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社区服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

2010-03-16 03:18吴亚东冯金丽
文教资料 2010年34期
关键词:社区管理理论教学社区服务

吴亚东 冯金丽

摘 要: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是随着时代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新型专业,它在实践中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已经开始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该专业的实践运用仍然存在着突出的问题。本文作者尝试根据该专业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的实践体会,对该专业的实践性教学进行一系列的探讨。

关键词: 社区管理 社区服务 理论教学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是随着时代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新型专业,它在实践中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已经开始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构建和谐社会”伟大号召的提出,“社区如何发挥更大作用”已经成为该专业新的理论研究与教学方向。但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该专业的实践运用仍然存在着突出的问题,进而影响到了该专业的教学。为了加强专业实践性教学,增强学生对黄冈市社区建设的感性认识,强化学生专业意识,在院、系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把握住契机,展开了一次教学实践活动。

一、实践性教学的基本形式

人文科学系公共管理教研室制订了详细的教学实践方案,指定了包括我在内的两名专业教师分别领队,带领14名该专业学生,分成两组分别进驻黄州区建新社区和毛纺社区展开工作。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入户采集小区居民的基本信息,进而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录入工作,帮助建立基本信息的管理系统,并运用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进行小区基本信息分析,写出分析报告。同时对小区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展开社会调查,制作了调查问卷,写出了调查总结报告。

我们要求学生每天必须对当天所做的工作和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总结,指导老师也要对学生的工作进行及时的辅导和点评,必要的时候邀请小区相关负责人协助进行教学工作。整个教学实习期间,学生全部深入基层,针对黄冈市社区建设现状,取得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材料。同时,也发现了黄冈市社区服务建设中存在着的一系列问题。在“发现问题”、“归纳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教师通过完全不同于课堂教学的模式,开始了实践性专业教学模式的有益尝试。

二、实践性教学的有益尝试

学习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教”与“学”,但是这种“教”与“学”的形式则有多种表现。通过回顾教学实习中的一个个案例,我发现教学首先要掌握住学生的兴趣,再引导学生去调动自己的兴趣,去能动地了解知识产生的背景、根源、意义,这样得到的教学效果是学生坐在教室里学习所无法比拟的。

案例:在教学实习开始之初,大多数学生迟迟没有进入角色,没有走出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甚至还有学生带着教科书进行实习。针对这种情况,在实习的第一天晚上进行总结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是社区服务?”与以往在课堂上教学不同的是,我要求学生不准翻书,而是去向社区干部要答案,去通过社会调查得出答案。次日,学生通过简单的调查,发现“社区服务”这个概念除了街道几个干部知道,其他居委会主任都茫然不知。

回来后,再次进行总结时,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起这种现象。我要求学生再扩展一下思维,看能不能想到什么。在经历短暂的沉思后,有部分学生谈到:一方面我们社区要开展服务,另一方面大部分站在最前线的居委会主任却都不知道什么是社区服务,于是自然就产生了排斥力。对社区服务这项新生事物认识不足,意义宣传不够,仅作为部门的业务工作,在小范围内的一个系统内的宣传是不适合作为一项社会事业的推动力的。我适时地谈到:这就是我国社区服务行业所面临的内在阻碍。

我向学生提出了这些问题,要求学生通过与社区居民、社区干部进行问卷调查和座谈的方式来找到答案。学生的兴趣迅速被调动起来,自发进行了分工,有负责制作调查问卷的,有负责拟订座谈提纲的,等等。几天之后,我们在开总结会的时候,一交流,问题就出现了。比如在“社区服务应当开展哪些服务?”这个问题中,通过对问卷选择项的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人的观念仍然停留在一个较为传统的阶段,缺少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对“社区服务应该由什么人来做?”的选择,67%以上的人认为“退休的老太太也能够胜任”;对“社区服务应该包括哪些工作?”的回答,79%的人选择的仅仅是“清洁、绿化、收取物业管理费”。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与我们的教材给出的答案产生了出入,由此引发了师生间新的讨论。

比如“社区服务由谁做?”这个问题,几乎所有人的选择项都是“由居委会或者社区干部来做”。而对真正有权力、有能力去更好进行社区服务建设的政府部门,却很少有人会想起,我们的教材中恰恰谈到了“政府才是社区服务的最强力的后盾”。

问题继续抛了出来:为什么黄冈市社区的居民没有想起政府“社区服务”这一职能?是居民没有意识到还是政府职能产生了盲区?

