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春勇,季宏明
(1.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31;2.中交天津港湾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港口岩土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港口岩土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222)
宁德核电厂位于福建省福鼎市山区,厂址地貌为丘陵地貌。核电厂的建设需要大面积的施工场地,鉴于厂址地貌的特点,造成施工场地严重不足,并严重影响到工程的整体进程,为此,需在厂区的西部填海造陆47万m2,尽早提供施工场地,以解决场地不足影响工程进程的瓶颈问题。
填海造陆实质就是堆载预压加固工程,堆载过程中地基的稳定与否是能否尽早提供场地的关键。由于在本地区无堆载预压加固地基的经验,在填海造陆区内布设了一个50m×50m的堆载试验区,以验证原设计指标,并取得适合本工程的堆载过程稳定控制指标,为指导后续大面积堆载的施工,保证堆载过程中地基的稳定,尽早提供工程场地服务。
试验区陆域形成采用回填开山石(土)方式,回填造陆交工标高为+9.5m,设计提出的技术要求如下:
(1)地基采用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加固方式。
(2)水平排水通道采用中粗砂,含泥量小于5%。
(3)塑料排水板采用C型板,正方形布置,间距1.0 m,深度以打穿淤泥层为准。
(4)砂垫层表面铺土工布1层,600 g/m2、150 kN/m;土工布上铺土工格栅1层,150 kN/m。
(5)堆载分3层填筑,每层3.5m。
(6)加载间歇期:塑料排水板打设完成后间歇60 d施加第1级荷载;第1级加载完成后间歇60 d施加第2级荷载;第2级加载完成后间歇15 d施加第3级荷载。
(7)场地交工标高+9.5m,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00 kPa,压缩模量不小于6MPa。
(1)监测仪器:孔隙水压力仪、分层沉降、测斜仪、地表沉降盘。
(2)检验:加固后取土及室内试验、加固前后十字板试验。
(3)监测频率:堆载期每天观测1次;间歇期第1周每2天观测1次,之后每周观测1次。
(1)加载后第3天,地表最大沉降速率控制标准[Smax]<30mm/d。
(2)最大水平位移速率控制标准 [Mmax]<10mm/d。
(3)超静孔隙水压力系数控制标准 [Af]≤0.6。
试验区原始地面标高+1.5m,铺设砂垫层后的砂面标高+3.0m。根据天津港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加固前取土及室内试验成果,地基土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如表1。
表1 地基土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
由表1可知,地基加固处理范围内的原始地基土属于低强度、高压缩性的软粘土,尤其是表层2m范围内,地基原始十字板强度为6.3~10.6 kPa,给堆载预压尽快完成、尽早提供施工场地带来极大困难。
根据设计技术要求及堆载预压试验区的试验目的确定试验区监测、检测方案如下:
(1)监测方案
①埋设孔隙水压力1孔,根据各级加载孔隙水压力观测结果,探索适合本场地的不同土层的孔隙水压力系数。
②埋设地表沉降盘5块,根据各级加载地表沉降观测结果,确定适合本场地的各级加载沉降速率控制指标。
③埋设深层侧向位移1孔,确定适合本场地的加载过程位移速率控制指标。
④埋设深层分层沉降1孔,掌握地基沉降沿着原始地基深度的变化情况,判断排水板打设深度是否合理。
(2)检测方案
①加固前后原状取土孔各布置1孔,通过加固前后物理、力学指标对比,判断地基加固效果。
②加固前后十字板试验孔各布置1孔,根据加固前后的强度指标对比,再结合监测成果,确定各土层的强度增长参数。
③进行加固后载荷板试验,确定场地承载力特征值及压缩模量,判断场地是否满足要求。
根据上述方案布置监测、检测项目如图1、图2。
图1 试验区监测、检测平面布置图
图2 监测仪器断面布置图
5.1.1 分级加载厚度、间歇期控制
试验区加载过程如表2及图3。
由试验区地质情况可知,原始地基强度极低,按照设计采用的3级加载,每级加载厚度3.5m方案实施较为困难,经监测仪器对加载过程动态控制,确定最终合理的加载分级为6级,每级加载厚度1.5~2.0m,各级加载的间歇期为40~45 d,总加固期190 d。
图3 试验区堆载P-t曲线
表2 试验区各级加载情况一览表
5.1.2 地表沉降速率控制
试验区6级加载,加载期沉降速率结果统计如表3。
表3 试验区各级加载沉降速率统计表
由表3,各级加载完成后,第1天的沉降速率为26~84mm/d,第3天的沉降速率为12~22mm/d,随着时间的增长,地表沉降速率均出现明显的收敛,加载过程中,原始地基是稳定的。
5.1.3 孔隙水压力系数
在堆载预压工程中,超静水压力增量的累计值/累计荷重的比值具有相对恒定的特点,因此在堆载预压加固工程中,常将该值,即超静孔隙水压力系数作为保证加载过程地基稳定、控制加载速率的重要指标。
