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东
(北京市通州区次渠卫生院 ,北京通州 101111)
中医中药是祖国医学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粹,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与疾病长期作斗争的经验宝库,它经过历代医学家不断发展创新、总结提高,逐渐形成了独立的理论体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及人民的医疗保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斗争中,中医中药功不可没!众所周知《本草纲目》是我国16世纪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的不朽名著,是我国最伟大的一部药学巨著,全书共收录药物1892种,矿物药355种,植物药1094种,动物药443种。可见中药品种之繁,其中又有许多药名十分相似,极易混淆。笔者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出几组药名相似易混淆的中药饮片,供大家共同分享,注意区分它们相同或不同的临床应用。
同为活血化瘀药。
西红花: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的干燥柱头。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用于经闭癥瘕,产后淤阻,温毒发斑,忧郁痞闷,惊悸发狂。
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活血痛经,散瘀止痛。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癥瘕痞块,扑跌损伤,疮疡肿痛。
鸡血藤:为活血化瘀药,豆科植物密花豆的干燥藤茎。活血通络,养血调经。用于麻木瘫痪,风湿痹痛,月经不调,血虚萎黄。
大血藤:为清热解毒药,木通科植物大血藤的干燥藤茎。清热解毒,活血,祛风。用于肠痈腹痛,经闭痛经,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同为活血化瘀药。
姜黄:姜科植物姜黄的干燥根茎。破血行气,痛经止痛。用于胸胁刺痛,闭经,癥瘕,风湿肩臂疼痛,跌扑肿痛。
片姜黄:姜科植物温郁金的干燥根茎。破血行气,痛经止痛。用于血滞经闭,行经腹痛,胸胁刺痛,风湿痹痛,肩臂疼痛,跌扑损伤。
菊花:为辛凉解表药,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野菊花:为清热解毒药,菊科植物野菊的干燥头状花序。清热解毒。用于疔疮痈肿,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同为清热解毒药。
山豆根: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及根茎。清热解毒,补肾涩精。主治急性乳腺炎,肺炎,肺脓疡,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肾虚腰痛,头昏,遗精,滑精。
北豆根: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干燥根茎。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利湿。主治咽喉肿痛,肺热咳嗽,痄腮,泻痢,黄疸,风湿痹痛,痔疮肿痛,蛇虫咬伤。
同为清热解毒药。
半枝莲:唇形科植物半枝莲的干燥全草。清热解毒,化瘀利尿。用于疔疮肿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跌扑伤痛,水肿,肺痈,肠痈等。
半边莲:桔梗科植物半边莲的干燥全草。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用于大腹水肿,面足水肿,痈肿疔疮,蛇虫咬伤,晚期血吸虫病腹水。
黄连:为清热燥湿药,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清热泻火,燥湿解毒。主治热病邪入心经,高热,烦躁,谵语或热盛迫血妄行之吐衄,湿热胸痞,泄泻,痢疾,心火亢盛之心烦失眠,胃热呕吐或消谷善饥,肝火目赤肿痛以及热毒疮疡,牙龈肿痛。
胡黄连:清虚热药,玄参科植物胡黄连的干燥根茎。清湿热,除骨蒸,消疳热。用于湿热泻痢,黄疸,痢疾骨蒸潮热,小儿疳热。
柴胡:为辛凉解表药,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解表退热,升举阳气。用于外感风寒发热,寒热往来,气虚下陷,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
银柴胡:清虚热药,石竹科植物银柴胡的干燥根。清虚热,除疳热。用于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小儿疳热。
同为利水渗湿药。
关木通:为马兜铃科植物东北马兜铃的干燥藤茎。清心火,利小便,通经下乳。用于口舌生疮,心烦尿赤,水肿,热淋涩痛,白带,经闭乳少,湿热痹痛。由于本品的肾毒性,现临床很少应用。
川木通:为毛茛科植物小木通或绣球藤的干燥藤茎。清热利尿,通经下乳。用于水肿,淋病,小便不通,关节痹痛,经闭乳少。
同为利水渗湿药。
金钱草:为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的干燥全草。清热利湿,通淋,消肿。用于热淋,砂淋,尿涩作痛,黄疸尿赤,痈肿疔疮,毒蛇咬伤,肝胆结石,尿路结石。
