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关系:弗洛伊德的权力史观

2010-03-16 03:18周宗源
文教资料 2010年34期
关键词:禁忌父子关系弗洛伊德

周宗源

摘 要: 弗洛伊德对人类发展的方向提出了质疑。在《图腾与禁忌》、《摩西与一神教》中,他研究了图腾崇拜、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内在线索,把父子关系看作历史发展的动力,这与他对现代社会的神经症、梦的研究互参互补,揭示了人类社会的金字塔式的权力模式。

关键词: 弗洛伊德 禁忌 一神教 父子关系 权力

弗洛伊德在《“文明的”性道德与现代神经症》一文中指出,文明要求牺牲性的满足,规范性本能。结尾还质问:我们有必要为这种“文明的”性道德作出牺牲吗?这是弗洛伊德对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审视。理性对非理性、灵魂对肉体占主导地位的发展方向,与促进人的幸福可能是矛盾的。这样的怀疑,从浪漫主义到现代艺术,愈演愈烈。

弗洛伊德对人类处境极其关注。在《文明及其不满》里,弗洛伊德把文化的超我与个体的超我加以类比,认为可能整个人类都会在文化欲望的影响下变成“神经症患者”。在《一个幻觉的未来》里,弗洛伊德论述了“充满敌意的生活”。在《图腾与禁忌》、《摩西与一神教》里,弗洛伊德转向古代,揭示了权力的历史和结构,和后来福柯的分析异曲同工,有助于我们理解所谓的那些“神圣诫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直在发挥其作用的道德上和传统上的禁忌(其核心就是权力),进而有助于理解人类历史与现代社会的思想与艺术。

《图腾与禁忌》、《摩西与一神教》建立在一个概念之上:俄狄浦斯情结,或者说原始父亲。以原始父亲为起点,弗洛伊德以父子关系作为历史发展的动力,揭示了金字塔式权力模式的历史,可以表示为:父亲→图腾(动物)→宗教(神)→国(国王)……后者都是父亲形象的替换。《图腾与禁忌》、《摩西与一神教》都在这条线上,前者主要是关于父亲意志在乱伦禁忌、图腾餐仪式中的体现,后者主要是关于犹太民族一神教的起源和基督教对它的继承与改造。

一、父亲意志:《图腾与禁忌》

在《图腾与禁忌》中,弗洛伊德根据强迫性禁忌的模型,重新塑造了禁忌的历史。从乱伦的禁忌开始,指出了禁忌的双重性,进而揭示了原始民族、孩童、神经症患者的共同之处,其核心即禁忌,能让我们对现代社会的思想与艺术有进一步的了解。

原始民族严厉而残酷地防范着乱伦的性行为。他们的亲属关系并不只存在于两人之间,更在于一个人与其团体间的关系。为了防止乱伦,保持这种血亲关系的稳定,对群体的措施是族外通婚习俗,对个人是回避现象。乱伦是原始民族最大的禁忌。原始民族通过图腾凝聚在一起,同时,在图腾的社会结构里也存在着极严厉的禁忌。最早和最重要的禁忌是图腾崇拜的两个基本定律:禁止杀害图腾动物和禁止与相同图腾氏族(部落)的异性发生性关系。二者都是父亲的意志。

弗洛伊德接下来用精神分析法加以证明。小孩的动物恐惧症有两个现象与图腾崇拜相同,对图腾动物的完全认同和对它产生两种矛盾的情感。图腾动物即代表父亲,图腾崇拜的两个主要制度,正好和俄狄浦斯的两个罪恶有着相似的地方。那么,可以将图腾制度认为是俄狄浦斯病症所造成的结果。

图腾崇拜的主要部分是图腾餐。神祭物的死亡“被认为是维护神与人之间纽带的惟一方法”。这种联系主要是通过共享祭物,使存在于肉和血中的祭物生命融合于参与者身上。精神分析学的研究已确定,图腾只是一种父亲的替代物。我们可以这样假设:有一天,那些被父亲驱逐的兄弟们结合在一起,杀害并吞食了他们的父亲,于是,这种家长统治的部落方式宣告结束,而形成了兄弟间的联合。图腾餐是往后所谓的“社会组织”、“道德禁制”和“宗教”等诸多事件的起源。

从后来宗教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两个主要推动的因素,儿子们的罪恶感和其反抗心理并不会消失。这是一种矛盾的情感。当儿子在尽最大的努力赎罪时,我们同时也看到了他达到了反抗父亲的目的。因为他被自己列为神,或者应该确切地说,他取代了父亲的地位。于是对天父的信仰终于转变成了对儿子的信仰。后来在《摩西与一神教》里,弗洛伊德指出,犹太教是父亲神宗教,基督教是儿子神宗教。

