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敏,樊海珍
近年来,国际竞技篮球飞速发展,世界篮坛格局风云变幻。然而,中国男子篮球队近4届国际大赛的表现却不见喜色,其成绩都在第15名和第8名之间沉浮,球队整体实力始终不能突破“瓶颈”而有质的飞跃与提升。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近4届国际大赛可看出,中国队在比赛中攻守节奏慢、对抗性弱、失误多、打法单一、内外失衡等方面都表现出与世界强队存在较大的差距,是制约中国队的症结所在。本文通过对中国队与世界强队的对比,分析中国队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研究对象
以近4届世界男篮大赛上中国男子篮球队和前4名强队为研究对象,对二者在比赛中所表现出的竞技理念进行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调研
主要通过查阅《篮球》期刊,访问中国知网、篮球官方网站(http://www.fiba.com)和新浪体育网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
1.2.2 录像观察
对近4届世界男篮大赛中国男子篮球队和世界前4名强队的比赛录像,尤其对决赛、争夺3、4名比赛和半决赛的录像反复观察和统计。
1.2.3 数理统计
将所获的原始数据运用统计软件 EXCEL和 SPSS 15.0进行处理。
1.2.4 对比分析
将近4届国际大赛上中国男子篮球队的队伍结构、技、战术风格、对抗性和体能与世界强队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中国队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表1 中国男子篮球队与世界强队身高、体重及克托莱指数统计情况一览表
2.1 队伍结构“大型化”,彰显选材弊端
选材直接关系到球队的战术打法和风格形成。身高是篮球运动员选材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指标,但它不是惟一的,更不能取代和弥补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方面的缺陷。
当代竞技篮球强调的是“高”、“快”、“壮”、“准”等各个要素的全面发展与有机融合。世界强队组队选材时,能恰到好处地权衡运动员高度与速度、技术之间的关系,以及队伍结构中、高大运动员配备的比例。由于通常情况下高大运动员在客观上就很难拥有很快的速度,因此,当中锋之外的其他运动员在高度和速度不能同时兼顾时,世界男篮强队在阵容配备上就有意识地去配备速度快、爆发力强、攻守兼优,尤其是控球能力和组织能力突出的中、小个运动员去担任控球后卫和攻击后卫,以此来加快整个球队的攻守节奏。采用这种“双后卫的阵容配备”不仅可以在攻防转换瞬间,起到快速接应、推进、组织反击快攻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在对方从攻转防采取全场紧逼人盯人防守时,通过双后卫中、小个运动员超强的控球能力去突破防线造成以多打少的局面,或打阵地战能适时施展其突破得分或准确的3分远投,同时,在从攻转防时,双后卫中、小个运动员可通过灵活的脚步控制对手节奏和延误后卫发动反击等,如美国队的队伍结构为“一小一中三大或一小四大”,选择1.83 m的保罗为控球后卫;西班牙的队伍结构是“两中三大”,选择了1.90 m的卡尔德隆为控球后卫, 1.93 m纳瓦罗为攻击后卫。
