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袁殷红
(1.常州工学院师范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2.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
小学生在校的学习与生活是家长和学校一直以来都极为关注的问题。小学生的在校适应行为除了与学校的教学管理紧密相连之外,家庭因素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关研究表明,家庭因素对学生在校的学习与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1-3]。因此,本研究试图对影响小学生学校适应行为的家庭因素进行探讨,以期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从而为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在学校进行学习与生活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抽取来自江苏地区的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816人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占总人数的49.8%(406/816),女生占总人数的50.2%(410/816)。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包括家庭基本信息和学校适应表现两部分。其中家庭基本信息包括家庭结构类型、父母关系、父母文化程度、学生对父母的态度等;学校适应行为表现包括学生学习的自我评定、对学校的态度、安全感、打架行为发生次数。所有题目选项均采用数字等级式正向计分法,随着数值的增大,表明某一项的状况越好。
采用匿名问卷法,由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按统一的指导语讲解问卷的填写要求,指导小学生填表。最后把通过调查获得的有效数据统一录入统计软件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
描述性统计分析表明,在同一性别下,小学男生在学习自评的“差”和“中等偏下”两个选项上的百分比要显著高于女生(男生为4.9%和13.5%,女生为2.2%和6.7%);在缺乏安全感方面,男生在“总是”选项上的百分比显著高于女生(男生为7.9%,女生为2.7%);男生在校动手打架次数的发生频率显著高于女生,男女生的百分比按照打架次数从高到低的选项顺序分别为5.4%、3.7%、20%、21.7%、49.1%和2.2%、1%、5.6%、6.6%、84.6%。方差分析表明,男女生在学习自评、安全感以及动手打架行为上有着显著的差异(p<0.05),这与张文新、陈世平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4-5]。详见表1。
表1 小学生学校适应行为表现的方差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在不同家庭结构下的学生对学校的态度上,除了大家庭与其他家庭、核心家庭与其他家庭存在差异外(p<0.05),剩余各种家庭类型之间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动手打架行为的次数上,除了大家庭与核心家庭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外(p<0.05),剩余各种家庭结构之间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与余毅震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6]。在学习自评方面,来自大家庭的学生与来自单亲家庭、隔代家庭、其他家庭的学生的得分有显著性差异;来自核心家庭的学生与来自单亲家庭和其他家庭的学生的得分有显著性差异;来自其他家庭的学生与来自单亲和隔代家庭的学生的得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2。在安全感方面,来自大家庭、核心家庭、单亲家庭的学生分别都与来自其他、隔代家庭的学生在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详见表3。
表2 不同家庭结构类型下小学生学习自评的差异比较
对调查得来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后发现,如果父母之间及其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越好,那么小学生对学校的态度就相对越积极、自身的安全感程度就相对越高、打架行为的发生率也相对越低,小学生的学习自我评定为“中等偏上”和“好”的比例相对越高,这与黄红的研究相一致[7]。详见表4。
表4 不同亲子关系下的小学生对学校的态度的构成比(%)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家庭中的父母关系与小学生在校的适应行为表现存在着极为显著的相关;小学生和父母亲的关系与对学校的态度、安全感、动手打架行为这三个方面存在极为显著的相关;小学生父母亲的文化程度与小学生对学校的态度有着极为显著的相关(p<0.01)。详见表5。
表5 家庭关系和小学生学校适应行为的相关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不同的家庭结构类型对小学生学习的自我评定有着显著影响。单亲家庭、隔代家庭和其他类型的家庭中的小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表现总体上不如来自于正常的家庭结构的学生。家庭系统越正常和完整,小学生对自己在校的学习成绩表现的评定越倾向于积极和肯定。在学习成绩评定为中等以上的小学生中,父母关系、亲子关系良好的学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小学生对学校的态度也是在校适应能力的一种重要指标。本次调查所涉及的所有家庭因素与小学生对学校的态度之间存在着极其显著的相关。父母的学历越高,小学生对学校的态度越积极;父母之间的关系、小学生和父母之间的关系越好,小学生在更积极的选项上的报告率越高。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父母自身的学习经历和对学校教育的正确看法可能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亲子关系和小学生的安全感、攻击行为发生的次数存在着显著的相关。父母是小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构成部分,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越和睦,小学生越倾向于在学校表现出对他人的友好和尊重。对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发现,亲子关系越好,小学生的安全感越强、在校打架行为的发生次数越少。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讨论可以看出,家庭因素与小学生在校生活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在以上所讨论的家庭因素中,亲子关系又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针对以上的发现,笔者试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虽然本研究所涉及到的小学生的在校行为表现在性别上的差异不是很明显,但是男生在攻击行为的发生次数和频率上要显著高于女生。这也直接影响了男生在安全感上的报告率,男生感到安全感没有很好保障的比例也高于女生。这就要求家庭和学校要特别重视小学男生的在校表现,尽量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向积极和有意义的团体活动中去,多进行互助友爱的班级活动。
第二,由于家庭结构类型对小学生的学校适应有着重要影响,所以要特别引起社会和学校的重视。来自不完整家庭或是单亲家庭的小学生普遍具有自卑心理,心理敏感度高,很容易产生退缩或是攻击行为。这就要求社会和学校一方面要特别关注这部分小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另一方面也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教师和同学应更多在情感或心理方面给予他们支持和帮助。
第三,鉴于亲子关系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和在校学习与生活的核心因素,所以社会在强调学校教育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家庭关系。由于小学生的学习表现、安全感、对学校的态度等方面都与亲子关系存在显著的相关,这就要求社会和学校在构建和谐校园环境的同时,也要注意小学生的家庭生活。教师要多进行家庭访谈,关注并努力促进小学生与父母的关系及其家庭氛围的和谐与融洽,这样才能对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况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才更有利于解决小学生在学校适应中所表现出的问题。
第四,调查发现小学生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对小学生的学习生活起着重要作用,这就凸显出了广泛进行成人教育的必要性。如果为人父母的成人自身接受了更多的学校教育,那么他们就会对学校教育有着更好的理解与更为合理的看法,由此小学生在家庭中就会得到更为有效的鼓励和支持,从而更有利于小学生的在校学习与生活。
总之,小学生在校的学习与生活不仅受学校教育的影响,还会受到家庭中诸因素的制约。在学校和社会把注意力更多放在小学生的学习表现上的时候,教育者还需要多关心小学生的家庭环境及其与父母的关系,这在一定意义上能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对小学生的学习表现也有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凌辉.儿童智力和家庭环境与学习成绩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2(2):167-168.
[2]汪勇,韩明.某卫校新生自信心—学习动机与家庭关系的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7(14):2 704-2 706.
[3]俞国良.学习不良儿童的家庭心理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J],心理科学,1995(5):389-393.
[4]张文新.中小学生欺负/受欺负的普遍性与基本特点[J].心理学报,2002(4):387-394.
[5]陈世平,乐国安.中小学生校园欺负行为的调查研究[J].心理科学,2002(3):355-356.
[6]余毅震,史俊霞,黄艳,等.家庭因素与儿童青少年攻击行为关系探讨[J].中国学校卫生,2005(10):811-813.
[7]黄红.亲子关系对高三学生学习品质的影响[J].江西教育科研,2007(5):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