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鸿鹄
初中班级学生管理中的一般性原则
毛鸿鹄
面对一个刚刚入学就问题不断的新班集体,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还是“强身健体,预防在先”?作为负责一个班集体常规管理及发展的班主任,如何管好学生,可以说是其既非常关注又非常重视的一个基本性问题。
班级管理;班集体;班主任
10.3969/j.issn.1671-489X.2010.28.018
究竟怎样管理班级?各种相关交流文章多得可谓数不胜数,然而众说纷纭,甚至还有一些相互矛盾的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读了一些相关文字之后,结合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笔者认为:班主任要管好学生,要处理好学生的问题,使之少犯错,不犯错,从而朝着良性方向发展,就必须在准确把握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和特定情况下的心理状态的基础上,把握好以下几个一般性原则。
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来看,他们渴望独立,但是又缺乏真正的独立能力;渴望进入社会,又缺乏必要的辨别能力;渴望通过成功来向社会尤其是向教师、家长证明自己的实力,却又因为自己的不成熟而无法准确把握成功的途径和方法……当学生心理断乳期的这些愿望和想法无法得到实现,或无法得到家长、教师及社会的充分承认时,便会在思想和行为上出现偏差。再加上当今社会上种种连不少成年人都难以免受影响的不正常、不健康因素的影响,由此可以认为,思想无比单纯的初中学生犯错是完全正常的。试想温室中从来没有受过病毒侵袭,只会享受阳光雨露的黄豆芽能够在完全意义的社会中茁壮成长吗?因此,班主任应该允许学生犯错,以嫉恶如仇或眼睛里容不下半粒沙子的态度来管理学生是不恰当的。
允许学生犯错误,是否就是面对学生错误不断而熟视无睹呢?事实上刚好相反。班主任不但要管,而且要在学生犯错之前就搞好有针对性的有效的预防性教育活动,与其有病治病,不如预防在先。
1)通过向书本学习,通过深入学生、深入学生家庭,充分了解学生的整体心理特征及学生的个体心理特征,包括学生的家庭情况、社会情况,学生的思想、性格、年龄心理特征等各方面情况,这是班主任能有效处理各种学生问题的依据和出发点。
2)充分了解家庭、学校、社会中容易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诱发学生思想行为出现偏差乃至于严重偏差的种种不良因素,这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预防性教育活动的必要前提。如一段时间内非常流行的某些影视作品,流行势头有增无减的上网及网络游戏(主要指其中的暴力、色情等不健康内容)都曾经或正在对中学生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这些因素在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之前,班主任就应该先见性地引起警觉和重视。
3)在较好把握前两步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有效的道理、实例(如理想、前途等),通过主题班会、课外活动、个别交谈、家访等有效形式进行预见性的教育,给学生“打预防针”,从而有效地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思想行为上的偏差,充分体现“预防为先,处理在后”的原则。
弄清事实是指班主任在处理学生的各种偏差行为时必须充分了解当事学生的个体情况,充分了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是保证学生偏差行为得到公正、有效处理的前提。冷静处理是指班主任在处理学生偏差行为,特别是突发性、重大性问题时,必须要冷静,不要感情用事,不要先入为主,应该在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前提下,公正、有效地处理好此类事情。
现在的初中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往往是家庭中众多长辈关注和关心的焦点。正是这种“集百般宠爱于一身”的特殊家庭结构和大量家庭“有求必应”的特殊教育方式造就大量具有自私、骄傲、任性、脆弱、敏感、自尊心极强、逆反心理突出等性格特征的中学生。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往往表现为:喜成功,惧失败;好表扬,怕批评;挫折稍微大一点便一蹶不振。班主任应该在通过班会、个别辅导等多种有效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帮助学生克服性格和心理上的不足,在重建健全的人格的同时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从学生性格、心理特征的实际情况出发,多表扬,善于发现和肯定学生的优点,少批评,尤其少公开批评,多私下交流,并注意到鼓励(或奖励)的横向性和纵向性。通过这一原则,逐步重建学生健全的人格。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是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因此,要使班主任工作卓有成效,就必须让家庭、学校、社会都统一行动起来,围绕共同的目标开展教育工作。要避免出现各自为战、互相抵触的工作局面,避免出现“2>5”的尴尬局面(即学生在周六、周日2天中所受的负面教育远远大于在学校5天所受的正面教育)。
甘肃省榆中县马坡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