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凡 王晶
摘 要: 《中外美术史》作为美术学学科体系的基本建构及课程设置之一,是美术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基础中的基础。而《美术鉴赏》是一种训练学生判断美的能力的课程,是高校为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艺术修养而开设的一门选修课。鉴于此,本文着力探讨这两门课程在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内容及其侧重点、教学方法这几个方面的差异。
关键词: 《中外美术史》 《美术鉴赏》 教学 审美
《中外美术史》是面向专业院校和美术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而《美术鉴赏》则是近几年全国高等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选修课程。通过调查发现,现在市场上的《美术鉴赏》教材大多都是中外美术简史的翻版,大量的美术术语没有涉及或没有作为重点进行教学,也没有注重美术理论和美术作品的相互渗透。我对于两门性质有所不同的课程对照分析后有以下几点看法。
1.教学目的与要求
《中外美术史》作为美术学学科体系的基本建构及课程设置之一,是美术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基础中的基础。通过对中外美术史的学习,研究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时段具有代表性的艺术风格与艺术流派、艺术家及典型艺术作品,历史地辩证地把握美术史的发展脉络及趋向,并通过艺术发展史深层理解思想、文化、哲学、宗教、经济等整个人类发展史,在整合史料基础上,生成高尚的审美理想,构建审美文化,提升人文素质,并将其物化于美术作品之中。
中外美术史教学由于史料丰富而易流于具体琐碎的史实的介绍,对课程深度挖掘不够。我们应注意在教学中既深钻精研细节,又统整知识框架,使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方法与学生认识水平与心理能力及特点相适应,创造性地实施教学,把知识性、趣味性有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获得技能,接受审美教育。教学方法方面,多采用现代媒体与技术等直观教学方式、方法,把语言信息渠道和视觉、听觉信息渠道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美术史教学最优化的目的。
在本世纪初,教育部鉴于学生人文素养普遍缺乏的状况,要求各高校开设艺术欣赏等课程。据了解,目前大多数高校普遍开设了《美术鉴赏》、《音乐鉴赏》、《文学欣赏》等课程,学校给予1.5—2个学分、24—32课时的安排。艺术欣赏在高校开设的普遍可通过市场上多达几十种的《美术欣赏》、《美术鉴赏》教材略见一斑。
《美术鉴赏》是一种训练学生判断美的能力的课程,是结合了美术史与美术理论的较为浅显的一门美术史论课程,是高校为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艺术修养而开设的一门选修课;旨在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鉴别和欣赏,开展审美活动。美术鉴赏的过程是鉴赏者运用自己的感知能力、情感、审美经验和知识修养,通过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理解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和艺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的过程。学校实施美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强化学生的美术素质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2.教学内容及其侧重点
就《中外美术史》而言,应该使学生初步了解美术史的概念、范围与基本的学习方法;并了解美术史的内涵和外延,明确美术史在狭义的美术理论专业教学与非专业美术理论的教学中的不同侧重点;了解美术史的研究方法。
美术史的定义归结起来有三种说法:(1)美术史是研究美术发展的历史以及其规律的学科;(2)美术史研究的是一切历时性过程中的美术家、美术作品、美术事件、美术文献及相互之间的关系;(3)美术史是对传世美术作品和出土美术作品及文献记载相结合的研究。第一种说法太笼统了,第三种说法太狭隘了,所以将把第一和第二种说法结合起来更切合美术史的定位。其内涵是研究美术发展的历史及其规律,外延则可以说是研究美术史与不同学科的关系,建立新的交叉性学科。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由此可见,《美术鉴赏》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指人的一种鉴别认识和评价现实现象和艺术品质美丑的能力。它是一种通过美的教育而使人性发展和完善的活动。它通过具体的审美活动而逐步培养人的正确的美丑观、善恶观、是非观、爱憎观,从而净化人的心灵,逐步培养和提高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使人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发挥。马克思主义认为,审美教育并非是获得人性解放的最终条件,而是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自身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提高审美能力也是美育的重要目标。
然而提高审美能力的主要方法是学习美术理论和美术史。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应该是鉴赏基础和鉴赏内容的有机结合,也就是鉴赏基本知识和美术理论、美术史基本知识的有机结合。
所以《美术鉴赏》的侧重点应当是通过对中国、外国、古代、近代、现代优秀美术作品的鉴赏,掌握美术语言和鉴赏方法,从美术与自我、美术与社会、美术与自然等方面认识美术的价值和作用,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目标。
3.教学方法
美术史教学的意义可以根据不同的层次归结为:第一,丰富知识,拓宽知识面与培养相关的美育欣赏能力,培养一定的审美情操。第二,积累知识和视觉经验,了解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为个人创作积累资粮并对专业产生深厚的认同感。丰富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系统化的高度。第三,积累专业知识,学习相关研究方法,为自己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打好基础。
鉴于此,在《中外美术史》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可以以中外美术的历史发展为主线,涉及绘画、雕塑、建筑和工艺美术,以传统教学配以图片欣赏为主要手段,这样既能保持传统授课知识的系统性,又能增加传统授课所缺少的直观性,大大丰富学生的知识,促其积累相关的视觉经验。
与此同时,将专题讨论的形式穿插于课堂讲授之中,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做到教学方法灵活化、教学手段多样化。当然,专题讨论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对课堂教授的知识理解吃透,而且要自己查阅相关资料,整理相关内容并在课堂上陈述自己的研究成果。这就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系统化的高度,也增强了他们的理论研究能力,为以后学习和研究打好基础。
对于《美术鉴赏》,在学生了解了一些关于《美术鉴赏》的基本知识之后,则可以以学生的参与为主导,因为进行鉴赏的主体是学生,老师应当是一个引导者。比如可以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让学生自由发挥,当然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鉴赏者所看到的画中的精髓也是各不相同的。然后老师对此进行总结并结合美术作品进行美术理论的深入讲解,最后让学生再体会作品。这样就是以学生——老师——学生的一种模式去进行,行之有效地使学生的能力得以提高。只有审美能力提高了,才能在各个方面得以提高,才能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洛加.美术鉴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韩冰.美术鉴赏教学问题研究[J].电影评介,2006,(16).
[3]胥幸福.鉴赏还是美术史?http://gz08.sdteacher.gov.cn/Course/meishu/Article/594606.aspx,2008-08-05.
[4]刘德龙.应客观看待当前美术史的教学问题——驳《专家称中国美术教育缺课严重》.圣天阁文化网.http://www.santage.com/article/2009/0203/article_5441.html,2009-02-03.
[5]美术史论教学之我见.转载http://hi.baidu.com/1990
baby/blog/item/0970d250925d091f367abedd.html,2009-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