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思想教育的改革与策略

2010-02-18 00:11孙玲张新辉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年4期
关键词:职教心灵技能

孙玲 张新辉

1 前言

加强对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切实为职教生的成长提供永恒的动力,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新的课题。潍坊市工业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以人为本,让学生进得来,出得去,人尽其才,各尽其用,不断探索教学新方法、新途径,使教育取得最佳效果。

2 困惑成因分析

在我国,学生初中毕业以后,将面临择校分流,其中一部分被认为是“学差生”的学生要来到职教。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一些人认为来到职教就意味着人生梦想的破灭,这对一个人来说是沉重的打击。可见,学生是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来到职校的,他们的心灵受到严重的创伤。

由于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还不富裕,还不能拿出更多的钱投入到职教中去,而职业学校要想培养出高素质学生,就需要国家花大量的钱先培养出高素质的教师和购置先进的教学设备。这一矛盾现象的存在使来到职校的学生看不到希望,树立不起远大的理想,失去前进动力,造成目前职教的学生教育、管理困难。

3 教育改革与策略

3.1 充分发挥班主任的职能,抚平学生受伤的心灵班主任是学生的直接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肩负着培养学生的品德与修养,保护他们的自尊与自信,激发他们的梦想与激情,使其成为兼备高尚品德与聪明才干、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鲜明个性且善于合作的一代新人的重大任务。育人首先要爱人,师爱是感化的源泉,更是转化的动力。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反对以任何借口对学生的心灵施暴,压抑和窒息学生的个性发展。反对所谓的“好生、差生”划分,班主任应以平等的姿态,走近学生,了解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看到每个学生的长处;生活上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谈心,主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不抛弃每一位学生,且对学生一视同仁,让学生处处感受到班主任的关爱,让他知道老师已发现他的特长且为其骄傲;要为每位学生提供平等的锻炼机会。班主任要善于每天向学生投放一个笑容、一句推心置腹的话、一束真诚的目光,及时传达信任和鼓励的信息,给学生以温暖和勇气,像注入学生心田的明媚眼光和雨露甘泉,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父母的关怀、家的温暖、老师的期待,感受到自己价值之所在,赢得他们的尊敬与服从,乐于接受老师的指导乃至批评教育,产生极大的前进动力。

此外,班主任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充分利用班会机制,注重学生美育培养。

1)让学生领略自然美。自然界中的优秀风光,最能使人产生轻松愉悦的心情。诸如徐来的清风、皎洁的月光、似火的枫叶、巍峨的群峰、滔滔的江水等,班主任应有机地加以借用,激发学生美感,净化学生心灵。

2)让学生感悟社会美。社会美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包括政治的、历史的、劳动的、生活的,等等。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通过这些闪光的语言、灿烂的人生,给学生以强烈的美感,使他们的心灵、品格、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

3)塑造学生人格美。班主任应把具有深刻哲理的文章敏锐地挖掘出来,利用好这一资源,来塑造学生的人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人格美的教育。

3.2 不断改善教学环境,实现教学理念的重大转变职教生思想教育要想得到持续升华和发展,必须使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改善教学环境,实现职教理念根本转变。要充分利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良机,努力争取国家给予更多的投入,实现师资和教学设备跨越式发展,为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在此基础上要大力实现教育理念的转变。

1)完成实践推动理论的转变。一般人认为,只有学好理论才能搞好实践,因为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但职业学校的学生理论基础太差,谈起理论就头疼,因此产生厌学、学不进去的现象。正因如此,造成他们更加趋向于实践。教师应抓住他们的这一“特长”,大搞实践教学。实践证明,他们的动手能力一点也不差,积极性极高,几乎不需教师督促。实践过关了,理论自然也就通了。

2)完成教师走下讲台的转变。一般人认为,传授知识,教师在讲台上,学生在下面,台上是教师,台下是学生,天经地义。在职业学校,教师应把课堂搬到车间去,真正走到学生的中间。在车间里,学生不懂就问,对老师紧追不舍,教学效果很好。

3)技能是职教发展的生命力。学校要树立技能本位思想,强化技能这一永恒主题。这也是学生思想发展的内在源泉。社会急需什么技能人才,职业学校就大力培养什么技能人才,看准市场,走对方向,做到人尽其才,各尽其用。

笔者相信,通过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学校的不懈努力,定能迎来职业教育的大繁荣。

猜你喜欢
职教心灵技能
高级技能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唤醒心灵
画唇技能轻松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
职教要做好迎接“慕课”挑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