广金钱草:为豆科植物金钱草的干燥地上部分。清热除湿,利尿通淋。用于热淋,砂淋,石淋,小便涩痛,水肿尿少,黄疸尿赤,尿路结石。
茯苓:为利水渗湿药,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
土茯苓:为清热解毒药,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降湿,解毒,通利关节。用于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
同为补阴药。
南沙参: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或沙参的干燥根。养阴清热,润肺化痰,益胃生津。用于阴虚久咳,痨嗽痰血,燥咳痰少,喉痹,津伤口渴。
北沙参: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干燥根。养阴清肺,益胃生津。主治肺燥干咳,虚痨嗽血,胃阳不足,津伤口渴。
天花粉:为清热泻火药,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根。清热生津,润肺排脓。用于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
松花粉:为祛风湿药,松科植物马尾松、油松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花粉。祛风,益气,收湿,止血。用于头痛眩晕,泄泻下痢,湿疹湿疮,创伤出血。
党参:为补气药,桔梗科植物党参、素花党参的干燥根。补中益气,生津止渴。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弱乏力,少食口渴。
明党参:为化痰药,伞形科植物明党参的干燥根。润肺化痰,养阴和胃,解毒。用于肺热咳嗽,呕吐反胃,食少口干,贫血,眩晕,妇女带下,疔毒疮疡。
同为理气药。
木香:为菊科植物木香的根。行气止痛,调中导滞。用于脘腹胀痛,食积不消。
川木香:为菊科植物川木香极其变种灰毛川木香的干燥根。行气止痛,和胃止泻。用于肝胃气痛,呕吐,腹痛,泄泻,痢疾,里急后重。
青木香:为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的干燥根。平肝止痛,解毒消肿。用于眩晕头痛,胸胁胀痛,痈肿疔疮,蛇虫咬伤。
吴茱萸:为温里药,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的果实。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山茱萸:为收涩药,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实。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自汗或大汗不止,阴虚盗汗。
附子:为温里药,毛茛科植物乌头侧根(子根)的加工品。回阳救逆,温阳祛寒,温运脾胃。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白附子:为祛痰药,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茎。燥湿化痰,祛风止痉,解毒散结。用于风痰壅盛,口眼㖞斜,破伤风以及偏头痛。也用于毒蛇咬伤及瘰疬痰核。
桑螵蛸:螳螂科昆虫大刀郎、小刀郎或巨斧螳螂的干燥卵鞘。益肾固精,缩尿止浊。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小便白浊。
海螵蛸:为乌贼科动物无针乌贼或金乌贼的干燥内壳。收敛止血,固精止带,制酸。用于崩漏出血,梦遗滑精,赤白带下,胃痛吐酸。
同为收涩药。
五味子: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自汗,盗汗,久咳气喘,泄泻,遗精,遗尿等,及热病气阴两伤之消渴、心悸等症。
五倍子:漆树科植物盐肤木,青麸杨或红麸杨叶上的虫瘿。主要由五倍子蚜寄生而成,按外形不同分为“肚倍”和“角倍”。敛肺降火,涩肠止泻,敛汗止血,收涩敛疮。用于肺虚久咳,久泻久痢,盗汗,消渴,便血痔疮,外伤出血,痈肿疮毒,皮肤湿烂。
同为平肝熄风药。
决明子:为豆科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干燥成熟种子。润肠通便为主。用于内热便秘。
石决明:为鲍科动物杂色鲍,皱纹盘鲍,羊鲍,奥州鲍,耳鲍或白鲍的贝壳。平肝潜阳为主。用于头昏目眩,惊痫抽搐。
[1]张国斌.本草纲目彩图药典[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2007:11.
[2]孙洪民,孙佳女,吕实.为药斗饮片标注“正名”[J].中国药店,2003,12(4):39.
[3]杨祚培.临床用药监管问题的若干思考[J].中国药师,2006,18(5):23-24.
[4]孔增科.规范中药饮片名称的合理性与必要性[J].河北中医,2008,30(5):529-555.
[5]孔增科,傅正良,熊南燕,等.易混淆中药品种辨析与临床应用[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7:264-266.
[6]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27-528.
[7]王利华.中药饮片质量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91-92.
[8]刘红英,袁林.几种易混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J].中国当代医药,2008,15(6):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