近4届中国男子篮球队伍中高大运动员的人数不断增多,整个队伍的平均身高已进入世界篮坛的前列。从表1中可知,中国队在近4届国际大赛的平均身高都要高于世界强队,尤其是在第15届男篮世锦赛上,中国队平均身高以2.04 m而居世界各队之首,与世界强队呈显著性差异(P<0.05),另据统计,其首发阵容和控球后卫的高度也是名列第一。在体重方面,有3届世界大赛要比世界强队重,然而,从录像中可以看到,中国队体重虽大但体脂含量多,肌肉成分较少,充分凸显出队伍结构的“大型化”。中国队在近2届的首发阵容通常是姚明、易建联、朱芳雨、刘伟和孙悦,这种“一中四大”就是很典型的队伍结构“大型化”。内线姚明的绝对高度是我们的优势,但外线运动员取其高大身材,而移动速度慢,爆发力差,技术稚嫩等问题却一直困扰着中国队。除刘伟较灵活外,2.05 m的孙悦、2.01 m朱芳雨、1.96 m王仕鹏与美国、西班牙、阿根廷等欧美强队后卫的小、快、灵、准的特点相比,其速度慢、控球能力差、攻防能力弱的缺点就暴露无遗。于是在比赛中对手就充分利用中国队后卫这一软肋,采取侵略性强的全场紧逼防守来促使其失误增多,或者采取缩小联防重点围守和包夹姚明,最大限度地限制内线的进攻。
中国队领队宫鲁鸣曾说,中国队的身材提高了,但基本技术有所欠缺。近年来,中国队因有姚明、王治郅、易建联等高大运动员,内线实力确实有了较大提升,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其他运动员在身高增长的同时伴随着体能与基本功的明显下降。这是组建队伍时走进了误区,往往是更重视身高,而非个人技术,这也就造成了长期以来运动员们技术粗糙、意识淡漠、急功近利,而现在我们正在吞食这些所带来的直接后果[7]。造成中国队队伍结构“大型化”的主要原因是:
1.客观上,培养一名速度快、技术全面的小个运动员要比培养一个身材高大的中锋所需的时间更长、难度更大,因此,基层和CBA联赛大多都急功近利,追求高大化,优先培养高大运动员,以致使一些具有天赋而身材不是很高的前锋和后卫运动员,往往因身高不足在训练的初、中级阶段就被淘汰了。由于没有充足的青少年后备人才和成熟的职业联赛作为基础,供选运动员大多为“清一色”的高大运动员,而具备各种特长的运动员人数很少,从而使国家队选拔运动员时陷入困境。
2.主观上,近4届中国队主教练始终坚持“大型化”的选材标准,逐渐放弃速度快、灵活好、投篮准的小个子运动员,如张成、胡雪峰等,既能在对抗下投篮又有良好的战术配合意识的运动员没有被选入国家队。运动员的选拔完全以身高作为取舍标准,而忽视对他们技术、身体素质、智力、意志品质和道德等综合评价与考察,当他们进入国家队时,其竞技能力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必将受到限制。
因此,中国队在选材时必须改变“唯身高论”的思路,并结合国际竞技篮球发展态势,挑选和培养具有速度快、控球与组织能力强、攻守兼备的后卫运动员,以适应高强度对抗的重大国际比赛的要求。
2.2 “快、准、灵”传统战术风格丧失
快速性是篮球运动不断演变所提出的要求,其意图是通过争取时间来控制和抢占有利空间;准确性是篮球比赛攻守双方进行对抗的焦点和主要矛盾。二者是篮球比赛的核心制胜要素,是必须遵循的守则和规律。“快、准、灵”风格是竞技篮球客观真理与我国篮球运动特点充分融合而形成的。1959年7月,在上海举行全国篮球教练员训练班时进一步提出了“以投篮为纲”的训练指导思想,要求发扬“狠、快、准、灵”的技术风格和“以我为主、以攻为主、
表2 中国男子篮球队与世界强队总投次、命中率及快攻次数场均统计一览表
以快为主、积极防守”的战术指导思想[2]。从此以来,中国篮球就以“快、准、灵”的风格在世界篮坛中独树一帜,并凭借这种优势挤入世界八强,因而它被认为是中国队最犀利、最有效的克敌制胜法宝。
近10年来,中国队高大运动员的增多,内线实力确实已有所增强,但外线能力的渐弱已完全被忽视。在打法上过于依赖内线的某一、两个高大运动员,控卫进攻节奏慢,前锋快下速度慢,以致于在比赛中很难发动快攻。在攻防转换的节奏和套路上显得机械而呆板,传统的积极跑动、穿插和反跑日益减少,而是被慢节奏的阵地进攻所取代,“快、准、灵”的风格日渐丧失,中国队成了一支没有鲜明特点而外线弱势明显的球队。
