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实验研究进展1)

2010-02-17 08:09:55李俊仙肖红玲于文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年1期
关键词:实验性血管性脑缺血

李俊仙,肖红玲,王 霞,于文涛

血管性痴呆(VD)是由脑血管因素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通过模拟VD动物模型并予中药干预,观察各项实验指标的变化,是探讨中药治疗VD作用机制的主要研究方法。现将近三年来中药治疗VD的实验研究进展分类综述如下。

1 研究概况

1.1 中药对实验性VD模型行为学的影响 行为学是验证治疗VD药物的基本药效学指标,VD行为学特征主要表现为学习记忆能力的受损以及认知能力的减退[1]。脑心通胶囊可明显改善模型动物的记忆能力,延长记忆潜伏期[2]。丹参酮可显著提高VD模型大鼠水迷宫空间认知能力,明显缩短逃避潜伏期,减少误入盲端次数,提高跨越平台逃避频率,丹参酮对VD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有明显改善作用[3]。

1.2 中药对实验性VD模型脑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海马是脑内参与信息贮存和记忆功能的重要部位,海马CA 1区是对缺血损伤最敏感的脑区之一,VD患者智能衰退与脑缺血造成海马损伤密切相关,因此观察海马病理组织学的改变可以间接判断VD的程度。首乌益智灵(制首乌、黄芪、丹参、川芎、益智仁、天麻、水蛭等)可明显改善VD大鼠海马CA 1区神经元排列,细胞脱失减轻,部分胞核染色变深,表明首乌益智灵具有保护VD大鼠脑海马区脑神经元免受缺血损伤的作用[4]。葛根素片可提高反复脑缺血再灌注所致VD模型大鼠海马CA 1区锥体细胞计数,且细胞排列整齐,提示葛根素可减少VD大鼠海马CA 1区神经元丢失,延长CA1区顶树突,增加突触联系[5]。

1.3 中药对实验性VD模型脑血流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血黏度增高可使血流速度减慢,脑血流量降低,神经元损伤而导致VD,因此降低血黏度,提高脑血流量,对治疗VD具有重要意义[6]。脑灵汤(杜仲、补骨脂、红景天、白参、何首乌、淫羊藿、菖蒲等)可显著降低VD模型大鼠全血高切、中切、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刚性指数等指标,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P<0.01)[7]。聪灵胶囊(葛根、川芎、石菖蒲等)能不同程度降低寒凝血瘀证大鼠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抑制血小板凝集,改善VD模型大鼠记忆能力[8]。

1.4 中药对实验性VD模型脑神经突触和神经递质的影响突触可塑性是学习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神经递质的异常释放,不但可作用于突触神经元,产生神经功能障碍,还可引起脑血管痉挛,致使脑血流量下降,加剧脑损伤,促进痴呆的发生发展。脑立轻(银杏叶﹑肉苁蓉﹑葛根﹑三七﹑吴茱萸)可提高拟VD大鼠海马CA1区突触素(Syn)的表达,促进突触重塑,并改善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9]。益气活血复方高、低剂量组可提高模型大鼠大脑皮层中去甲肾上腺素(NE)、DA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并改善VD智力(P<0.05)[10]。银杏叶提取物能明显增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海马Syn表达,促进海马CA 1区突触功能恢复,减少神经元和树突丢失,增加突触联系[11]。

1.5 中药对实验性VD模型脑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大脑缺血缺氧时会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自由基具有非常活泼的化学性质,可以直接攻击生物膜磷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而引发脂质过氧化作用,导致大脑神经元损伤。康脑灵胶囊(川芎、当归、银杏叶、淫羊藿等)可提高VD模型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丙二醛(M DA)含量,减轻自由基损伤,改善大鼠记忆能力[12]。银杏叶提取物可增强VD模型大鼠脑组织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降低MDA含量,清除氧自由基,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改善学习能力[13]。

1.6 中药对实验性VD模型神经肽的影响 神经肽是具有神经调质作用的生物肽,在脑内发挥多种生物学效应。神经肽与迟发性缺血性脑损伤关系密切,并参与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与VD模型组比较,金纳多治疗30 d后大鼠生长抑素阳性神经元表达明显增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P<0.05),表明金纳多可增加生长抑素阳性神经元表达,改善学习记忆能力[14]。

1.7 中药对实验性VD模型脑组织钙离子(Ca2+)和兴奋性氨基酸的影响 脑缺血可导致严重Ca2+内流,兴奋性氨基酸异常升高,大量Ca2+蓄积和兴奋性氨基酸的代谢失常,可促使和加剧继发性脑缺血损害[6]。智脑胶囊(党参、黄精、川芎、石菖蒲等)可显著减少VD模型大鼠脑组织中Ca2+含量(P<0.05或P<0.01),改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15]。人参皂苷Rg2能有效改善VD大鼠脑内谷氨酸离子型受体各亚基基因异常表达,降低对Ca2+的通透性,减轻胞内钙超载,减轻神经元毒性反应,显著改善大鼠学习记忆障碍[16]。

