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剑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福建漳州 363000)
医学免疫学是一门比较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同时又是一门比较深奥难懂的学问。由于其内容抽象复杂,难以理解,难以形成印象,学生每学到此,莫不深感头痛。甚至有许多本科或硕士毕业的医务工作者,已经工作多年,对医学免疫学的理论、概念仍然一知半解[1-2]。能从何处着手,使这门过于深奥的课程,较为容易地被学生所理解接受呢?笔者在经过长期教学研究的揣摩和课堂授课的实际检验后,反复梳理、推敲、验证,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值得考虑、深思和采纳的。
医学免疫学的许多基本理论和概念,就其本身而言,已经脱离现实生活很远,是抽象后再抽象的集合。如果简单地照搬书本来进行讲授,学生往往听了半天还云里雾里、不知所然。例如,“免疫”本身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免疫耐受”又当如何?“抗原”自身已很费解,“胸腺非依赖性抗原”又是怎么回事?以抽象的语言和概念来解释抽象的概念是最使人费解、也最使人头疼的。所以,我们应该想办法,使这些过于抽象的理论、概念与现实生活中的某种事物联系起来,赋予它们一定的形象,才便于学生理解[3]。例如,我们可以把人比喻为一个国家,把免疫系统比喻为这个国家的军队和警察。这样,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免疫监视)就比较容易解释了,免疫细胞的分化、分布与分工也较为容易说明了。再如,免疫应答与超敏反应的关系,学生总是感到费解,免疫应答不是专门保护机体免受微生物等损害的防御机制吗?为什么又会反过来损伤机体自身呢?我们可以这样解释:免疫应答消灭微生物就好像警察消灭匪徒一样,在射击匪徒的过程中,有可能误伤平民;如果匪徒过多,过于顽强,或躲在居民建筑物里,不得不动用炸弹等激烈手段时,还有可能毁坏民房和其他建筑物,有时甚至造成更大的损失和不应有的平民伤亡。这种情况,就有点类似于超敏反应的发生。这样一解说,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也比较容易听懂了。
由于医学免疫学的理论、概念是从抽象到抽象,如果我们不把一个内容的上下关系理清,并反复进行联系对比,学生往往是不易理解、也不易记住的,不但每一章节内的各部分应互相联系;各章节之间,尤应互相呼应,学生才容易搭起记忆的桥梁,做到融会贯通[4]。这在免疫学的教学上,特别重要。有许多内容,特别是在教学时段上分隔较远的内容,如果以为教师能够及时回忆并进行联系的,学生也能做到,是一种教学上的误解(这也是刚踏入教学领域不久的青年教师最容易犯的毛病之一,主要是没有能做到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因为,学生对免疫学的内容绝对没有教师娴熟,对许多部分的理解,也还远远达不到教师的程度,更何况,免疫学是一门那么难懂费学的课程。因此,及时地对前面章节已经讲过的内容进行回顾、联系,在免疫学的教学中,是有非同一般的重要意义的。例如,我们在前面章节讲过免疫细胞的受体、细胞因子、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抗原提呈细胞的种类与功能等内容后,在新的一堂课中继续讲到免疫应答章节时,就应适当进行回顾,把前述章节的那些内容,与它们在免疫应答中的具体作用联系起来,以便互相呼应、加深理解。这样,才能使各章节的那些看似抽象、纷杂、散乱的理论和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免疫学整体,学生才能够较为容易地做到上下联系并确实理解,同时较为牢固地记住这部分内容,也才有可能真正进入到这门以抽象和枯燥闻名的学问中去。
书上画的免疫球蛋白,像一个形状奇特的大叉子。学生们总是感到困惑:这么一个叉叉棒棒一样的东西,怎么会有那么多神奇复杂的作用和功能?在现实生活中实在没有见过这样类似的东西,这有点近乎于神话了。为了解除学生的这种理解上的心理障碍,我们最好给他们进行实际说明。我们可以说,免疫球蛋白实际上虽是由四条多肽链构成,但在现实生活中,它既看不见,也没有书上划的那么直,之所以画成这个样子,是为了理解上的需要。作为一种蛋白质,它当然是有多种功能的,划得直,便于我们解说在哪个部位有哪种特性和功能。这样说明后,学生在理解上的心理障碍大都可以消除。另如,抗体的各种协同杀菌作用(如ADCC作用——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虽然可以基本上依照书上的插图或类似的挂图、图片来进行解说,但我们必须同时声明,实际上抗体作为一种蛋白质分子,它的大小远远小于细菌细胞,两者相差悬殊。这犹如在地球上站着一个人一样,当地球缩小到一个篮球大小时,这个人实际上已经微小到我们无法看见了。同样,我们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细菌细胞,但却看不见抗体这种蛋白质分子。如果照实画,那就没法画了,只能按照书上的这种比例画出来,才能便于理解。同时它自身也没有穿孔、杀伤等毒性作用,故抗体与细菌细胞的结合并不能直接杀死细菌,甚至还不能限制大多数细菌的运动。它是借助于NK细胞、补体、吞噬细胞等其他杀菌因素来消灭细菌的,这样做接近于真实的补充说明,可能对学生的理解更有帮助。
