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宁,徐 芳,王建芬,王 磊,佘 斌
(长沙医学院,湖南长沙 410219)
PBL教学法在药物分析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马 宁,徐 芳,王建芬,王 磊,佘 斌
(长沙医学院,湖南长沙 410219)
对药学专业本科学生在药物分析课程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并对教学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PBL教学法在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收到很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药物分析;PBL教学法;传统教学法
PBL 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的新型教学模式。自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后,1993年在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中得到了推荐,经过四十多年的完善和发展,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把知识视为不可更改的定论,把教学看成是知识从外到内的输入。学习者只需理解和记忆书本上的知识,教师只是传道授业解惑,在这种“灌输式教学模式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PBL的教学理念认为“问题是学习的起点也是选择知识的依据”。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先问题,后内容”。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90%的时间退居幕后。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从教师自我思维转向学生群体思维,从追求学习的结果转向注重学习的过程,从教师的“一言堂”转向学生的“群论台”。
药物分析是我国药学专业中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是药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涉及到制订和执行药品质量标准的知识,以及常用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为了提高药物分析的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对部分章节内容实施了PBL教学法,取得一定的经验,现简单介绍如下:
实践证明,PBL教学法虽对于解决选定的重要内容足够广泛和深入,但缺乏传统教学的系统性。学生在以学科划分的药学知识结构下,往往不了解相关学科的特点及研究范围。如果对初学者即使用PBL法教学,可能会出现由于没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而缺乏对新知识的理解探索能力和自学能力,导致难以查找相关文献或专著进行自主学习。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运用PBL教学与传统讲授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先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在获得较系统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再结合PBL法教学。以“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为例,让学生将相关的各学科知识进行融合,通过启发式教学来促进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发展高层次的思维技能、解决问题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选择药学专业本科学生作为实验对象,选用全国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药物分析》作为授课教材。由药学系药化教研室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任教。在研究对象进行前期相关内容的学习后,对第十一章“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进行以问题为起点的PBL教学法。提出的问题包括:①可以发生羟肟酸铁反应的药物哪些?②《中国药典》2005年版测定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含量时,多数采用的方法是什么?③常见的属于β-内酰胺类的抗生素药物有哪些?④能和茚三酮发生呈色反应的抗生素有哪些?⑤青霉素类药物含量测定方法有哪些?与结构的关系?⑥能发生重氮化-偶合反应的抗生素类药物有哪些?⑦四环素在酸性条件下的降解产物是什么?⑧根据查找的相关资料制订该类药物的质量标准草案。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文献查阅和思考,带教老师从旁观察并及时给予适当的“点睛”式的引导,之后学生进一步调整科研思维并收集针对性更强的相关资料,将自己制订的该制剂的质量标准方案在班级里讨论、陈述和总结,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并对相关内容进行系统简单讲述。
3.1 情景创设、提出问题
首先是将学生分组,通常一个班级分成4~5组,每组5~6人。带教老师根据大纲要求,就某制剂向学生提出制订其质量标准的相关问题,包括含量测定如何确定、质控指标如何确定、检查项目包括哪些、鉴别项应如何确定等,并进一步指出学习时的要点,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形成对该制剂质量标准制订方案的最初轮廓。
3.2 自我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同组学生进行分工协作,自行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等收集与该制剂相关的化学成分、制备工艺、质控方法、药理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同学间相互交流信息和意见,结合自己学过的知识初步拟订质量标准方案。
3.3 全体师生参加课堂交流
各组学生制作PPT,选出代表将本组负责的章节内容进行课堂讲述并提出疑难问题。同时,老师适当引导,对关键问题及时提示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之后再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表扬学生取得的成绩,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强调重点,解释难点疑点,介绍最新进展,引导学生继续学习和研究。
3.4 学生与教师分别总结
PBL教学活动结束后,由学生与教师分别进行总结:按照原始资料、小组讨论情况、PPT制作质量、交流发言水平,互助协作能力等几个方面按一定的比例进行综合评定,并对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教师和学生都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在知识、技能、小组成员协作关系和认知策略方面有何收获并填写综合评定表。
问题的设计既是PBL的核心,也是学习的起点。问题的难度要适中,旨在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有兴趣通过自主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以便能更好地完成课题研究。另外,PBL中设计的问题是真实的,才能使学生思想上产生共鸣,体验到学习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激发智慧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是PBL的一个重要特征。学生们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解决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学生可以激活自身的知识储备,将原有知识背景与当前问题结合起来,起到融会贯通的效果;其次,讨论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及观点发生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另外,通过小组分工合作集思广益,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探索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共同增长知识的目的。
PBL教学中师生角色的改变,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能力。通过学习互相合作、收集信息、自主决策,解决问题等,在提高学生组织表达能力的同时,使学生的个性全面健全地发展。当然,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并不意味着对教师作用的否定,要求教师始终遵循自主性和探索性原则,定位于支持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解决问题,为学生指明方向并创造出开放性探究学习的氛围。
有针对性地进行文献检索以提高学生文献检索能力,是从事科研活动的重要环节。PBL教学法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机会,学生必须亲自进行文献检索,从中学习检索的方法、检索的途径,并对检索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实施PBL教学法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因为学生的思维是相当活跃的,在这种开放性的学习过程中会提出形形色色的各种问题,教师应始终以先进的,正确的专业知识来引导学生,这样要求教师必须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并且及时补充和更新知识,来确保课程的顺利进行。
从对我院药学系本科生药物分析课程实践PBL教学法以来,我们体会到并非所有课程都适合应用PBL教学法,基础性课程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因其理论知识的专属性,在没有打好基础的情况下,很难进行深入综合的探讨,还是以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更为合适。药物分析因其学科的交叉性,采用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是可行的,有助于学生针对性地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在发现、解决问题中不断学习、复习和巩固。前期的基础学习非常重要。前期课程如有机化学、药剂学、分析化学等学科的学习是后期药物分析学习的“铺路石”,在实施PBL教学法之前一定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才能保证学习质量。另外,需要有较多的课时来保证PBL教学法的顺利实施。此项研究过程中,我们科学地安排了PBL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时间和内容。在课后交流中,大部分学生对PBL教学法给予肯定,认为该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是对传统教学法的有益补充。
总之,PBL教学法在国外教学改革中已经卓有成效,为我国的教学改革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也已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成果,本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继续根据药学专业教育的目标,结合课程的具体内容及学生的特点作深入地研究和探索,开创药物分析及其他相关学科教学改革的新局面,努力为我国药学事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创新型人才。
[1]松田隆子,石岛正之,石原阳子,等.教师和学生对医学教育中以问题为基础的小组学习的评价[J].国外医学:教育分册,2001,22(2):29.
[2]赵洁,刘中秋.PBL教学法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J].白求恩医学院学报,2009,7(1):44-45.
[3]于波,王雅洁,李阳,等.PBL教学法在我国医学教育应用中存在的问题[J].医学教育探索,2009,8(1):61-63.
[4]范琦,袁佩,何丹,等.PBL在药物分析实验课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10(5):575-576.
[5]梁燕,汪清,钱睿哲,等.从学生的视角看PBL教学实践的效果和努力方向[J].复旦教育论坛,2009,7(4):92-96.
[6]张楠楠,朱昌蕙,王国庆.关于新型教学模式PBL的思考与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8):1480-1483.
[7]韩玮娜,常亮,阎芳.PBL教学中教师的转变及作用[J].教理医药学杂志,2008,21(4):495-496.
R917
C
1673-7210(2010)11(a)-109-02
201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