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华 邹 俊
论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时代挑战和实现机制
□潘建华 邹 俊
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是当前职教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文章立足职业教育吸引力的相关概述,指出职业教育面临传统文化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大众需求多样等时代挑战,严重地影响和制约了其应有的吸引力。以肩负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技能人才为重任的职业教育在新形势下更需不断增强其吸引力,体现职业教育独特的价值和功能,这就需要不断完善影响力机制、自我完善机制、政策法律机制、鼓励机制等来保证和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职业教育;吸引力;时代挑战;实现机制
何为吸引力?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吸引力是把别的物体、力量或别人的注意力引到自己这边来的力量。为此,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吸引力强调的是某种事物必须依靠其自身的某种性质、特点引起他人关注的一种能力。联系到职业教育吸引力,可以理解为有效地把社会目光和社会资源吸引到职业教育上来的力量或能力,也就是说,当社会对职业教育有相当兴趣和爱好时,职业教育自然就会对社会产生吸引力。欧盟专家文章《聚焦2010》和《吸引力报告》指出,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吸引力表现在人们关注、了解职业教育,对其本身和毕业生有好印象。如果人们愿意利用职业教育实现个人目标,在考虑未来的学习时,把职业教育作为选择之一,并愿意推荐给亲友,我们就说职业教育对社会是有吸引力的。[1]进入新世纪以来,职业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规模迅速扩张、质量稳步提升。但是从总体来说,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还不高、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全面的状态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其中很大程度是与职业教育缺乏较强的吸引力有关。职业教育缺乏较强的吸引力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要实现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应成为当前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年来,特别是2009年1月温家宝总理在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会议上表示:在整个教育结构和教育布局当中,必须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要注意职业教育的规模、学科设置和社会需求相吻合,要研究具体的引导办学,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由此看出,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已演绎成为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把职业教育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发展的三大战略重点的一项重大举措和关键所在。如何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保持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2009年职业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9年年会上,各位代表就围绕年会的主题“质量、吸引力、可持续发展”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把脉问诊;同时在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时,又特别将“如何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议题之一在国内广泛问计于民。从中看出整个社会、国家和众多专家学者对如何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关注已提高到一个历史从未有过的新高度。
当前,职业教育已被党中央和国务院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发展三大战略重点之一,职业教育在此背景下各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必然会遭遇到文化传统因素、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大众需求等诸多挑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其应有的吸引力。正确审视职业教育面临的时代挑战,进一步增强其吸引力,从根本上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与作用,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是当前职业教育建设的重大课题。
首先,传统文化影响严重制约其应有的吸引力。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对世界各地、各民族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传统文化从这一点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具体到职业教育领域来说,传统文化对其影响是较为深刻的,从职业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命运我们更能深切地理解到这一点。传统中国是一个文化政治化倾向强烈的国家,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推崇政治,鄙薄技艺,成为整个国家的时尚,学校教育内容是文、史、经,读书的目的是为了从政,技艺之人地位低贱。新中国成立以后,职业教育虽获巨大发展,但职业教育一直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还是“学而优则仕”这一流传千年的传统观念依然根深蒂固使然。尽管传统文化影响职业教育吸引力这一现象在世界范围内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比如,欧洲国家职业教育参与率比亚洲国家普遍好,在欧洲,德语国家又比其他国家好。但是,总体上来说,这些国家职业教育还是较为社会所重视。
其次,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大众需求多样化矛盾也严重制约其应有的吸引力。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并对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充满信心,当然这份信心来自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家大力发展教育各项政策和举措。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当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还处于激增时期人们在选择接受教育的时候就多了一份理性。人们希望能在学校学到一技之长,将来能较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在选择接受教育的时候就多了些选择,这给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因此,职业教育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从总体上来说,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大众需求多样性之间存在较突出的矛盾。