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方法在血液灌流中的应用及常见并发症

2010-02-18 05:12孙建业秦伟涛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19期
关键词:鱼精蛋白凝血酶灌流

孙建业,秦伟涛

(1.黑龙江省同江市人民医院内科,黑龙江同江 156400;2.黑龙江省双鸭山市消防支队卫生队,黑龙江双鸭山 155100)

血液灌流(hem perfusion,HP)是利用活性炭或树脂将血液中的有害物质吸附,是治疗药物或毒物急性中毒迅速、有效的血液净化方法之一。血液灌流进行时血液主要在体外循环中进行,抗凝不充分,常会发生血液凝固,导致不能回血、失血、固体堵塞、气体栓塞等时常发生,如果抗凝过度,则易导致广泛性出血。如何防治凝血,又不导致抗凝过度,在临床治疗中是一个难题。因此合理的使用抗凝剂是非常重要的,目前使用广泛的抗凝剂是肝素。

1 肝素的分类及特点

1.1 肝素(UFH)

肝素是一种存在于哺乳动物组织中的带强负电荷的硫酸黏多糖,分子量为6000~25000道尔顿,能干扰血凝过程的许多环节,临床常用的为普通肝素。其优点为:①起效快,能静脉注射给药;②代谢快,血液浓度易于监测;③有相应的拮抗剂,出血可以补救。缺点有:①对血小板功能和血管通透性有影响,容易导致出血,需要监测凝血时间;②有效剂量区间狭窄,生物利用度不高,为15%~20%;③可以导致血小板减少。

1.2 低分子肝素(LMWH)

低分子肝素是非片段肝素通过硝酸高碘酸氧化及酶解等方法而获得,分子量为4000~8000道尔顿,抑制第Xa因子,而对凝血酶的抑制作用降低。其主要特点是:①抗血栓的活性增强;②血小板凝集作用降低,不引起血小板减少;③量效关系明确,生物利用度高,可达95%;④血浆半衰期是普通肝素的4~5倍,安全性高,使用方便。

2 肝素的抗凝原理

肝素的抗凝活性与分子量大小有关。肝素在消化道可以被灭活,口服无效。静脉注射肝素可迅速产生抗凝作用,半衰期在30~120 min,在肝脏灭活,通过肾脏排出。主要通过与抗凝血酶Ⅲ(AT-Ⅲ)结合,而增强后者对活化的Ⅱa、Ⅸa、Ⅹa、Ⅺa和Ⅻa凝血因子的抑制达到抗凝作用。其后果涉及阻止血小板凝集和破坏,妨碍凝血激活酶的形成;阻止凝血酶原变为凝血酶;抑制凝血酶,从而妨碍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中和组织凝血活素(因子Ⅲ),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释放,达到抗凝目的。低分子肝素的主要作用特点是抑制第Xa因子,对凝血酶的抑制作用降低,抗血栓的活性增强,血小板凝集作用降低,不引起血小板减少。

3 肝素在血液灌流中的应用

3.1 体外肝素化

用于有出血倾向的患者,不给首次剂量肝素。灌流开始时从肝素泵持续地注入适量肝素,并自静脉端不断地注入鱼精蛋白以中和肝素。鱼精蛋白主要是由精氨酸组成的多价阳离子物质,通过其氨基与肝素的硫酸基结合,分离肝素和凝血酶复合物,从而中和肝素,1 ml硫酸或盐酸鱼精蛋白相当于100抗肝素单位,使用鱼精蛋白时要注意有2%~4%的人易发生过敏反应,临床反应为潮红、皮疹、支气管痉挛、低血压、心动过缓,因此使用时要严密观察。体外肝素化每小时注入肝素量可参考以下公式:

肝素量(U/h)=0.375×QB×60

QB=血流量(ml/min) 60=60 min

3.1.1 先做体外中和试验,即预测出用多少毫克鱼精蛋白可以中和1 mg肝素。一般肝素:鱼精蛋白=1.0:0.87~1.2。

3.1.2 静注鱼精蛋白要慢,小于500 U/min。否则可引起呼吸抑制或过敏反应,甚至休克。

3.1.3 肝素-鱼精蛋白复合物是一种不稳定的结合,由于血浆中蛋白酶的作用,鱼精蛋白的分解速度比肝素快,因此在肝素-鱼精蛋白复合物分解后会出现肝素再抗凝及出血现象,此称为反跳现象要引起重视。

