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荒”吹响天然气价改号角

2010-03-10 09:27于化龙
产权导刊 2010年1期
关键词:供应天然气价格

■/于化龙

“气荒”吹响天然气价改号角

■/于化龙

寒潮来袭,继“油荒”、“电荒”之后,一场天然气短缺造成的“气荒”正从南到北不断蔓延,尤以南方城市影响显著。此次大面积“气荒”凸显冬季天然气供需矛盾,也引发社会对天然气价格改革的关注。

“气荒”袭来

2009年11月份以来,历史罕见的大雪、暴雪席卷我国多个省区,造成华北、“两湖”、西北和华东地区天然气使用量增长迅速,普遍超出天然气供应计划,中石油“陕京系统”(供应华北地区)、“忠武线”(供应两湖地区)和“涩宁兰线”(供应甘青宁地区)实际用气量均大幅超过原定计划进度,同比分别增长56%、22%和11%。受天然气管输能力限制、峰谷差大、储气规模不足等因素影响,部分地区供需矛盾突出,武汉、重庆、西安、南京、杭州等地相继出现天然气供应紧张的情况。

据报道,雨雪冰冻天气导致武汉的天然气缺口接近80万立方米。2009年11月15日起,武汉市政府陆续停止56家工商企业和26个出租车加气站的天然气供应,烧气出租车改烧油,每台车由政府每天补贴100元,以确保居民生活用气;11月中旬以来,重庆大多数公交车、出租车都在长时间排队加气,等候时间均在两小时以上,造成许多班次公交车每天往返次数减少,严重影响乘客出行;11月17日下午1时左右,杭州天然气高压管网突破警戒低位,截至11月19日,全市天然气供需差额在48万立方米,其中主城区缺气24万立方米,杭州三分之一城区居民用气受到影响,杭州市政府实施了对38家企业的临时停供和2家企业的减供,并对所有娱乐场所停止供应天然气,同时杭州市政府在内的市级以下机关的燃气空调均已停用;湖南省会长沙供气量日缺30万立方米,株洲天然气日缺10万立方米,湘潭日均供需缺口约2~4万立方米;南京每天缺口50~60万立方米;郑州燃气日缺口已超过50万立方米;北京、西安日用气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在如此紧张的形势下,各地纷纷采取应急预案,为确保居民生活用气而减少非必须的商业用气、工业用气和车用气需求。

尽管近年来国内天然气产量逐年增加,并且不断有新的气田发现,但即使国内四大气区增产,甚至放产,日增量最多也只有2000万立方米;国内两大地下储气库群华北、大港敞开采气,每天不过1900万立方米;陕京管道系统所有管存2000万立方米;西气东输全线管存3000万立方米。这对于庞大的国内需求来说,不能说“杯水车薪”,起码也是“兵多粮少”,对于刚刚迈进天然气时代的中国而言更是一场不期而至的遭遇战。鉴于天然气供求矛盾短期内难以根本缓解,发改委下发了《关于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的紧急通知》,要求各有关单位做好迎峰度冬期间天然气供应保障工作,把确保居民生活用气放在第一位。

受供需矛盾直接影响,国内天然气价格暴涨,批发价格在半个月之内平均每吨上涨500~700元,涨幅平均已超过20%。同时部分地区的批发液化气价格也大幅上扬,每天的液化气价格涨幅都在100元/吨以上。受天然气批发价暴涨和价格上调预期刺激,11月16日供气板块开盘即狂飙,仅一个小时后长春燃气、陕天然气涨停,天然气三大生产公司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涨幅也均在1.2%以上,其中中国石化更是大涨3.25%。由于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对上游的天然气开采具有垄断性,中石油天然气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9%,中石化和中海油各占11%和9%,根据中金公司的测算,天然气价格每上涨10%,中石油的每股收益将增加0.023元,中石化的每股收益将增加0.006元,而中海油每股收益将增加0.011元。

原因分析

仔细分析造成这次“气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其一,天然气供需矛盾。随着我国节能减排措施的深化,越来越多的企业根据要求改造设备,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加上石油价格今年不断攀升,价格较低廉的天然气自然备受企业青睐。而受雨雪天气影响,华北地区巨大的用气增幅给整个管网运行带来困难,国家紧急调配“西气东输”管道部分天然气应急,因此对长江以南城市实施减供措施,造成管道沿线的南方一些城市天然气供应紧张。一方面是供应不足,另一方面是需求不断增加,供需矛盾加剧了“气荒”的蔓延。

其二,垄断。在我国,虽然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但一些能源行业仍属高度垄断,天然气市场并未形成充分竞争。据统计,仅中石油就占据天然气市场近80%的份额。从武汉、长沙、重庆等各个城市的情况看,政府对天然气的调度、管理与协调作用有限,在遭遇特殊情况时,种种应急手段和准备显得力不从心。

