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彭莹,卢远飞,何俞勤,杨 省,王 柳
(广西中医学院,广西南宁 530001)
阳桃系酢浆草科阳桃属植物,又名五敛子、五棱果等,原产于印度、马来西亚,现广泛种植于热带[1],晋朝时传入我国,距今有上千年历史,目前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台湾等地。阳桃具有保健食疗作用,可用于治疗风热咳嗽、咽痛、烦渴、牙痛等。阳桃叶则有祛风利湿、清热解毒、止痛的功效,主治风热感冒、小便不利、产后水肿、跌打肿痛[2]。目前已发现阳桃果实含挥发性成分、胡萝卜素、黄酮[3]、多酚及多糖[3-5]。从阳桃叶中分离出两个黄酮碳苷(carambola flavone)和异牡荆苷[6],有学者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法研究了酸甜阳桃叶的总黄酮成分提取工艺[7-8],测定了阳桃叶的微量金属元素含量[9],但其他类型成分尚无文献报道,也未进行过预试。本文采用试管反应和滤纸反应法,首次对阳桃叶的化学成分进行预试,为进一步研究其活性成分提供科学依据。
马头牌JVT-5架盘药物天平(上海医用激光仪器厂);ZF-Ⅰ型三用紫外分析仪(上海顾村电光仪器厂);回流装置和蒸馏装置均为自装。
阳桃叶于2009年9月采于广西南宁虎邱,自然晾干后粉碎备用。95%乙醇、石油醚、氯仿、浓硫酸、浓盐酸、冰醋酸、醋酐、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浓氨水、碳酸钠、氯化钠、茚三酮、硫酸铜、酒石酸钾钠、α-萘酚、三氯化铁、明胶、溴甲酚绿、镁粉、三氯化铝、硼酸、枸橼酸、过氧化氢、醋酸镁、盐酸羟胺、对硝基苯胺、亚硝酸钠、3,5-二硝基苯甲酸、苦味酸、亚硝酰铁氰化钠、碘化汞钾、碘化铋钾、硅钨酸均为国产分析纯。
2.1.1 水供试品溶液制备 取样品约10 g,加蒸馏水100 ml,浸渍3 h,滤过,取滤液10 ml,作为冷水供试品溶液;剩余药渣在60℃水浴上恒温加热30 min,过滤,滤液为热水供试品溶液。
2.1.2 乙醇供试品溶液和酸水供试品溶液制备 取样品约10 g,加95%乙醇100 ml,水浴加热回流1 h,趁热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蒸馏水使含醇量约为70%,将其转入250 ml分液漏斗,加30 ml石油醚萃取3次,以除去叶绿素。将醇提液分成两份,一份为乙醇供试品溶液,将另一份浓缩成膏状,加5%盐酸溶解,过滤,滤液为酸水供试品溶液。
2.1.3 石油醚供试品溶液制备 取样品约2 g,置具塞锥形瓶中,加石油醚10 ml,密闭静置3 h,过滤,即为石油醚供试品溶液。
2.2.1 水供试品溶液预试验 冷水供试品溶液作氨基酸、多肽、蛋白质检查,茚三酮反应、双缩脲反应及沉淀反应均无明显现象,结果为阴性。热水供试品溶液作多糖、苷类检查,Molish反应有紫红色环,结果为阳性,Fehling反应无沉淀生成,结果为阴性;作皂苷检查,进行泡沫反应,产生持久泡沫,结果为阳性;作鞣质检查,FeCl3反应显暗绿色,结果为阳性,氯化钠明胶反应无沉淀生成,结果为阴性;作有机酸检查,测得pH值为6,进行溴甲酚绿反应,在蓝色背景下有黄色斑点,结果为阳性。
2.2.2 乙醇供试品溶液和酸水供试品溶液预试验 乙醇供试品溶液作黄酮检查,AlCl3试验中荧光变黄,盐酸-镁粉反应中溶液变红,氨熏试验产生黄色荧光,荧光试验产生强烈荧光,结果均为阳性;作蒽醌检查,进行碱性试验和醋酸镁试验,溶液颜色均不变,结果为阴性。作酚类检查,FeCl3反应显绿色,结果为阳性,氯化钠明胶反应无沉淀生成,结果为阴性;作香豆素及内酯检查,异羟肟酸铁反应显棕色,结果为阴性,偶合反应显暗红色,结果为阳性,荧光试验中无荧光产生,结果为阴性。作强心苷检查,3,5-二硝基苯甲酸试验、亚硝酰铁氰化钠试验,溶液颜色均不变,结果为阴性,碱性苦味酸试验显深棕色,结果为阴性。作植物甾醇及三萜检查,醋酐-浓硫酸反应显棕黑色,氯仿-浓硫酸反应溶液颜色不变,结果均为阴性。酸水供试品溶液作生物碱检查,与碘化汞钾试剂、碘化铋钾试剂、硅钨酸试剂分别反应,均无沉淀生成,结果为阴性。
2.2.3 石油醚供试品溶液预试验 石油醚供试品溶液作挥发油、油脂检查,样品滴于滤纸上,有油斑,且经加热挥散,为挥发油。
本文分别将阳桃叶的水提液、醇提液、酸提液及石油醚提取液与相应试剂反应,根据反应现象初步判断所含化学成分类型,结果表明,阳桃叶应含糖、皂苷、有机酸、黄酮、挥发油、鞣质及酚类成分,不应含生物碱、强心苷成分,无法准确判断其他成分。阳桃资源丰富,口味独特,阳桃叶易于获得,民间有药用习惯,值得深入研究。本实验可为进一步探究阳桃叶的活性物质提供实验基础。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43卷.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43卷.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713-715.
[3]刘延吉,张旭,田晓艳.阳桃黄酮提取及纯化工艺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9,40(4):491-493.
[4]吕群金,衣杰荣,丁勇.Fol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杨桃的多酚含量[J].湖南农业科学,2009,7:99-101.
[5]朱银铃,谭竹钧,李伟才.杨桃多糖的提取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8,29(3):105-107.
[6]Araho Daisuke Miy,Akoshi Masazumi,Chou Wenhua,et al.A new flavone C-glycoside from the leaves of Averrhoa carambola[J].Nat Med,2005,59(3):113-116.
[7]刘卫兵,陈翠,朱秋燕.酸杨桃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J].广西科学,2008,15(1):64-66,74.
[8]晏全,刘卫兵,陈翠.甜杨桃叶中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J].湖北农业科学,2008,4(1):98-100.
[9]晏全,刘卫兵,陈翠.甜、酸杨桃叶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J].光谱实验室,2008,25(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