从表2中可知,中国队在近4届国际大赛中,总投次、命中率以及快攻次数3项指标与世界强队相比,有2届大赛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和1届大赛呈显著性差异(P<0.05),而不存在差异的情况很少。这主要是由于当前中国队已将高度和速度割裂开来,以牺牲球队的整体速度来换取绝对高度,运动员平均身高的增长制约了球队速度的发挥,从而致使中国队处于原有的“快、准、灵”风格已逐渐丧失,新的指导思想尚未建立的境地。中国队在内线优势得到扩大的同时,却失去了外线原有的速度和准度。曾被称作中国男篮三大法宝的跳投、快攻、全场紧逼,在其发展过程中已丧失,曾属于我们的优势反而成为对手击败我们的武器。这就意味着中国队只能用单一的阵地进攻同具有多种进攻方式的对手较量,这势必严重地削弱球队的进攻威力。在这一点上,中国队已被以“快”为主流的世界竞技篮球远远地甩在了后面。目前,中国队正处于转型期,在适应国际篮球发展趋势时,已失去自身的特点,在将来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队伍“大型化”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快、准、灵”的风格。
2.3 强对抗能力较弱
当代篮球竞赛中的对抗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攻守双方在有限的区域和时间内,以投篮得分为最终目的所展开的体能、技能、战术、心理和智能等全方位、多层次的立方体性争夺与拼抢,并且,较以前更激烈、更深入、更普遍。然而,由于中国队强对抗理念执行较差,在与世界强队的攻守对抗中几乎完全处于劣势,一方面在对手凶狠的紧逼贴身防守中,不知所措而频频失误;另一方面,在对手凶悍的进攻前,畏首畏尾而形同虚设。
2.3.1 缺乏强对抗意识
中国队的对抗意识有着先天的不足,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历来倡导儒家文化,强调中庸、谦恭、礼让、平和,由于二千多年的熏陶和沉淀,始终对中国人有着不同程度的渗透,从而就会使运动员对抗意识受到消极影响。在不同的文化与思维方式下,中、西方对当代篮球攻击性特点的认识和理解将会存在差异,认识上的差异将直接影响中西方男子篮球运动员在比赛时的攻击意识和行为。[3]在篮球竞技场上,我们的运动员缺少一点霸气、锐气和火气,显得过于斯文、拘谨和软弱。休斯敦火箭队主教练范甘迪在谈姚明刚进入NBA的表现时曾说:“姚明需要成为一个汉子,在比赛中他给人的感觉是侵略性和压迫性还不够,我希望他能狠点、狠点、再狠点”。中国队对抗意识的淡薄,部分源于传统文化的影响,那么,这就更需要在平时的训练中从各个方面去刻意强化对抗意识,塑造张扬、好斗的个性和竞争、拼搏的精神,使运动员的对抗行为具有攻击性和侵略性。
2.3.2 技术的对抗性不强
在高强度、高速度的篮球竞赛中,大部分技术的运用都是在有身体接触的对抗中完成的,要求运动员在主动发力的同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判断去合理、自如地运用技术。若不具备扎实的基本技术,就不可能在日趋激烈的对抗中获得优势。美国篮球教练员认为,在任何情形下,教授基本技术都是件困难而且耗时的工作,但绝不是浪费时间,因为,所有的篮球竞技最终都是要归结为在一对一对抗中进攻和防守的基本技术[1]。
中国篮球队运动员缺乏恰如其分地在身体接触中熟练运用技术的能力。表3和表4分别是近2届国际大赛上中国队与美国队、希腊队2分球投篮和各种失误情况的统计。从表3中可知,在2分球投篮方面中国队运动员运用贴身挤靠投篮和突破直接投篮的次数少,命中率低,这2种投篮方式都要求在有身体接触的条件下完成,中国队运动员面临攻击性的紧逼防守时,常常不能利用身体的力量挤靠防守而进行强行突破与投篮,即使为之也难以保持投篮动作的稳定性。表4则表明,中国队失误的总次数远远多于对手(这4场比赛中国队与对手场均失误分别为: 19.0和7.3),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其中又以传球失误居多。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我们的运动员一旦受到压迫式的防守,就表现出无所适从,心理紧张,技术变形的现象。
这充分说明,中国队运动员在技术运用时,不能掌握好身体接触所用力量的大小及时机,不能把身体接触时的主动用力与技术的合理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技术的对抗性不强。同时,也可反映出,在平时的训练中,更注重技术的规范性而忽略了实用性和有效性,练习的内容、手段、方式、负荷不能完全符合实战的需要。因此,要提高运动员在对抗中运用技术的能力,就必须注意每一个技术动作的细节,注重练习的强度和对抗性。对抗能力差和实战能力不强,已经越来越成为我国竞技篮球运动持续发展的障碍,我们只有辩证地认识和理解对抗的本质,才能真正把握和运用对抗规律,使我国男篮在全方位的强对抗中奋起.。
