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班级管理的规范化建设研究

2010-03-16 03:18洪捐
文教资料 2010年34期
关键词:规范化建设

洪捐

摘 要: 班级是高校对学生实施常规管理和素质教育的基本单元。高校班级管理的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同时也决定学校教育教学的成效。本文依据管理心理学及管理学原理的相关知识,根据班级管理研究的理论成果和发展趋势,探讨班级管理中的规律性问题。

关键词: 高校班级管理 规范化建设 规律性问题

1.引言

班级是高校对学生实施常规管理和素质教育的基本单元[1]。高校班级管理的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同时也决定学校教育教学的成效。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班级管理不但不能削弱,反而必须加强,我们要继续坚持班级建制并改变班级管理模式,创新班级管理机制,改进方法,充分发挥班级管理对学生教育和管理的功能。

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9—22周岁之间,朱智贤、依田新(日)等著名心理学家均把这个时间段看成是青年确定生活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同样也是摆脱青年世界,向成人世界同化的转型期。这个时间段的青年具有很多优点,诸如他们有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很强的自主性,民主和平等思想已经被他们普遍认同,等等,但是由于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旧价值观的不断碰撞,青年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经常产生抑郁、偏执、自卑、敏感的心理症状[2]。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要充分理解和尊重青年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班级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化解青年学生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文依据管理心理学及管理学原理的相关知识,根据班级管理研究的理论成果和发展趋势,探讨班级管理中的规律性问题。我们应通过加强班级学生干部队伍管理、非正式组织的管理、精细化管理等手段,实现班级管理的规范化建设,从而不断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班级成为学生成人成才教育的重要载体。

2.班级管理的规范化

班级管理是人与人之间的管理,班级管理机制要尽量贴近社会,全面培养高素质人才,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管理。班主任或辅导员是班级管理的负责人,而班级干部是班级管理的主要执行者。班级干部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所以班级管理的规范化的管理必须先从班级干部开始。此外,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还要对非正式组织的进行管理,对其加以引导,使其成为增强班级活力的重要元素。同时,对所有的学生通过建立基础档案,进行精细化的管理,最终实现班级管理的规范化。

2.1班级干部队伍的管理

高校班级管理的成效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级干部队伍建设的完善程度的高低。传统大学选拔班干部多停留在靠老师经验、学生学习成绩、学生演讲表现、学生民主测评票等方法作出任用决定。这样常常会发生所选用的学生不适合作班干部的现象,造成班级管理如同一盘散沙,这样的班级文化氛围一旦形成很难改变。为此我从建立规范化的班级干部组织机构和班级干部管理制度化两个方面对班级干部管理进行阐述。

2.1.1组织机构建立的规范化

高等学校班级干部体制的改革应该有效地解决高等学校现行班级干部体制存在的问题,因此,高等学校班级干部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应该是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要建立新的高校班级干部体制,关键是要建立新的合理的班级干部组织制度,合理的组织机构是班干部得以高效工作的基本保障。有学者认为要根据与社会接轨的原则,班级干部组织结构可以模仿现代公司制企业的组织领导体系,建立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三权分立的准公司制,并且建立职能配套的班务活动部门管理制[3]。

我考虑到与社会接轨的重要性,并根据现代企业管理认为采用目标化管理的方式比较适合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采用“职能部门化”的管理模式构建班级管理机构。因为“职能部门化”的管理模式能有效地树立管理权威,充分发挥所有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控制,避免重叠,有利于管理目标的实现[4]。

与传统的班级管理相比,新增加班级监督委员会和班级理事会两个部门,班级监督委员会主要由5—6名学生担任,有班级干部也有普通同学,主要是在班级有群众基础和威信的一些学生担任,由辅导员或班主任直接任命,负责监督班级日常管理。班级理事会通过选举产生委员,具体数量视情况而定,一般在7—8名为宜,可以是学生干部也可以是普通同学,班级管理意见不统一时,交由班级理事会通过表决方式解决。通过这样的班级干部岗位设定,实现了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三权分立,能提高班级管理队伍的战斗力,有利于班级和谐,增强班级凝聚力。

2.1.2班级干部管理的规范化

前期培训主要针对整个班级进行的,以前班级干部的培训主要是针对已选出的班级干部,我认为很有必要针对全班级进行班级干部岗位认知方面的集中培训,根据制定的《班级干部岗位职责》详细讲解每个班级干部的分工和职责,其目的是让所有学生都了解班级干部的职责,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使班级干部轮换制成为可能,也使以后班级干部的工作能更好地得到班级同学的认同和监督。