现行用人制度中学历门槛过高使得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存在硬伤,因为我国现行的职业教育最高层次只是专科;虽然国家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但是技能型人才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又偏低,促使广大学生不愿接受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总体较低与国家及学生对职业教育较高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一些职校院校的办学难以适应学生学习需要,这严重影响和制约了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发挥。大众需求多样性要求我们的职业院校要不断提升自己,就目前发展的现状来说,两者之间存在较大距离。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对我国的职业岗位结构带来了很大影响,新兴的行业和新型的职业不断涌现,这使得技术含量高的工作岗位不断产生,高层次实用人才的需求量不断上升。各国制造业都十分重视中国这一具有巨大劳动力与需求潜力的大市场,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巨大劳动力资源优势,加速中国的工业化,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在此背景下,能否把这一历史机遇转化为发展契机,促进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就看能否大规模地、源源不断地提供高素质的各种层次的劳动力。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应用型技术工人的场所,能否做到又快有好地大量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关键在于人们对职业教育是否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爱好,愿意把它作为实现个人目标的一种选择,这必然需要不断增强其自身的吸引力。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给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根本的动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更迫切需要数以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力。另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加速都使得大量农民需要通过培训提升自身技能;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中部的崛起、东部继续领跑等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都对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此背景下,职业教育能否做到科学应对,解决技术人才短缺,满足时代对大批人才提出的需求具有直接而深远的意义,这必然需要不断增强其自身的吸引力。
党的十七大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重大战略决策,明确要继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新时期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职业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发展机遇。新形势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教育工作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重点,是整个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突破口,是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应当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发展好职业教育。在此背景下,职业教育要做到应对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战略举措,把社会目光和社会资源有效地转移到自身上来,促进其科学发展,这必然需要不断增强其自身的吸引力。
职业教育经过多方努力,近年来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主要表现为规模得到迅速扩张、质量得到稳步提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和劳动者。但是,总体来说,发展依然存在一些较严重的问题,与国家、社会、家庭对职业教育的期待还存在较大距离。个中原因除了外部因素之外,职业教育自身的原因也不可忽视。因此,职业教育自身须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让社会、家庭能够接受到实实在在的职业教育,乐于接受职业教育。这必然需要不断增强其自身的吸引力。
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没有引起社会、家庭的更多关注,这与人们对职业教育了解不多、不深有一定关系。社会主导价值观念认为,职业教育是那些在学术教育中失败的人的无奈选择,职业教育先天在地位上低于普通教育。[2]因此,民众选择职业教育大多是无奈选择,职业院校学生成绩差,难管理,职业院校办学水平低,是当前大多数人对职业院校的“印象”。因此,必须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强势,用实实在在的和生动的事例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接受职业教育的好处,逐渐改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通过宣传,要在全社会确立职业教育也是主流教育、国民教育的观点[3],消除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和歧视,端正各界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树立职业教育的正面形象,为职业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比如,选取一些为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技术人员,通过相关媒体去宣传、报道他们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营造一个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使优秀学生自愿到职业学校来就读。通过举办各类有关职业技能方面的大赛来展示职业院校在培养社会技能人才方面独特的优势和魅力,以此来吸引公众的注意,有利于社会对职业教育和职业院校有更多的了解。同时,还可以每年组织职业院校到街头搞宣传,让更多的家长和学生了解职业教育,还职业教育的真面目。象在德国,一些城市、乡村的街道命名用的就是优秀职业工人的名字。这种做法无形中对职业教育起到较好的宣传作用。
职业院校只有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才来逐步增强自身的吸引力。为此,要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要加强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提高办学质量。职业院校的基础能力建设主要涉及到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教育,其基础能力建设是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在职业教育经过外延扩张阶段以后,学校薄弱的基础能力与国家及学生对职业教育较高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国家需要职业教育改善人力资源结构,提升劳动者素质,学生也希望通过接受良好的职业教育实现就业;而另一方面,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较差,设施缺乏、简陋、陈旧,师资水平不高,难以满足办学需要。因此,如果职业院校不把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必将会延误时机,影响发展。要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也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必须加强职业院校的基础能力建设,形成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有利于职业院校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办学条件,以此来构建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进而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其次,实现职业院校的个性创新和系统创新,提高办学水平。