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连华,刘建平,郭 玲,邢晓红
(大庆市中医院,辽宁大连 163311)
笔者对脑卒中的辨证施护体会作一综述。
脑卒中的发生主要在于患者平素气血亏虚,与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加之忧思恼怒,或饮酒饱食,或房室劳累,或外邪侵袭等诱因,以致气血运行受阻,肌肤筋脉失于濡养;或阴亏于下,肝阳暴涨,阳化风动,血随气逆夹痰夹火,横窜经隧,蒙蔽清窍,而形成上实下虚、本虚标实、阴阳互不维素的危急证候,但因病位有深浅,病情有轻重,标本虚实也有先后之差异,临床上将脑卒中分为中经络与中脏腑两大类。中经络者,病位较浅,病情较轻,一般无意识改变,仅表现为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中脏腑者,病位深而重,主要表现为意识不清,歪僻不遂,并且常有先兆及后遗症状出现。
中医护理是以辨证为其理论基础,只有正确的辨证,才能制订出适宜的护理措施。采用四诊(望、闻、问、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面色、体温、呼吸、血压、出汗、舌苔、脉象及采用简单问话、轻度刺激观察患者有无自主动作等方法来判断中脏腑与中经络之分,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如中脏腑者,病位深,病情重,护理时应保持患者侧卧体位,头偏向一侧,以利于痰及呕吐物的排出,并保持呼吸道通畅;中经络者,病位浅,病情较轻,一般无意识改变,一般采取舒适的功能体位,让患者静卧休息,头呈水平位,以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根据临床观察,在本病发展过程中,若患者有较剧烈的情志波动,往往会使病情加重,或急剧恶化。故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应和蔼热情,诚恳耐心,消除患者恐惧、忧思的心理,避免不必要的精神刺激,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并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饮食不节是致病因素之一,过食生冷易伤脾胃阳气,过食肥甘厚味可助湿生痰、化热,过食辛辣、刺激食物则能助水、生痰、伤气耗血,饮食过量则成食滞。常言道:吃饭不要太饱,活动不要太少,睡觉不要太早。故饮食宜清淡而易于消化,嘱其多食蔬菜、水果、瘦肉、蛋清、豆类制品等,忌食肥甘厚味。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50%的脑卒中患者发病后伴有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1-2]。故每次进食应少量流食或半流食,并且每次进食后进行空吞咽与交互吞咽的训练,根据病情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以达到康复的目的。
特别应注意药物的煎法、给药途径和时间。煎法:采用陶器煎熬药(禁用铝制品),一般先用武火,沸后再改用文火。对于一些质地较硬的矿物质和甲壳类药物,如龙骨、牡蛎、石决明、磁石、龟甲等,一般先煎30~60 min后,再加入其他药物;有些质轻气薄、含有芳香挥发性成分的药物多采用后下,以保持药物的有效成分。给药途径:一般采用口服用药,但对于中脏腑(闭证)出现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而不能服药的患者,采取灌服或鼻饲。
并发症的发生是衡量护理质量好坏的标志之一。口腔炎和压疮是本病的常见并发症。防止口腔炎:采用银芩汤漱口(双花、土茯苓、板蓝根、黄芩)每日数次;预防压疮:应坚持每2小时翻身1次,受压部位用3%红花酒精按摩,骶尾部每天用2%碘酊涂擦1次(皮肤无破损者)。小便失禁者行留置导尿,保持衣、褥清洁干燥,床面平整无屑渣,减少皮肤感染的机会。
为防止瘫痪肢体肌肉挛缩、关节畸形,待病情平稳后,可及时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主动和被动活动,如抬、握、举、屈、伸、蹬、站、走等功能运动,锻炼动作宜轻柔,做到循序渐进。
中脏腑闭证者,采用针刺人中、涌泉、十宣放血,以开窍泄热。体温过高可针刺合谷、曲池、大椎以退热;脱证者,针刺关元,艾炙神厥,以回阳救逆固脱。
中经络者,配合针灸及梅花针以达到祛风、疏通经络的目的。针灸选穴,面部麻木,口眼歪斜,吞吐不利,取地仓透颊车、下关等;上肢麻木,不能握举取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等穴;下肢行走困难,不能屈伸或萎废不用者取环跳、阳陵泉、解溪、太冲、足三里,每天1次,强刺激,留针30 min。梅花针刺激部位:口角歪斜可刺激胸1、胸7以上华佗夹脊穴,重点刺激颈1至胸5、夹脊及耳前、颞部、眶上、眶下、颌下等部位。手足麻木、半身不遂可刺激局部,上肢则以颈4至胸4为重点,下肢则以腰骶部及臀部为重点。血压较高、心跳快、有心脏病者,仅刺激颈椎、骶椎,采用补法(即叩打皮肤不出血),最初每天刺激1次,连续7 d后,可隔天1次,21 d为1个疗程。
另外,脑卒中以偏瘫为主证,针刺治疗效果较佳,且多选用瘫侧腧穴针刺,但因脑卒中病证的特殊性,一些人选用左病刺右、右病刺左的方法亦获得满意的疗效[3-4]。
[1]高丽萍,霍春暖,瓮长水,等.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44-346.
[2]范刚启,吴旭,薛忠元.巨刺法在脑卒中偏瘫治疗中的选择应用[J].中医杂志,1999,40(1):34.
[3]杨丽红.浅谈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施护[J].光明中医,2007,22(5):64.
[4]蒋玉华.脑卒中患者的辨证施护[J].中外健康文摘:医药卫生版,2008,5(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