.Health beliefs and regimen adherence in minority adolesc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J].J Pediatr Psychol,2005,30:503-512

〔10〕Carl J Hochhauser,Robert Rapaport,Eyal Shemesh.Age at diagnosis,gender,and metabolic control in children with type 1 diabetes[J].Pediatric Diabetes,2008,9(4):303-307

〔11〕Wysocki T,Iannotti R,Weissberg-Benchell J.Diabetes Problem Solving by Youths with Type 1 Diabetes and their Caregivers:Measurement,Validation,and Longitudinal Associations with Glycemic Control[J].J.Pediatr.Psychol,2008,33(8):875-884

〔12〕Joseph Wolfsdorf,NicoleGlaser,Mark A.Diabetic Ketoacidosis in Infants,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Diabetes Care,2006,29(5):1150-1159

〔13〕Tim Wysocki1,Peggy Greco.Social support and diabetes management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Influence of parents and friends[J].Current Diabetes Reports,2006,6(2):117-122

〔14〕HAINS A,BERLIN KS,DAVIES WH.Attributions of adolesc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 related to performing diabetes care around friends and peers:the moderating role of friend support[J].J Pediatr Psychol,2007,32:561-570

〔15〕Sarah M,Lloyd.Marja Cantell.Brief Report:Hope,Perceived Maternal Empathy,Medical Regimen Adherence,and Glycemic Control in Adolesc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J].Journal of Pediatric Psychology,2009,34(9):1025-1029

〔16〕刘哈乐.糖尿病患者心理素质教育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6):4143-4144

〔17〕黄青菁,沈水仙,曹莲华,等.从“儿童糖尿病夏令营”谈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J].现代医院管理,2008,22(1):10-12

猜你喜欢
信念依从性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为了信念
黄河之声(2021年9期)2021-07-21 14:56:34
发光的信念
信念
民族音乐(2018年4期)2018-09-20 08:59:04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中国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 14:22:19
什么是手卫生依从性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中国火炬(2013年1期)2013-07-24 14: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