表3 近2届国际大赛中国男子篮球队与世界强队4场比赛2分球投篮情况一览表
表4 近2届国际大赛中国男子篮球队与世界强队4场比赛各种失误的比较情况一览表
2.4 内外失衡,重内而轻外
内线与外线是当代竞技篮球构建多层次立体进攻体系所必须的两个重要方面,内、外线的有机结合是球队稳中求活、多点攻击和打法多变的基础和前提。
以前中国队因队中高大运动员少,外线进攻能力很强,被誉为“90黄金一代”的运动员,就是凭借外线的灵活跑位和精准投篮,将中国队的特色展现无遗,也因此而打入世界8强。近10年来随着姚明、王郅治、易建联等高个运动员的不断成熟,中国队的战术打法开始向内线倾斜,并过渡到过分依赖内线。从图1可知,在近4届国际大赛中内、外线的得分情况来看,中国队的内线均要多于四强队,而外线皆少于四强队。这既表明中国队内线有一定优势而外线的实力较弱,又能说明中国队过分依赖内线进攻而对外线未予重视,从而共同造成了中国队在得分区域上的不均衡。中国队尽管高大运动员较多,但实际上在内线发挥中锋核心作用的只有姚明,王治郅和易建联更多的是充当大前锋的角色。表5是姚明在近3届国际大赛中得分、占总分比及上场时间的场均统计,由此可表明,中国队依赖内线,其实质主要是依靠姚明,把所有的压力都放在他一人身上,拥有姚明的中国队在世界篮坛可挤身入第二集团,反之,中国队在亚洲称霸都难。
表5 近3届国际大赛姚明得分、占总分比及上场时间场均统计一览表
另外,从录像中也可以看到整个球队的攻防节奏慢,进攻时稳打稳扎,一旦获得球都是缓慢向前推进,等姚明落好位后,再进行单一而机械的进攻。姚明可以算作世界上是最优秀的中锋之一,他在内线有强大的攻击力,中国队的进攻围绕姚明而展开也无可厚非,但是,应顾及和兼备外线的攻击力,形成内外结合和由点及面的进攻系统。
中国队外线实力的欠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外线运动员在受到对手紧密的贴身防守时,不能及时准确地将球传入内线,让对手轻易地割断本队的内外联系;
2.当内线运动员遭遇协防和围守而无法攻击时,不能通过精准的3分远投和快速的突破来打乱对手的防守部署,以便创造有利条件使内线最大限度地发挥攻击力;
3.外线运动员不能利用积极有效的跑动和穿插,与内线运动员进行策应和挡拆等局部的战术配合,更有利于外线运动员发挥攻击优势。
中国队只有在内线优势的基础上,全面强化和提升外线运动员的实力,做到内外结合、内外并重,以求得多点进攻的局面和效果,才有可能成为世界强队。
2.5 运动员无特长技术
特长技术是指运动员所掌握的技术“群”中那些对其获取优异运动成绩有决定意义的、能够展现个人特点或优势、使用概率和(或)得分概率相对较高的技术[4]。它是运动员在全面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特点通过精雕细刻和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所磨砺出来的“绝招”。在比赛中,它要么能超越严密防守进行有效攻击,要么能最大限度地制约对手的进攻。同时,技术是战术的基础,一个球队拥有成熟、稳定特长技术的运动员越多,就越便于教练员使用这些运动员去有针对性地解决场上的具体问题,就越能为全队战术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提供保证。
篮球竞赛既需要集体协作也要有运动员的个人展示,集体协同作战是根本和基础,运动员个人机动进攻是辅助与补充。每个运动员的发展既具有共性,又有巨大的个体差异性,当代篮球为适应赛况的复杂多变,在强调集体作战的前提下,更加注重每个运动员的“自由发展”。所谓“自由发展”是在全面、和谐发展思想指导下,个体根据自己的特殊天赋与兴趣,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在现实社会所能提供的发展条件范围内自我设定自己的发展[6]。
