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编辑部 整理
8月10日,卫生部例行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发布会由卫生部新闻发言人、卫生部办公厅副主任邓海华主持。会议主要介绍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年来,西部卫生事业发展的有关情况。
据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副司长何锦国介绍,2001年至2009年,中央财政共安排西部地区卫生专项资金863.3亿元 (包括基建项目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占全国总投入的46.7%。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西部地区城市初步形成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城市医院相衔接的医疗服务体系,在农村形成了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 “龙头”、以乡镇卫生院为骨干、以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卫生服务网。通过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以下简称“新农合”),在西部建立了基本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框架。2010年上半年,西部地区有1052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农合”,占全国总数的39%。西部地区有农业人口的县(市、区)均已建立“新农合”制度,实际参加“新农合”农业人口2.64亿人,参合率达到94%。
西部12省是我国传染病、地方病的高发地区,卫生部根据各省疫情状况的变化和实际工作需要,制定了相应的防治政策和治疗方案,加大了对西部地区传染病、地方病防治的投入力度。2004年至2009年,中央转移支付艾滋病项目经费21.7亿元用于西部12省,占全国经费总额的44%。2001年至2009年,中央财政在西部地区共投入结核病防治工作经费7.1亿元。从2005年6月开始,DOTS(督导短程化疗)覆盖率达到了100%。2001年至2009年,西部地区12省共治愈新涂阳肺结核612680人,治愈率为90.28%。
近年来,卫生部还不断加大中央转移支付经费投入力度,用于支持西部地区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2005年至2009年,向西部地区拨付经费17966万元,用于开展流感、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登革热和手足口病的监测,疫情处理、培训及健康教育工作。2004年至2009年,中央转移支付地方病防治项目安排西部12个省份12.15亿元,占地方病防治补助经费总额的75.8%。2005年至2010年,中央转移支付包虫病防治项目共投入29357万元,支持四川等7个西部省份开展病人查治、传染源犬管理和驱虫、健康教育、人员培训等工作。
在西部卫生人才培养项目上,2005至2010年,中央财政投入6.00亿元在西部11个省(区、市)开展了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西部地区的380家城市三级医院派出医务人员13600余人次支援县级医院,派驻医师诊疗病人近2300万人次,开展手术40万台次,有效提高了西部地区卫生工作人员技术水平,为西部地区培养了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卫生人才。
何锦国副司长在总结过去十年西部卫生事业取得的成绩后指出,在“新医改”环境下,卫生部门将按照“全面推进、科学发展、东西互动、加速转型”的总体思路,坚定不移地全面推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他特别指出,西部地区加快落实医改的五项重点工作。第一,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加快推进西部地区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3年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参保(合)率均达到90%以上;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覆盖到所有困难家庭。以提高住院和门诊大病保障为重点,逐步提高筹资和保障水平,2010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第二,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比较完整的基本药物遴选、生产供应、使用和医疗保险报销的体系。第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西部地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发挥县级医院的龙头作用,用3年时间建成比较完善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第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从2009年起,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到2011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不低于20元。第五,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提高医疗质量,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努力让群众看好病。
相关链接
西部大开发是中共中央贯彻邓小平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 “两个大局”战略思想、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2000年1月,国务院成立了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把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西部地区特指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广西、内蒙古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