二、弑父的负罪感:《摩西与一神教》

这本书的核心,即犹太一神教依赖于埃及历史上的一神教阶段。在光荣的第十八朝时期(公元前14世纪),埃及第一次成为一个世界强国。这种帝国主义在宗教中表现为包容万物性和一神教。阿蒙霍特普这位国王强迫他的臣民接受了一种严格的一神教。犹太人一神教是摩西带来的,他继承的是埃及帝国主义时期的一神教,而这种一神教源于更加古老的阿顿神教。以上更多的是历史研究,目的就是使埃及人摩西的肖像适合于犹太人历史的镜框。

接下来,弗洛伊德主要用精神分析,尤其是《图腾与禁忌》里的研究,以神经症的发展公式,来解释摩西这位原始父亲的历史性权力的恢复。它体现于逐渐增长的笼罩犹太民族甚至所有文明民族的负罪感。这种父亲—儿子关系里的负罪感给犹太民族带来了两大特性:唯一上帝的概念和极高的伦理要求。

一方面,摩西戒律禁止制作上帝肖像,它意味着强制人们崇拜一个不可见的神,它标志着感官知觉受到某种抽象思想的控制,它是一种伴随心理学必然结果的本能性放弃。父母的权威,社会超我的权威,先后要求本能性放弃。后来,当社会和超我同样是权威而引起本能性放弃,只不过是父亲权威的代替和继续。族外通婚法是父亲意志的体现。割礼是阉割的象征性替代物。伦理学上那些显得神秘、虚浮而且自信得不可思议的戒律,却是由于与宗教的联系而获得其特征的,它们的根源即在于父亲的意志。唯一上帝的思想对人类影响之巨,原因就在这里。

另一方面,这种负罪感要求得到满足的需要是无法遏止的,这使得他们将自己的宗教戒律制订得越来越严厉、苛刻,但是也越来越狭隘。摩西确定了犹太人是上帝的选民,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这个民族的上帝选民的姿态(优越而隔绝)也从古至今招致了其他民族的敌视。

摩西宗教这种父亲宗教的方向就此固定下来了,但是它的发展并没有就此结束。杀害父亲的事实,形成一神教的精髓。这种父亲—儿子关系的实质包含着一种矛盾情绪。在摩西宗教中,它表现为一种负罪感。保罗把这种负罪感的历史渊源称为原罪。耶稣基督,上帝的儿子,为原罪(谋杀父亲的罪恶)而牺牲,以死获得救赎。但是,本来想向那位父亲神赎罪的行动,却以他的被废黜靠边站而告终;摩西宗教是一种父亲神宗教,基督教却成为一种儿子神宗教。起源于一种父亲宗教的基督教成为了一种儿子宗教,它无法逃避必须废黜父亲的那种命运。

以禁忌划清权力之伦理,其实源于父亲意志。人类曾经有一个原始父亲,而且把他杀害了,这就是历史车轮的那个轴,这种父子关系是历史发展的核心。父亲→图腾(动物)→宗教(神)→国(国王)……这条线本身是双重的。一方面屠杀、吃下神圣的图腾,另一方面,加强与图腾的相似性,加强血族关系;一方面儿子对父亲永远抱有反抗心理,另一方面儿子总有一种杀死父亲的负罪感。

弗洛伊德找到了图腾餐与动物献祭,神人合一的人祭,以及与基督教的圣餐之间的同一性,并且明确指出:宗教、道德、社会和艺术的起源都汇集在俄狄浦斯情结之中。这正和精神分析学的研究中认为俄狄浦斯情结构成了神经症的核心不谋而合。弗洛伊德理论,以俄狄浦斯情结为核心,一方面是远古的图腾、宗教,另一方面是现代社会的梦、神经症,揭示人类社会的金字塔式的权力模式。

从权力的角度看,弗洛伊德,以父子关系作为人类历史的根本的发展动力。这与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理论不一样,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奥]弗洛伊德著.李展开译.摩西与一神教[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1989.6.

[2][奥]弗洛伊德著.文良文化译.图腾与禁忌[M].北京:中央编绎出版社,2005.2.

[3][奥]弗洛伊德著.杨韶刚译.“文明及其不满”,一个幻觉的未来[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

[4][奥]弗洛伊德著.车文博主编.“文明的”性道德与现代神经症.弗洛伊德文集(第三卷).性学三论与论潜意识[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4.5.

猜你喜欢
禁忌父子关系弗洛伊德
从弗洛伊德入门精神分析
心理分析泰斗弗洛伊德
殃怪与禳解:壮族麽经所见禁忌文化研究
管虎:一个在商业与文艺之间寻找平衡的第六代导演
哈尼族图腾文化意涵与当代启示
《李娃传》中的两点质疑探析
花开一朵,至情绽放——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看杜丽娘
《梦的解析》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