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梅
(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友谊分院输液室,江苏昆山 215300)
随着医疗保健意识的深入人心,门诊输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在临床上,小儿静脉输液中穿刺技术固然很重要,而穿刺成功后的固定却更为重要[1]。因为在穿刺和输液过程中,大多数婴幼儿哭闹躁动、满头大汗,传统的橡皮膏和透明胶布在输液过程中黏性会下降,针头容易滑出,液体出现渗漏、肿胀,对于头发浓密的患儿,取针时头皮会产生牵拉痛,增加了复穿率和患儿的痛苦,同时也增加了耗材成本和护士的工作量,甚至引发家长的不满,产生护患矛盾。近年来,有研究者提出了各种新的弹力网套或绷带的固定方法[1-5],但大多应用于儿科病房静脉留置针的固定。笔者所在的科室通过将脑外科常用的弹力帽裁剪为大小合适的弹力网套应用于婴幼儿头皮针的固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选用脑外科常用的医用网状弹力帽,将弹力帽线头剪开,剪成宽4~5 cm的网套备用,裁剪的网套直径有大小,且富有弹性,再根据头围的大小选择合适的网套,松紧度以能插入一小指为宜,太紧会阻碍静脉回流,减慢液体的速度;太松起不到固定的作用,稍一牵拉便会带出针头。
小儿头皮针的固定:选择好静脉后便将网套套在额前,按常规方法备皮、消毒,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后,用3M透明胶带固定针眼后,只需将网套往穿刺部位轻轻一拉,将头皮针连同近处呈“S”形的延长管一同网住,套在小儿头围上,整理平整。如果选择的是眶上静脉或耳后静脉,可以先穿刺成功后再从后脑勺往前套。如果针梗与网套的夹角偏小,不便于固定,可用一根短的纸胶布加固于针柄,两头与网套重叠。总之,弹力网套的套法可根据静脉的走向、静脉在头皮上的位置、操作者的方便灵活选择,如果使用网套后液体滴注不畅,可随时调整网套的位置,直至滴注通畅为止。如果患儿在输液过程中出现液体渗漏,肿胀又不明显时,只需将穿刺部位的网套稍移一下位置便可判断。液体结束取针时,让家长稳住患儿头部,移开网套,只需揭开穿刺点的透明胶带便可拔针,嘱家长按压穿刺点3~5 min,轻轻地将整个网套取下。在去除弹力网套之后,头部皮肤会留有较轻度的压痕,2~3 h后即可消失[5]。
弹力网套在门诊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固定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有效的减少了揭胶布引起的皮肤、毛发牵拉痛,极大地减轻了患儿因药液渗漏后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同时也降低了耗材成本,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降低了护患纠纷的发生。
随着护理模式由功能制护理到整理护理的转变,门诊输液不再是单纯的配置药液、静脉穿刺、更换液体、结束取针,每个细节都会决定着门诊输液的护理质量,尤其是不会用语言去表达情感和需要的婴幼儿,常常用哭闹、抓脱输液针来表达对周遭环境、静脉穿刺以及疼痛的恐惧,若是在输液过程中有液体渗漏、针头滑出或被患儿自行拔出,患儿家长往往把责任归咎为护士没能穿刺成功或固定不牢,护士再行静脉穿刺时心理压力大,寻找血管难度也会加大[6-7]。我科采用自制的弹力网套固定小儿头皮静脉具有以下优点:网状弹力帽是由棉质材料制成,透气性好、吸汗,极少过敏,保持皮肤干燥,解决了保护膜内积汗、积气,保护膜与皮肤分离以及胶布黏性下降的问题,固定稳妥,不因汗液而松动,针头在血管里不易滑动,降低了液体渗漏现象的发生;网套与毛发不会粘连,取针时毛发不会受到牵拉而产生疼痛;在输液过程中出现液体滴注不畅或不滴时,只需将网套移开一点,便能判断穿刺部位是否渗漏,而传统的固定方法需将胶布揭开,针头很容易随患儿头部的摇摆而脱出,节约了巡回护士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若使用医用弹力绷带,价格昂贵,大多数家长无法承受此经济负担,传统的3M透明胶布和纸胶布都是一次性使用,而用过的网套若弹性还在可重复使用,将收回来的网套集中浸泡在泡腾片浓度为1 000 mg/L的水中,半小时后取出,清水冲洗后待干备用,大大节约了科室耗材的成本。
综上所述,自制弹力网套固定小儿头皮静脉,操作方法简单、固定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1]朱宪芳,林小云.医用弹性绷带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固定作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9)∶1568.
[2]黄燕.绷带固定技术在小儿头皮输液中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2009,2(23)∶139.
[3]石萍,黄碧坚,周惠红.小儿静脉留置针两种固定方法的比较[J].临床护理杂志,2009,8(1)∶72.
[4]朱祥芩.弹力网状绷带固定头皮静脉留置针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5,9(12)∶68.
[5]黄文璩,朱建宏.患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改进与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6,6(9)∶52.
[6]袁燕萍,叶庆嘉,林丽芳.门诊学龄前期输液患儿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6)∶102.
[7]吴慧,区美琼,林婉云,等.儿科输液护理工作经验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8)∶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