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时下创新已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也成为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灵魂和强大的动力。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面对当前职业教育的迅速崛起和复杂多变的环境,我国职业院校发展将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怎样谋求职业院校的发展,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实现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是当前的重要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就必须以创新观点来考量职业教育的发展,以创新去谋求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院校所服务的行业背景和区域产业结构不尽相同,学校的内外部关系和资源结构也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各职业院校在发展的时候就应避免相似性,把个性创新作为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要较深入地分析职业院校因各自的特色、所处区域的不同,它们的培养目标也应有所不同,职业院校要始终为当地的社会经济服务,强力打造个性化的特色和亮点,职业院校才能获得健康发展,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自然而然就有了。在个性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努力实现职业院校的系统创新,力求在职业教育理念和职业教育行为领域进行系统创新,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过硬的人才培养和较高的毕业生就业率,赢得社会的认同和社会尊重。同时,在教学领域和管理领域等方面实现专业设置、课程建设、以人为本等职业教育行为的创新。实现职业院校的个性创新与系统创新是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的必由之路,做到这一点,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自然也就会展示出来。
最后,职业教育应担当更多的社会责任,提高社会声誉。在我国,职业教育的边缘性地位导致其服务功能不明显,服务功能的弱化又导致社会角色的弱化,造成职业教育没有影响力,缺乏吸引力。[4]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我国一些产业造成了强烈冲击,产业规模萎缩、中小企业倒闭、失业人口增加等等。而作为与经济联系最为密切的职业教育在这关键时刻要挺身而出,对上述问题采取对策,履行职业教育的公共责任和社会责任。因为应对金融危机所导致的就业、失业、待业以及企业减产、停产、倒闭、破产等民生问题采取对策,这是职业教育所具有的独特功能。职业教育理应义无反顾地担当起更多的重任,大显身手。这也是让人们重新认识职业教育的一个绝好的机会,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自然也就会展示出来。
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不仅要靠舆论宣传、职业教育实践养成,而且要用制度、机制来保障。要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多方面的政策都有利于职业教育增强。政治环境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可以是正反两方面的,既可以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又可以阻碍职业教育的发展。从我国职业教育50多年的实践来看,良好的职业教育政策环境从总体上发挥了重要的主导性作用,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当前全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正是不断推进职业教育新政策、营造良好的职业教育政策环境、积极引导人们转变思想观念的结果。同时,要积极推动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建设的进程,用法律的权威来保障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当前要抓紧修订 《职业教育法》,坚决贯彻有关职业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条例,促进和保障职业教育发展。
要办好职业教育离不开企业、行业和个人积极参与和支持,如果职业教育培养的人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职业教育能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企业自然就会对职业教育产生兴趣,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也就顺其产生。目前,我国企业缺乏主动参与职业教育的热情与动力,缺乏稳定长期合作的机制,很多企业不了解其参与职业教育时所能享有的优惠政策。因此,国家要出台相应政策,鼓励企业、行业在不损害各自利益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另外,通过提高奖学金、免学杂费甚至提前录取、优先升学、优先就业等形式鼓励更多的人来职业院校就读。当前,我国实行的中职助学和中职免费的试点工作,显著地改善了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就学、生活状况,让“面向人人”的教育之路的实现成为可能。这无疑一个很好的尝试。在韩国,韩国政府为了鼓励更多的人报考职业院校,规定在高考录取过程中,当普高毕业生和职业高中毕业生成绩相同时,优先录取职业高中的毕业生。在就业方面,优先保障职业高中毕业生就业,就业后即能获得熟练工人证书。这些措施有力地提升了个人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此外,建立和健全职业教育的制度机制,进一步理顺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将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对增强职业教育的活力和吸引力将产生积极影响。
总之,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增强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的,既涉及到制度、政策和法律等诸多关系与内容,也与整个社会环境、尤其与职业教育的发展环境密切相关。时下,这些条件的具备和成熟尚需较长时间。站在现实基础之上,找准切入点和突破点应该是当前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关键。
[1]王文槿.关于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国际文献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4)64.
[2]philip hughes.为什么人可接受TVET对达到全民教育目标是必需的[J].教育展望,2005,3.
[3]宋翎,李小鲁.论社会和谐理想的教育构建:现实问题与路向[J].学术研究,2007:(4).
[4]石伟平,唐智彬.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问题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9:(13).
G710
A
1001-7518(2010)28-0067-04
潘建华(1973-),男,汉族,江西抚州人,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研究人员,副教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研究;邹俊(1969-),女,汉族,四川资阳人,云南昆明学院初教系副教授,主要从事生物学和教育原理方向的教学与研究。
责任编辑 刘扬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