其三,政府的价格管制。天然气价格一直是由政府定价,相对偏低的天然气价格并没有反映市场供应的紧缺状况,天然气的价格与价值严重偏离,价格杠杆没有发挥调控供需平衡的作用,进一步恶化了供需矛盾。没有利益的驱动,企业就没有动力去勘探更多的油气田,而天然气进口也因为价格矛盾迟迟难以落实。事实上,近段时间以来,国内天然气巨头认为目前价格不合理,要求进行天然气价格体制改革的呼声已经越来越高。

其四,缺乏相应的储备机制,调峰能力不足。目前国家没有建立大的天然气应急库存,主要靠天然气调峰来实现。地下储气库作为天然气的主要调峰方式,受到地质条件的限制,选择地质条件较好的储气库址较难,储气工艺复杂。大容量储气库的建设投资巨大,运行费用也很高,因此,储气库和调峰能力的建设一方面需要相关受益城市的支持甚至参与投资,另一方面也将提高终端用气成本,对天然气销售形成一定压力,所以发展速度滞后于天然气管道的建设。管道所到之处,没有相匹配的调峰能力,在用气低谷,缺陷不显现,但遇到冬季用气高峰与天气突变叠加的紧急状况时,天然气用量骤增,“气荒”不可避免。

其五,管输能力和支线建设不够。我国的天然气支线建设包括省际长输管道线路和省内分输线路,管道总长仅为3.5万公里,而美俄目前的天然气管道长度大约是40~60万公里,差距相当明显。此外,国内天然气管道布局比较分散,而且天然气生产和运输基本上由一家石油公司独自运营,各石油公司的管网之间没有联系,无法形成“沟通”和“联网”,在资源调配方面很难做到灵活机动。

另外,下游市场超前开发甚至过度开发,也可能是导致天然气短期内供不应求的原因。我国天然气产业尚处在大发展的初期阶段,应严格坚持优先居民用气的原则,过度开发工业用户,甚至“与民争气”,不仅不符合国情,而且不利于天然气这种清洁能源的高效合理利用。

如何应对

中国天然气正进入快速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加快天然气发展是中国能源发展的现实选择。2000年以来,中国天然气呈现出储量、产量双快增长态势,遍布全国的骨干管网初步形成,国际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后多气源供应格局正在形成。为应对“气荒”,重点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增加供给,抑制不合理需求。采取一系列措施应对当前天然气供应紧张局面。比如,采取利用上海新建成的液化天然气(LNG)项目增加供气等临时应急措施,缓解当前的供气紧张。加快新输气管道的建设和利用。中亚天然气管道、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西段2009年底投产,西气东输三线已开工建设。西三线以新疆为起点一路东行至广东韶关,为沿途八个省、自治区提供源源不断的中亚气流,将一改国内天然气供应格局。此外,中国石油的土库曼斯坦阿姆河项目第一天然气处理厂已具备供气条件,预计2010年1月中旬正式向陕京管道和西气东输管道供气,冬季期间将增供天然气近10亿立方米,这些增加供给的措施将对缓解“气荒”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长期看,增加天然气的进口是大势所趋,一些已经批准的项目要尽快建设和投产,并进一步加大进口量,同时抑制不合理需求。

第二,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我国目前天然气行业的情况是,上游勘探、生产主要掌握在中石油、中石化及中海油手中,中游的长输管网也主要由上述三大企业垄断,而下游城市及工业燃气的输配业务则是国有、私营企业共存。因此,在天然气开发利用领域引入必要的竞争机制,加大油气田的开发利用,彻底打破垄断经营,是缓解天然气供应紧张的治本之策。政府可以考虑适当放开上游市场,让市场主体充分产业化,让买卖双方自主定价,逐步将竞争机制引入天然气市场。

第三,建立天然气定价的长效机制。目前的天然气终端销售价由出厂价、长输管道价、城市输配价三部分组成,其中出厂价、长输管道价都实行政府指导价。与成品油、电力等相比,中国的天然气价格明显偏低,不仅无法反映出资源的真实价值,更满足不了开发企业的投资回报,已经成为制约天然气行业实现大发展的一大“瓶颈”。从促进天然气产业健康发展、改进中国能源消耗结构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天然气价格亟需进行改革。形成一个更加市场化的定价机制,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国内天然气的供需矛盾。

价改是大势所趋,但需要温和、缓慢地进行,不可能一步到位,尤其是需要形成天然气价格联动机制,稳步推行价格改革。政府对气价的控制不仅影响了天然气企业获利,也助长了天然气消费增长,由于天然气价格过低且本身是清洁能源,带动了天然气下游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应通过合理的价格体现它的价值,引导天然气的消费流向。

(作者单位:北方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供应天然气价格
氮肥供应充足 春耕生产有保障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今冬明春化肥供应有保障
第六章 意外的收获——石油和天然气
石油和天然气
天然气:供暖季在即LNG价格持续走高
天然气:LNG价格已经开始预热了么?
价格
价格
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