选拔是学生干部任用的重要环节。在选拔学生干部时,我们可以参照现在广泛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中人才测评方法。所谓人才测评,是指运用心理学、管理学、测量学、系统论、行为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等多种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对社会各行各业所需人才的知识水平、能力结构、道德品格、个性特点、职业倾向和发展潜力等多种素质进行测量和评价的一种选才方法。人才测评是选拔人才的科学方法,主要包括心理测验、面试、履历分析等方面[5][6]。根据人才测评的原则,我们在选拔学生干部时可以进行如下流程:撰写简历→班级竞选→差额产生候选人→面试→确定具体人选→心理智力等综合测试→确定具体职位。与传统的班级干部选拔不同,基于人才测评的班级干部选拔更加科学化,更能够实现班级干部职位的合理配备。

后期培训是对学生干部岗位职责的强化和班级管理规范化的培训。后期培训主要是基于学校的各项管理规范,并结合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各项制度进行,比如班级考勤规范、班费管理规范、宿舍管理规范、请假规范等。在此过程中关键是明确班级组织机构中各个岗位的岗位职责和职权范围。

定期量化考核,重点强调定期和量化两个方面。定期考核主要可以采用班委季度述职制度。班委述职可按专业进行,主要由班长、团支书参加,每班可由班长或团支书进行述职。量化考核主要是每学期进行,主要是针对班级不及格率、英语四六级通过率、计算机通过率、班级同学参加各类比赛的获奖情况、学生违纪率等综合打分。每学期根据班级得分作为评选先进班级、红旗团支部的依据之一,也作为班级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

2.2班级非正式组织的管理

美国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梅奥1933年在《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中提到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文中指出非正式组织以它独特的感情、规范和倾向,左右着其成员的行为。非正式组织不仅存在,而且与正式组织相互依存,对生产率有重大影响。

高校班级中也存在非正式组织,很多学者也开始研究班级中非正式组织的状况和管理问题[7][8]。班级中的非正式组织是班级成员在共同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互相之间产生共同的感情、态度和倾向,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对整个班风产生重大影响。诸如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有共同体育爱好的同学,性格相似的同学,等等,他们之间就很有可能形成一些小团体,成员可能相互渗透,有流动性,也有相对固定的成员,成员之间没有严格的组织纪律和章程。

我们通常把非正式组织分为积极性、中间型和消极性三类[9]。对不同性质非正式组织,应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主要通过教育和引导的方式进行,可以利用积极性的非正式组织增强班级凝聚力。具体方法是:①把积极性组织中的核心人物吸纳到班级理事会中,这样可以强化班级管理,更好地了解班级动态。他们主要是因为良好的兴趣集中在一起,对班级的发展有很大贡献,对他们主要采用激励的手段,并适时转化部分同学到正式组织中。②中间型组织。这类组织主要是以地域形成的老乡会,电脑游戏组织,等等。他们对班级没有直接的危害,但是如果不加以控制,使其过度发展,势必就会危害整个班级体的整体风气。所以对这类团体的活动要加以约束,使其活动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③消极性组织。这类学生大多对班级管理存在抵触情绪,或者学业不太理想,这类组织人员较少,但影响其个人和集体的发展。对这类组织主要采用沟通加行政管理干预的方式进行,沟通时要多倾听这类学生的心声,多加以鼓励,用爱心和恒心化解他们心中的郁结和抵触情绪。对于这类学生必要时要“先礼后兵”,跟他们明确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甚至运用惩罚的手段进行干预,及时矫正班级中的不良现象。

2.3班级的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在学生管理中的地位日渐突出,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内涵应该是学生信息的完备化和精确化,以及信息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建立学生基础信息档案,档案建立过程中力求完备和准确,并要求定时更新,采用数据库管理是最佳选择,也可采用Excel表格。我们可以个人基本情况、学习情况、参加社会活动情况、帮学助困情况、评奖评优情况、违纪处分情况、党员发展情况七个大类,若干条小类来建立学生基础信息库。

3.结语

精细化管理是班级管理的规范化与制度化建设的基础,只有建立完备的学生基础档案,才有可能使得班级管理更加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陈敏.加强高校班级管理对策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1):105-106.

[2]苏东水.管理心理学(第四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446-495.

[3]郑庆柱.改革高等学校的班级干部体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46-48.

[4]周三多.管理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包文莉.人才测评技术在大学班级干部选拔中的应用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0,(2):72-74.

[6]陈永强.企业普通员工招聘筛选量表的编制与施测[D].开封:河南大学管理学院2005.05.

[7]李灵莉.非正式学生组织的管理沟通[J].教学与管理,2001,(2).

[8]朱红枫.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非正式群体状况及班级管理策略[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2005.

[9]苏海泉等.目标管理模式下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工作探讨[J].当代大学生,2007,(2):72-76.

猜你喜欢
规范化建设
推进工会财务规范化建设的思考
基层检察院检委会规范化建设路径探析
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规范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