世界强队都能为运动员的“自由发展”提供机会与平台,以求塑造运动员鲜明个性。例如:美国队科比的全面、韦德的突破,西班牙队加索尔的内线强攻,阿根廷队吉诺比利的远投与组织等等,个个特点突出,拥有“绝招”。他们高昂的斗志和带领全队奋力拼搏争取胜利的人格魅力,以及在比赛危急时刻力挽狂澜和转败为胜的能力,对战局的变化和最后获胜有着决定性作用,体现出他们超人的篮球天赋和价值。
由于我国运动员和教练员是在“枪打出头鸟”、“个人要绝对服从集体”这样一种文化氛围中成长的,因此,以往的训练中,教练员更多地强调集体的力量,忽视甚至阻碍了个性的充分发展,从而造成了运动员关键时刻、关键区域缺乏承担责任、创造性发展的勇气和能力[2]。
2.6 体能不能满足高强度竞赛的需要
体能是承受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竞赛的物质基础,是技、战术充分发展和正常发挥的前提条件,是预防运动损伤和延长运动寿命的重要保证,对于同场对抗项目的篮球运动而言则更甚。竞技篮球运动已进入一个全新时代,迈向一个更高平台,攻守对抗尤为激烈,身体碰撞更为频繁,体能的作用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显得突出。
在体能上中国队运动员同欧、美运动员有着很大的差距。我们的男篮运动员没有足以维持40 min高强度对抗的体能,在2008年奥运会的6场比赛中,我们除了同安哥拉的比赛外,其余5场比赛对手在第4节里均赢我们,特别是对西班牙和德国的第四节比赛可以明显看出中国队的体力不支,场上运动员都已在走着打球,姚明在第3节时就已弯不下腰了。在2006年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上,中国队6场比赛特别是后两场,大多在第3节就出现体力下降,投篮命中率降低和失误增多等问题而被对手将比分甩开,最后一场姚明表现很明显,累得连赛前准备活动都没参加。
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
1.缺乏系统性与长期性。没有将体能训练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合理安排。运动员生理机能的改善、身体素质的提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通过不断训练和逐步积累才能实现质的飞跃。从备战2006年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开始,中国队就从美国请来了专业体能教练,但是收效甚微,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变和提高。体能训练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应贯穿于整个训练的始终。
2.训练的科学性低,方法简单。没有科学的、前沿的篮球专项体能训练理论来指导具体的实践操作,大多是采用和借鉴田径训练的方法和手段,对篮球专项体能训练的手段、负荷缺乏科学的设计与生理学的监控。
3.训练的专项性不够。大多是进行一般性的体能训练,其与专项结合不多,缺少针对性,不能与篮球专项的动作结构和发力特点相吻合。
3.1 结论
1.队伍结构“大型化”,彰显出选材弊端。中国队在近4届国际大赛的平均身高都要高于世界强队,尤其是在第15届男篮世锦赛上,中国队平均身高以2.04 m而居世界各队之首,与世界强队呈显著性差异(P<0.05)。其主要原因是追求急功近利,运动员的选拔在很大程度上以身高作为取舍标准,而对其基本技术、体能和心智能力则很少顾及。
2.中国队“快、准、灵”的传统战术风格已渐丧失。在近4届国际大赛中,总投次、命中率以及快攻次数3项指标与世界强队相比,分别有2届大赛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1)和1届大赛呈显著性差异(P<0.05),而不存在差异的情况很少。这主要是由于当前中国队已将高度和速度、准确度割裂开来,不能将高度和“快、准、灵”有机地结合起来。