从第1级加载开始作为荷载的0点,整理累计荷载P和累计孔隙水压力增量∑Δu的关系曲线如图4。
由图4,对不同性质的土层的孔隙水压力系数进行统计,+1.5~-10.5m范围淤泥层的孔隙水压力系数为0.768 8~0.807 2,平均为0.79;-10.5~-15.5m范围淤泥质土的孔隙水压力系数为0.611 6~0.793 3,平均为0.70。
图4 荷载-孔压累计增量关系曲线
5.1.4 位移速率控制
位移速率也是控制堆载预压加载速率的重要指标。根据深层水平位移观测结果进行统计,结果如表4。
表4 深层水平位移观测结果统计表
表4中,在第2级加载时,最大位移量相对第1级变小,是由于第1级荷载加完后,在侧向位移的外侧进行抛砂作业,使水平位移产生了位移总量的内移造成的。
各级加载位移速率最大值为14.1~128.4mm/d,位移速率很大,但根据其他监测数据,如沉降、孔压等来看,地基处于正常加固状态,故判定其没有发生剪切破坏。鉴于试验区深层水平位移观测结果,位移速率作为大面积加载时控制加载速率的控制指标,可以适当放宽,即:1~4级加载位移速率的最大值可以调整为 [Mmax]<30mm/d;5级及其以上加载按 [Mmax]<15mm/d控制。
5.2.1 地基沉降
(1)地表沉降
根据试验区地表沉降的观测结果,绘制加载厚度-沉降-时间关系曲线如图5。
图5 加载厚度-沉降-时间关系曲线
由观测结果,试验区经堆载预压加固,地表沉降为2 002~2 645mm,平均沉降2 469mm,消除地基沉降明显;由沉降曲线,推算地基土的固结度为81.2%~91.6%,平均固结度为86.2%,消除了地基的大部分沉降量。根据试验区地质情况,-15.5m高程以上淤泥及淤泥质土厚度17m,地基土的压缩率为14.52%。
(2)分层沉降
试验区深层分层沉降结果如图6。
图6 试验区分层沉降-深度关系曲线
由图6,地基200.2 cm的总沉降量中,排水板区压缩量为183.7 cm,排水板以下沉降量为16.5 cm,排水板区的加固效果良好,排水板以下还有一定的沉降量,但其总量仅占实测总压缩量的8.2%。
5.2.2 检验
(1)物理力学指标改善
试验区加固前后的取土室内试验结果对比如表5。
表5 加固前后物理力学指标对比表
由表5,经加固前后物理力学指标对比可知,经过地基加固,地基土的含水量、孔隙比、压缩系数明显降低,重度、压缩模量、快剪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明显增加,加固效果显著。根据地基土强度增长情况,估算地基土+1.5~-10.5m淤泥层固结快剪摩擦角为10°,-10.5~-15.5m淤泥质土层的固结快剪摩擦角为9.8°。
(2)地基承载力
为检验加固后地基承载力,于区内进行了承载力试验,板宽2m。经检验,试验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140.3 kPa,压缩模量E0=11.6MPa,满足设计要求(f ak≥100 kPa,E0≥6MPa)。试验结果如图7。
图7 试验区载荷板试验P-S关系曲线
由于试验区地质条件的局限性,按照大面积堆载预压加固区的物理力学指标的统计结果,进行了大面积施工区堆载地基的稳定理论计算。计算中的有关参数借鉴试验区相关参数,并考虑地基在堆载过程中的强度增长。
地基稳定计算采用四种工况,略去先期加载的稳定计算结果,现将其最后一级加载的稳定分析计算绘于图8。
圆弧滑动稳定计算的安全系数按照《港口工程地基规范》(JTJ250—98)5.4.1节确定,在采用十字板抗剪强度指标时,系数取1.1~1.3。按照安全系数取1.1的最低值计,经过计算,为确保后续大面积加载时的边坡稳定,各加载级间至少应留3m镇压平台,以确保加载过程地基稳定。
图8 4种工况最后一级加载的稳定计算分析
试验区加固后地基满足设计要求。
根据试验区监测、检测成果及加载过程中稳定理论计算结果,对大面积堆载预压施工控制可以进行必要的调整,具体如下:
(1)塑料排水板打设完毕后的间歇期维持60 d不变,加载过程的各级加载间歇期不小于40 d。
(2)各级加载级间留出不小于3m的反压平台。
(3)各加荷级厚度取1~2m,考虑到原始地基表层土强度较低,第1级加载取小值。
(4)加载过程中的稳定控制指标,除沉降速率的控制指标外,其余两项指标可适当放宽:孔隙水压力系数在淤泥土层取0.79,在淤泥下部的淤泥质土层取0.70;在前4级加载中,位移速率可适当放宽至 [Mmax]<30mm/d,5级以上加载的位移速率可放宽至 [Mmax]<15mm/d。
[1] 《地基处理手册》编委会.地基处理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2] 孔德金,苗中海.软粘土抗剪强度增长规律[J].岩土工程学报,1999,21(6):757-759.
[3] 钱家欢,殷宗泽.土工原理与计算(第二版)[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6.
[4] JGJ79-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
[5] JTJ250-98.港口工程地基规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