3.2 小剂量肝素化

适用于轻度出血或有心包炎的患者,首次肝素剂量为1~1.5 mg/kg,全血部分凝血活酶时间(Whole bloo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WBPTT)、全血活化凝血时间(activated clotting time,ACT)应比基础值延长40%,以后追加肝素5~7 mg/h。

3.3 全身肝素化

适用于无出血倾向的患者。首次肝素剂量为1.5~3.0 mg/kg。追加8~15 mg/h。一般不需要监测,如有特殊需要可检测WBPTT,其延长不应>对照的2倍,床边调整剂量可用ACT。

4 肝素抗凝的监测

为防止肝素加重患者的出血倾向,常应用下列指标监测肝素的抗凝作用。

4.1 全血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正常值为60~85 s。取0.4 ml血样加入0.2 ml肌动蛋白FS试剂以加速凝血过程。将此混合物置入37℃保温器中30 s,然后5 s倾斜1次,试验直到血液凝集。

4.2 活化凝血时间

正常值为120~150 s。ACT与WBPTT试验操作相似,但使用硅藻土来加速凝血过程,其重复性低于WBPTT,尤其在血肝素水平较低时。

4.3 试管凝血时间(Lee-white clotting time,LWCT)

正常值为4~8 min。此试验在温室下进行,将0.4 ml血液加入玻璃试管内,每30秒反转1次,直至血液凝集,此方法重复性差。

5 肝素相关并发症

5.1 出血

肝素使用不当可造成出血,尤其用在高危出血的患者时,其出血率为10%~30%,应用肝素出血时,可用鱼精蛋白中和,用1 mg鱼精蛋白中和1 mg肝素,一般静脉注射不宜超过50 mg,有过敏体质可先试用1~5 mg。

5.2 血小板减少

肝素相关性抗体形成,有两种类型的肝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HAT)。Ⅰ型HAT,血小板数量减少的发生为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与肝素量的大小相关。2型HAT,是抗肝素-血小板因子4复合物IgG抗体形成所致,多由来自牛的肝素引起,来自猪的肝素较少引起。

5.3 血脂异常

肝素激活脂蛋白脂肪酶,使血清三酰甘油的浓度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也与肝素使用有关。当用低分子肝素后,上述脂质异常可能有改善。

5.4 高血钾症

肝素相关的高血钾症,是由肝素引起的醛固酮抑制导致的。有报道提示改用低分子肝素可以改善醛固酮/血浆肾素活性比,并轻度改善透析患者高钾血症。

5.5 骨质疏松

肝素引起骨质疏松的机制可能是多因素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有待证实。最重要的因素可能是肝素引起从肠吸收钙不足所致的1,25(OH)D水平降低,即使在饮食中钙的供给是正常的情况下亦是如此。但如果在饮食中缺少维生素D,骨吸收的危险必定大大增加。肝素是一种对各种酶反应较强的抑制剂,通过对酶系统的作用,可降低骨胶原合成和维生素D的活性以及对甲状旁腺激素作用而引起骨的环磷酸腺增加等。

5.6 皮肤瘙痒

肝素局部皮下注射时可导致皮肤瘙痒,据推测肝素可能是透析中瘙痒和其他变态反应的原理。

7 小结

普通肝素是血液净化中最常见的抗凝剂,但因抗凝效果欠稳定,易导致凝血和出血监测WBPTT和ACT较为繁琐,个体差异较大。低分子肝素抗凝时间长,稳定,不增加出血的危险,对血小板无影响,可按体重给药,不需根据WBPTT和ACT调整剂量,一般不需实验室监测,生物利用度高,使用方便,在血液灌流中更利于应用。

[1]叶任高,沈清瑞.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674.

[2]李春荫,周红军,古满利,等.血液灌流中抗凝方法探讨[J].中国血液净化,2005,4(12):684.

[3]杨卫国.低分子量肝素在血液灌流中的应用[J].中国血液净化,2004,3(10):564.

[4]葛正华,黄兰.血液灌流抗凝方法的选择[J].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5,19(6):602.

猜你喜欢
鱼精蛋白凝血酶灌流
鱼精蛋白制备与功能研究进展
鱼精蛋白的抑菌特性及作为食品抑菌剂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压迫联合瘤腔注射凝血酶治疗医源性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观察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磁珠固定化凝血酶的制备及其在槐米中活性化合物筛选中的应用
加热法在无肝素血液灌流护理中的应用
血液灌流治疗戊巴比妥钠中毒1例
体外循环术后不同途径输注鱼精蛋白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
羊血凝血酶制备条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