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英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510006)
中医药院校制药工程专业《化工原理》教材的选用
张 英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510006)
制药工程专业是国家新近成立的一个专业,《化工原理》是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选用该门课程教材的时候,大多数制药院校通常采用化工类专业使用的化工原理教材。笔者就近几年在中医药院校从事《化工原理》教学,在教材的选用上谈谈自己的体会。
制药工程;化工原理;教材
制药工程是一门由化学、药学、化学工程以及生物工程等学科交叉结合发展形成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1]。制药工程本科专业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在1997年调整学科结构与大幅度整合高等学校专业的时候推出的新专业[2]。1998年公布确定制药工程本科教育在化工与制药类院校下设立。我国设置制药工程专业的高等学校已有一百余所,从整体来看,各校的制药工程专业均设立不久,尚未有一个标准模式。目前,我国各校的制药工程专业因办学基础条件以及对制药工程学科内涵的认识不同而不尽相同,相应的课程体系与课程设置的侧重点不一样。但不管是在中医药院校、化工院校还是生物制药院校,该专业的课程体系都包括药学类课程和工程类课程。而工程类课程的专业基础课——《化工原理》是每个院校制药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只是课程的名称和教学内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我国自1927年开设化工原理课以来,有关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与改革工作历来都深受学者们重视,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相关的教改成果更是层出不穷,涵盖了教法探讨、教材建设、课程设计、实验开发、双语教学、CAJ与动画课件研制、计算机语言及数值算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等多方面内容[3-5]。据中国教育部网站的报道,2004年至今,已有6所高校申报的化工原理及实验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另据超星数字图书及CNKI数据库的检索统计,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直接以化工原理命名的理论教材已出版有20多个版本,与此同时,教研论文也近600余篇。然而,细数上述的文献,不难看出,多数教材仍偏重于引用传统的基础化工知识,而缺乏与具体教学专业间的密切联系,从而易使读者产生教材对于非化工类专业适用性不强的错觉。笔者所在的中医药院校在《化工原理》教材的选用上经历了几次变革。下面就近几年所使用过的教材谈谈自己的体会。
《中药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一门运用化学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和探讨中药制药过程中的原料、半成品和成品加工过程和方法的学科。主要讲授没有化学反应的纯物理过程的加工处理,即单元操作。由于中药从原药材到成药的加工过程中,无一不与单元操作紧密相联,因此这门课程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极强。这是我们《化工原理》教学最早选用的一本教材。该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有一个突出的优点:所选的单元操作都是中成药生产上经常出现的单元操作,且举例紧密结合成药生产,教材的针对性很好。但该教材的内容较多,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化工原理》课程只有108学时,很难讲完全部的内容;且有些章节 (如粉碎、筛分与混合、成型设备、车间工艺设计等)在其它课程也有讲授。鉴于上述两方面的原因,后来改用其它的教材。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也是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一类精品项目。全书共十二章,分上、下两册,上册除绪论和附录外,包括流体流动、流体输送机械、非均想混合物分离和固体流态化、液体搅拌、传热及蒸发;下册包括传质与分离过程概论、气体吸收、蒸馏、萃取、干燥及其它分离过程。该教材专业适用面广,可供高等院校化工、石油、生物、制药、食品、环境、材料等专业使用。该书讲解详尽细致,分析问题深入透彻。这是该教材的优点,但同时也限制了它在中医药院校长期广泛地使用。与化学工程专业相比,制药工程专业起步较晚,很多制药院校工程类课程的基础薄弱,在此基础上选用该教材,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很多内容消化不了;另一方面,教材的内容较多,学时数有限。综合考虑,我们没有继续使用该教材。
《化工原理》(第3版)是根据各类高等学校少学时《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需要编写的,可供大学本科70~100学时《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选用。教材的内容包括流体流动、流体输送机械、传热、吸收、蒸馏、干燥、沉降与过滤等章,删除了一般“化工原理”教材中的蒸发、萃取、流体流态化等内容。教材有以下几个优点:①内容深浅适中,易读易懂;②重视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阐述;③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和用工程观点分析问题,适当介绍本学科领域的新进展;④内容由浅入深,突出重点,主次分明,便于自学。教材在我校制药工程本科专业教学试用了两年,学生普遍反映较好,教材最大的优点是深浅适宜,讲述通俗易懂,便于学生课前预习和自学。但是我们没有一直使用该教材,一方面是因为用于108个学时的教学,该书在内容上显得有些偏少;另外中成药生产常见的单元操作蒸发在该书没有讲述,而中成药生产上很少使用或基本没有出现的单元操作吸收却包括在内,这也是我们换用其它教材的主要原因。
制药工业有其特殊性,制药工程类专业并不等同于化学工程类专业。但是目前我国制药院校化工原理课程所用的教材通常采用化工类专业使用的化工原理教材。就内容而言,现有的化工原理教材尚不能充分体现出制药工业的特点,当用于制药类人才培养时,显得实用性不是很强。针对这一问题,中国药科大学王志祥教授组织编写了《制药化工原理》一书。该书有以下几个特点[5]:①内容全面系统,并注意与制药工程学教材在知识上的衔接和互补;②强调工程观点,突出工程方法;③注重理论知识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并有较多的实例,实用性较强;④体现制药工业的特点,并反映制药化工领域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如分子蒸馏、超临界流体萃取、吸附、离子交换、超滤、反渗透、电渗析等新技术,以及新型换热器、分子蒸馏器、冷冻干燥器、红外干燥器、吸附和离子交换设备、膜分离设备等新装备;⑤层次清晰,深入浅出,难度适中。自该教材在我校试用以来,学生反映很好,所以一直沿用至今。制药工程作为一门技术学科,过去分散在各学科之中,制药工程本科专业成立仅仅十几年的时间,与之配套的教材还需要进一步地跟进;且教育部在设置制药工程本科专业时,确立培养从事化学制药、生物制药、中药制药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不同的专业方向教材的内容侧重点不同,对于中医药院校,《化工原理》在内容上应以中成药生产上经常出现的单元操作为主,举例紧密结合中成药生产,为此,需要更多从事化工和中药制药领域的专门人才编写出适合中医药院校使用的“化工原理”教材。
[1] 王志祥.制药工程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30.
[2] 制药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及化工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药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会.西安会议资料汇编[C].西安:西安交通大学,2002:20.
[3] 唐正姣,王存文,孙炜,等.化工原理实验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08,(4):59-61.
[4] 刘爱科,陈亚军.MATLAT在化工原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 2008,7(10):5-7.
[5] 安维中.化工原理教学中数值方法和程序设计的训练和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7,(4):55-57.
[6] 王志祥,史益强,黄德春,等.制药化工原理[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0.
10.3969/j.issn.1672-2779.2010.09.021
1672-2779(2010)-09-0033-02
2010-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