学生们又陷入了沉思,大家意识到光靠翻书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于是又积极与社区干部进行了访谈,在老师的理论指导下,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得出结论:是因为黄冈社区建设中还存在着一系列需要解决的矛盾。比如“服务渠道与对象的矛盾”、“服务功能与服务需求的矛盾”、“服务设施与服务资金的矛盾”,而这些答案的给出又与我们教材的相关内容不谋而合,得到了印证。

大家针对所发现的存在于黄冈市社区建设实践中的种种问题和矛盾,集思广益,又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诸如“健全机制,完善网络服务”、“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加大扶持,形成规模”等。以上这些建议,绝对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学生们经过了对调查问卷的一再分析,经过了与教师、社区干部、社区居民的多次讨论得出的,可谓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半个月的实习很快就结束了,但是带给大家的感受却是全新的。学生感觉收获最大的是学到了与课本不一样的“实实在在”的知识;而对于我们教学工作者,却完全可以用“惊喜”来形容。

三、实践性教学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启示

刚才我用“惊喜”来形容自己的感受,其实这种“惊喜”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实践教学对学生学习形式的启发

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我们按照预定计划,很好地开展了小结工作。每天我们从实习单位回到学校,都会按时召开总结会,交流每天的所见和所闻,交流大家的所感和所想。学生们拿出自己遇见的实例,像上课一样进行交流,大家问着:为什么课本上是那样,而实践中是这样?理论和实践究竟有着什么样的不同?大家带着问题思考,带着问题翻阅教科书,带着问题围着专业老师展开咨询。有的学生积极上网查询资料,有的学生展开激烈的辩论,甚至有的学生给自己家里从事居委会工作、物业管理工作的亲戚打电话取经。在学生做着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惊奇地发现,他们的积极性已经被一种前所未有的激情调动了起来,他们不再是皱着眉毛去学习,而是带着微笑认真地学习,他们不再是“要我学”,而是真正的“我要学”。一个学生在他提出的建议被建新社区的领导欣然采纳之后,兴奋地说:“原来我学到的东西这么有用。”听了这句话,我感觉到兴趣才是他们真正的老师,而引导兴趣的正是实践。

(二)实践教学对教师传统教学模式的启发

其实真正在实践教学中受益的绝非只有学生,教师也是受益人。学生对于所接触到的与课本讲授不一样的东西,会显得格外的好奇,他们会问“为什么”。那么老师理所当然就成了他们提出问题的主要对象。我们的专业知识比学生丰富,社会阅历比学生丰富,但是面对某些问题的时候,仍然感觉到力不从心。怎么办?总不能说“我们也不明白”吧?于是,更深入地寻找答案,就成了我们唯一的选择。

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已经倡导了多年,培养动手能力也成为高职高专学校的主要宗旨。而实践教学法我们也似乎学习了多年。在以前,我们认为,每年暑假派出老师去基层单位实习,在上课的时候把自己在基层单位的经验和感受教给学生,就是实践性教学。在带领学生深入社区展开工作的这半个月里,我发现自己以前的理解还是太狭隘,并没有理解实践性教学的精髓。

我认为,实践教学不仅仅是要把自己的实践经验通过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形式讲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带动学生通过实践去检验理论知识的可行性,去发现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可行途径。也就是说实践教学的目的侧重教学,但不仅以此为目的。因为实践和教学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我们应该通过教学去促进实践的改革,通过实践去完善教学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史铁尔,于雷.社区建设理论与实务.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刘静林.社区服务.张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社区建设资料汇编.湖北省民政厅基层政权建设处.

猜你喜欢
社区管理理论教学社区服务
建设“家门口”服务体系 “绣”出高品质社区服务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有哪些看点?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打通社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谈外科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嵌入式系统课程“中断、异常与事件”教学实践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