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6100 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 赵莹 金丽萍
肾囊肿是一种常见的生长极慢、病程较长的良性病变,发生率随年龄而增长,发生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可为单发性,也可为多发性,大小差别很大。近年来,医学上多采用超声引导下囊肿穿刺抽吸和乙醇硬化治疗,它已成为本病的首选治疗方法,而恰当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院于2006~2008年共收治此类患者51例,超声引导下行肾囊肿穿刺封闭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本组肾囊肿患者51例,其中男31例,女20例;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50岁;左肾23例,右肾28例;囊肿共51个,囊肿直径3.5~10.9 cm,主要临床表现为腰部胀痛、血尿等。
51例共51个肾囊肿,抽吸后均见囊肿明显缩小,3周后行超声复查,有8例较治疗前缩小1/2~2/3,占15.7%;43例囊肿基本消失,占84.3%。7例患者穿刺抽吸后的反应多为患处轻度胀痛不适,占13.7%,1例患者出现肉眼血尿,嘱卧床休息及多饮水,2 d后血尿自行消失,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3.1 术前准备
3.1.1 常规检查 穿刺前常规检查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或查血凝酶原活动度,必要时用镇静剂。
3.1.2 心理护理 超声引导肾囊肿介入治疗是近几年来新开展的一项技术。患者对此疗法的安全性、疗效性有所顾虑,常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恐惧心理。因此,术前应认真做好解释工作,对病人及其家属详细介绍穿刺治疗过程,训练病人屏气,以取得配合。向患者介绍治疗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介绍同类患者治疗后取得满意疗效的实例,使患者消除顾虑,增强信心,以积极稳定的情绪迎接手术。
3.1.3 物品准备 穿刺探头、导向器、肾穿包1个,2%利多卡因、99%医用无水乙醇、一次性注射器、止血药物、皮肤消毒用具、无菌手套、0.45%~0.55%碘伏。
3.2 术中护理
3.2.1 肾穿步骤和方法 穿刺前测量血压,协助病人侧卧位或俯卧位,B超定位左(右)肾所需穿刺囊肿,设定穿刺点及穿刺方向,局部消毒并作局部麻醉,铺无菌洞巾,用套管穿刺针从拟定穿刺点、穿刺方向穿入肾囊肿,B超确认穿入并使针尖达到囊肿中央,拔出穿刺针芯,穿入导丝,抽出套管,沿导丝用扩张器扩张穿刺通道,沿导丝穿入留置导管,拔出导丝,连接注射器,抽吸囊液直至抽尽,抽取囊液量1/4无水乙醇缓慢注射囊内,注射完毕后保留20 min,然后将无水乙醇完全抽出,留置导管连接5 mL注射器并将注射器固定呈负压吸引状态。局部无菌贴膜及无菌纱布覆盖。3 d后拔出留置导管。
3.2.2 穿刺配合 肾穿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穿刺后协助包扎伤口,测量血压稳定后送病人回房。
3.2.3 穿刺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嘱患者屏气,尤其要避免咳嗽和急促的呼吸运动;密切注意穿刺针的位置,并随时调整,这是穿刺成功的关键。因为在抽吸囊液的过程中,囊肿逐渐缩小,穿刺针易突出,损害肾组织,特别是注入无水乙醇时,会造成肾实质的严重损害;多囊肾穿刺治疗中应慎重,不能一次过多的硬化治疗多个囊肿,否则损害正常肾单位使肾功能更低下,应分阶段逐一进行硬化治疗。
3.3 术后护理 嘱患者平卧6 h,1周内禁止洗澡,避免剧烈活动。如有肉眼血尿,应睡硬板床至血尿消失(3次小便澄清可视为血尿消失);尿液观察:肉眼血尿多于手术当日,病人回房后严密观察首次排尿时间性质。肉眼血尿是穿刺的主要并发症,血尿程度及持续时间直接影响到术后康复,轻微的血尿可多饮水,以达到冲洗尿道防止血块阻塞,对尿性鲜红且颜色逐渐加深,可予止血药物输入;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每30 min测量血压1次,共测4次后改为1 h 1次,共3次,血压稳定后改为每2 h测血压1次,共12次。
外科手术治疗一直被视为肾囊肿的主要治疗方法,尽管手术治疗疗效肯定,但是存在着创伤大、并发症多等问题。超声引导下行肾囊肿穿刺治疗定位准确,可在术中准确地观察到针尖的位置,操作安全、简便、风险小,优于手术治疗。应用最广泛、较为安全的硬化剂是无水乙醇。其作用机制是无水乙醇使囊壁上皮组织凝固坏死,不能渗入周围组织,对周围组织无不良影响。彩色多普勒的应用可鉴别血管结构,减少出血的发生。而且超声引导下的介入治疗省时、经济,且无放射损伤,可成为肾囊肿治疗的首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