1.8 中药对实验性VD模型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脑缺血损伤中神经元死亡有坏死和凋亡两种形式,而细胞凋亡是缺血半暗带神经元死亡的主要形式。脑心通给药1月和2月可明显降低慢性缺血导致VD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率(P<0.05),改善学习认知功能,提示脑心通可通过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改善学习能力[17]。补肾醒脑方(人参、熟地黄、制首乌、女贞子、赤芍、丹参、川芎、远志、石菖蒲、天麻)可明显的抑制VD模型大鼠细胞凋亡,减轻继发性神经元损伤,防止神经元的丢失[18]。

2 分析与展望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VD在实验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从单味药提取物到复方进行了广泛研究,有的研究已深入到分子水平;从复方的药物组成来看,以补肾填精、活血化瘀、化痰开窍等方药为主,其作用机制涉及改善血液流变学、调节神经递质释放、拮抗自由基损伤、调节神经肽含量、减轻Ca2+超载和兴奋性氨基酸的细胞毒作用、抑制神经元凋亡等方面。

研究中存在着主要问题是:①缺乏公认的VD动物模型,模型标准不统一。②重复研究较多,研究层次有待提高。大多数研究为一方一药的作用机制研究,指标多为模型动物行为学、病理组织学、自由基代谢等方面,在药物作用部位、复方配伍机制、不同治法比较等方面的研究不深不细。中医药防治VD的实验研究有望从以下几方面开展:①建立统一的符合人体发病机制的造模方法,明确疗效和指标检测标准,使中药的实验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②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深层次的作用机制的探讨,注重复方配伍机制,药物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中药有效单体的定位等方面的研究,使中药的实验研究更有科学性。

[1] 朱燕珍,林凌.P53、Noxa在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中表达及意义[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39(10):865.

[2] 魏瑞,何明大,刘石梅,等.步长脑心通对改善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行为的作用[J].医学临床研究,2007,24(1):17-19.

[3] 李林,夏保芦,茹立强.丹参酮对两种学习记忆功能障碍模型大鼠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7)6:819-822.

[4] 李长生,王荣霞,李军,等.首乌益智灵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的影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3);145-148.

[5] 张冰清,王玉良.葛根素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锥体细胞和BDNF表达的影响[J].神经解剖学杂志,2007,23(6):615-620.

[6] 田金洲.血管性痴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72.

[7] 黄旖旎,何明大.脑灵汤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行流变学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7(1):23-25.

[8] 黄新武,李国春,肖顺汉,等.聪灵胶囊对寒凝血瘀证大鼠血流变学及血栓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7,23(5):187-188.

[9] 时文远,王正君,张海燕,等.“脑立轻”对拟VaD大鼠海马CA 1区突触素表达的影响[J].江苏中医药,2008,40(8):82-84.

[10] 郝宪恩,李楠,王鑫国.益气活血复方对多发性梗死性痴呆大鼠大脑皮层神经递质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7,13(3):208-221.

[11] 张兰英,王玉良.银杏叶提取物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突触素表达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8,24(1):40-43.

[12] 沈志勇,王锋.康脑灵胶囊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体内自由基代谢影响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08,3(29):82-84.

[13] 吴禹,胡长林.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3):2585-2586.

[14] 孙玉华,贺维亚.金纳多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及生长抑素表达的影响[J].中国神经免疫和神经病学杂志,2008,15(1):36-37.

[15] 杨文明,王时光,鲍远程,等.智脑胶囊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及脑组织Ca2+含量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7,13(12):34-37.

[16] 张荔,潘志远,金毅,等.人参皂苷Rg2对拟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8,13(3):276-282.

[17] 孙冰,吴江,周春奎,等.步长脑心通对慢性脑缺血致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2007,33(2):219-222.

[18] 郑攀,封银曼,郑宏,等.补肾醒脑方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12):19-20.

猜你喜欢
实验性血管性脑缺血
充满实验性的现代艺术
艺术启蒙(2022年11期)2022-12-06 09:32:20
课堂上的实验性法律方法
法律方法(2022年1期)2022-07-21 09:18:24
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功能的保护作用
血必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细胞外组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初探
ILK和TGF-β1在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中的表达和意义
安徽医药(2014年9期)2014-03-20 13:13:58
血管性痴呆中医治疗探析
中医研究(2014年10期)2014-03-11 20:29:36
通络止痛方治疗血管性头痛60例
中医研究(2014年8期)2014-03-11 20:29:19
养脑复聪汤治疗血管性痴呆33例
中医研究(2014年6期)2014-03-11 20:28:58
黄连素联合二甲双胍对实验性高脂血症的降血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