医学免疫学实在太抽象,不但在学生第一次看过、听过后留不下什么印象,而且有许多学生在课堂上听懂后,过后又会完全忘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课程本身的高度抽象性。它从一开始就是抽象的,而且后面的内容又是在前面抽象的基础上再进行抽象论证,不断推进,不断演化。在反复抽象的情况下就容易造成思维脱节,学生难以跟进。其次的原因是,学生要学的课程很多,医学基础课又大都比较艰深,都要分去学生不少精力。另外相当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从免疫学教学本身而言,我们是应该多想办法,让学生有更深刻的学习印象和更牢固的学习记忆。除了前面所讲的那几点外,从笔者多年反复揣摩、反复验证的经验结果来看,在每堂课讲课前,一定要郑重叮嘱学生们做好课前预习(要说明原因,以免学生等闲视之、不以为然),看不懂也要看一至数遍(要强调看不懂也要看下去这一点),以便建立起最初印象或至少引起学习上的疑惑或感到疑难,为接下来上课时能够用心听讲做好心理准备。在上课时,应要求所有的学生专心致志听课,而任课教师应调动一切语言的、声调的、动作的、形色的以及各种辅助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工具,帮助学生建立印象、加深理解[5-6]。这时教师要像一个小品演员或一个节目主持人一样,充分调动起课堂上的学习气氛,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热烈的讨论和认真的思考中来。课后则应要求学生,当晚把本次课学过的内容再好好复习一遍,时间不需太长,但必须做到。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回顾联系以前学过的内容,并找到相应章节一并加以复习[6]。同时告诉学生,以上这些内容,应分别在1周、1个月、数月后再重复复习,以便加深印象,建立牢固的学习记忆。在这个深化记忆三步曲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时时鼓励学生,有任何不懂的地方,都可在下课后的任何时候向教师请求解疑[7]。这是学生最容易做到也最乐意采取的学习方式,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都大多如此。往往学生的困惑之处只是一个小小的死结,如同一层薄薄的窗户纸,教师只需关键性的一句话,就可以点破窗纸,使之恍然大悟、豁然开朗。这是学生们在学习上极容易留下深刻印象的瞬间,也是学好这门知识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但往往有许多教师恰恰忽略了这一点,不愿意或不屑于做这一件对教学效果、对学生的成长而言,都是事半功倍的事情。笔者所教过的课程或参观考察过的许多医学院校,成为医学专科院校中的一种极普遍现象。这是专业学校的历史惯性?还是现时社会大环境的熏陶?或是许多人认为这种方法太简单,不值得去做或不屑于去做?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总之,在医学免疫学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及时地从学生中发现问题,并且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才能把这门过于抽象、过于复杂、过于晦涩难懂的学问,较为容易地传授给学生,而不致造成费解、误解,甚至泛泛不着边际的局面。当然,医学免疫学教学中可能碰到的问题还很多,但只要我们重视这些问题,反复研究,不断探索,不管什么样的疑难问题,都是可以化解的。
[1]刘荣臻.病原生物与免疫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78.
[2]陈慰峰.医学免疫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77.
[3]蔡翔.浅谈形喻法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5):49-50.
[4]蒋萍,金毅斌.生理学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应用体会[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5,28(4):386.
[5]杨朝晔.高职护理专业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53(9):64-65.
[6]张典,姜凤良.五年制高职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3):69-70.
[7]张静.一切为了学生成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4,313(10):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