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山
(河南宏力医院烧伤整形科,河南长垣 453400)
颈部、胸部、肩背部、上肢部位因创伤、电击伤、肿瘤切除或术后放射治疗等常可导致皮肤软组织、肌肉的坏死,神经、肌腱的暴露和损伤,甚至造成骨外露及骨坏死。笔者在2001年1月~2008年8月年采用带蒂背阔肌皮瓣修复创面17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本组17例患者,男14例,女3例;年龄10~65岁;电击伤9例,创伤5例,放射性损伤3例;合并颈椎骨外露3例,胸骨外露2例,锁骨外露1例,肋骨外露6例,肱骨外露3例,肘关节外露2例。切取皮瓣面积最小6.0 cm×12.0 cm,最大12.0 cm×33.0 cm。皮瓣术后全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
彻底切除创面坏死组织,充分止血。3%双氧水、生理盐水、碘伏反复冲洗创面,使其成为清洁的创面。
术前对背阔肌皮瓣的胸背动脉及分支进行超声检查定位画线。作腋窝中点与髂后上棘的连线,此即为背阔肌前缘的表面标志,组织瓣制备时从肌肉的前缘开始解剖最为简便易行。以胸背动脉的体表投影为轴线,根据创面大小设计皮瓣,切取的皮瓣一般要比待修复的创面大。在背阔肌前缘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并向上延续至腋窝,以暴露胸背动脉主干,于背阔肌深面分离,确保胸背动脉的主干和分支包含在所切取的肌肉组织内,形成背阔肌皮瓣。在游离的过程中可将皮缘及肌筋膜暂固定数针,以防皮瓣与肌肉分离影响血运。肌皮瓣通过皮下隧道或明道转移至创面,皮瓣转移时血管蒂通道应宽松,防止受压;血管蒂近端的角度不可太小,以免血管蒂折叠和扭曲发生肌皮瓣血液循环障碍。术后皮瓣下置负压管引流。供区创面止血,缝合伤口,如伤口不能完全闭合,残存创面用整块中厚皮片植皮。
术后密切观察皮瓣血运,可适当应用扩血管药物,局部应用红外线烧伤治疗仪烘照保温理疗,改善血液循环。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
17例患者创面移植背阔肌皮瓣后均成活,3例皮瓣远端小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修复后皮瓣质地柔软,外观略显臃肿4例,经再次手术修薄后外形满意。修复后的创面无局部慢性窦道。术后无垂肩和上肢外展受限等并发症发生。
颈部、肩背部、胸部、上肢等处因高压电击伤,严重创伤及肿瘤术后放射性损伤创面,因损伤严重,导致大量组织缺损,甚至骨外露,普通型随意皮瓣难以获得满意效果。
背阔肌肌皮瓣是临床上修复大块肢体软组织缺损最常用的肌皮瓣之一。背阔肌肌皮瓣营养动脉血管主要来源解剖关系明确,血管蒂恒定粗大,可移位至较远部位,范围广、解剖恒定,局部移转覆盖面积大,向上可修复颈项部创面,向前可达对侧胸部、同侧上臂和前臂,向后转移可达对侧背部,由于肌皮瓣血液循环好、抗感染力强,肌皮瓣移植后能改善创面及其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有利于伤口愈合,手术成功率高。背阔肌肌皮瓣由于供区较隐蔽,切取形态灵活,转位方便。对于损伤面积小者,皮瓣移植后,供皮瓣区可直接缝合。
术中坏死组织清除要彻底,皮瓣设计应大于创面面积15%~20%,面积如过小,移植后术区经牵拉勉强在张力下闭合创面,但术后皮瓣可因严重肿胀致血运障碍影响皮瓣成活。创面止血要彻底,术后皮瓣下引流要充分,血管蒂所经的皮下隧道过窄或隧道内创面渗血,使皮瓣远端影响血液循环而致皮瓣坏死。
[1]任永强,李庆华.应用背阔肌皮瓣修复高压电击伤[J].医药论坛杂志,2006,27(4):70,72.
[2]万东海,李主一,李其训,等.背阔肌皮瓣和背阔心瓣的应用[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0,13(2):69-71.
[3]王炜.整形外科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41-245.
[4]张桂生,邵新中,周君琳,等.背阔肌肌皮瓣移植修复上肢大面积复合组织缺损[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3,19(2):95-96.
[5]孙焕伟,王江宇,张万福,等.背阔肌皮瓣修复四肢严重创伤[J].实用手外科杂志,2003,17(2):98.
[6]肖隆艺,陈志维,陈逊文,等.背阔肌肌皮瓣治疗脊柱胸腰段压疮[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