3.强对抗能力弱,表现为缺乏对抗意识,技术的对抗性不强。中国队的失误和抢断球分别有2届大赛和3届大赛与世界强队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这表明中国队在对抗中技术运用能力较差;防守犯规次数每届大赛都要比世界强队少,且有2届大赛呈显著性差异(P<0.05),这从另一侧面反映出其防守的对抗性和攻击性不强。
4.内外失衡,重内而轻外。中国队过分依赖内线,从近4届国际大赛中内外线的得分情况来看,中国队的内线均要多于四强队,而外线皆少于四强队。这说明中国队内线有一定优势而外线的实力较弱。
5.运动员无特长技术。主要是由于个性发展未能予以重视,更多地强调集体的力量,忽视甚至阻碍了个性的充分发展,从而运动员缺乏在关键时刻、关键区域克敌制胜的特长技术。
6.体能不能满足高强度竞赛的需要。中国队在体能上与欧美运动员有着很大的差距,没有足以维持40分钟高强度对抗的体能。其主要原因在于体能训练的科学化与专项化程度不高,且不能系统地长期进行训练。
3.2 建议
1.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当代世界竞技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和对抗特征,并结合我们自身的实际情况,辩证地吸收与融合世界强队先进的篮球文化,继续发扬我国篮球“全、快、准、灵”的指导思想,将高度与速度、内线与外线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适合我们中国队所独有的篮球风格。
2.改变“唯身高论”的选材标准,要对基本技术、体能、身高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尤其是后卫更应侧重于挑选速度快、控球能力强的运动员,尽快完成队伍结构“大型化”的改造。
3.注重培养运动员的对抗意识,特别是要让运动员在复杂、猛烈的对抗中,养成每球必争,每分必夺的好胜性格和不惧强手、不服明星的好战精神;同时,在高强度的训练中提高运动员的身体和技术对抗水平,强化运动员在身体接触的强对抗下合理、稳定运用技术的能力。如增强CBA联赛的对抗强度;选送有潜力的运动员去欧美联赛中打球。
4.有针对性地提高外线运动员快速突破、助攻、3分远投的能力,弥补已成为中国队攻防弱势的外线实力。
5.全力抓好运动员“绝招”的培养和精雕细刻,以期达到运动员有特长,球队有特点的要求。
6.高度重视专项体能的训练,在实施中要始终坚持系统性、科学性和专项性,逐步发展身体机能与身体素质,特别要大力提高力量和速度素质。
7.正视自身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入剖析其原因;制定中国竞技篮球长远发展规划和明确各阶段性目标,妥善处理后备人才、CBA联赛和国家队之间的关系。
[1]程冬美,姜立嘉,刘丹.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目符合实战训练理念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23(3):207-211.
[2]韩志强,刘丹,曹晓东.我国球类项目训练理念构建中应具有的核心观念[J].体育科学,2006,26(5):93-95.
[3]孙民治.现代篮球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606.
[4]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北京:2000: 245.
[5]王作灿.中国男子篮球队运动员攻击意识的文化学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8,44(1):105-107.
[6]邬志辉.教师教育理念的现代化及其转化中介[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80-86.
[7]张卫平.姚明掩盖中国男篮毛病,选材误区造成苦果[N].体坛周报,2004-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