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重点 强化基础 谋划未来不断开创职业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尹伟民处长在2010年全省职业教育年会上的讲话
昨天上午,杨湘宁副厅长就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发展职业教育作了重要讲话,总结了2009年全省职业教育工作情况,明确了2010年职业教育工作任务,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执行。下面,我就如何贯彻落实沈厅长在2010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和杨厅长昨天重要讲话精神,讲四个方面的内容,供大家参考。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重大政策,全省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呈现蓬勃生机。要继续保持事业发展的良好势头,就需要我们抓住事业发展的重点不放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沈健厅长在2010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也明确:“要在优化教育结构上迈出重要步伐”、“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比例相对协调”。在初中毕业生下降的总体趋势下,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招生工作尤显艰难,更显重要。保持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大体相当,不仅是今年的重点工作,也是今后一个阶段,乃至“十二五”期间的一项重点工作。今年教育部核定的我省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任务为46.5万人,我们必须迎难而上,狠抓落实,确保任务完成。
1.进一步加强招生宣传。多年来,职业学校招生宣传为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大体相当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面对新的形势,我们需要更加有力、更加有效的宣传。一是向党委、政府领导宣传,由“被”重视向主动重视转变。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部分专门技术人才和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建设者的重任。在加快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承担着50%以上新增劳动人口的素质提高、就业实现、创业启蒙的重任。更是各地招商引资、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要让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看到职业教育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认识到职业教育在提高劳动者素质中的地位,意识到职业教育招生在解决民生问题中的重要性。要让党政领导真正充分理解职业教育,将职业教育招生真正摆上党政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主要领导的议事日程,让他们主动考虑,主动推动,在宏观层面上为职教招生营造良好氛围。二是向社会宣传,由到职校上学是“被”选择向主动选择转变。要继续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初中阶段学校,深入初中毕业生家庭,深入宣传职业教育的特点与优势;发动全体学生,现身说法,宣传学校的办学现状和办学成果,动员亲戚朋友接受职业教育;争取政府支持,权威推荐,引导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在做好每一位初中毕业生、每一位初中毕业生家长宣传的同时,要特别注重对社会各个阶层人群的宣传,营造职业教育是理想选择,职业学校是一流学校的社会氛围,增强学生升入职业学校学习的荣誉感、自豪感。三是全时空宣传,由招生阶段的集中宣传向“润物细无声”的转变。招生宣传不能仅仅是招生阶段的宣传,而是要贯穿到义务教育整个阶段,贯穿于我们全年工作,要真正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不断提高宣传的影响力和持久力。近年来,国家和省出台了一系列职业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各职业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取得了不少办学成绩,招生宣传中要准确把握,既不能虚构浮夸,也不要拘谨保守,要实事求是、生动活泼地宣传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制度、贫困家庭和涉农专业免费制度、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制度、职业学校就业保障与创业典型等等,真正提高学生选择职业学校的高兴度、家长对职业学校的信赖度、群众对职业学校的推崇度、企业对职业学校的认可度,争取获得持续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
2.进一步强化计划落实。落实招生计划是做好招生工作的关键。首先要编制好计划。今年教育部下达了我省职业学校招生的总计划46.5万人,省教育厅按照普职比大体相当的要求,向各市下达了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计划。各地都要按照省下达的计划,及早与发改委,与教育局发规处、基教处沟通,编制好招生计划,坚决做到大体相当。其次要严格执行计划。地方教育部门切实负起统筹管理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招生的职责,要对普通高中招生计划进行严格管理,严把普高录取的分数线,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优化初中毕业生升学渠道,科学引导初中毕业生选择适合的教育。将学生更多的引向骨干、示范性职业学校,保证招生计划的落实到位,防止家长从众心理,造成资源浪费和人才浪费。各地要特别针对一些县(市、区)长期存在的高中阶段招生结构不合理、初中毕业生流向不明、职业学校招生稀少的问题,尽早谋划,研究制订具体举措,落实和完成这些薄弱地区的职业学校招生计划。再次要拓宽招生面向。在全力做好当地初中毕业生的招生工作的同时,全力做好当地退役士兵、应往初高中毕业生、返乡在乡在职农民工的招生工作,有条件的地方要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开展东西部合作,面向省外招生,拓展我们的招生对象,落实我们的招生计划。
3.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一是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要将国家助学金政策、贫困家庭及涉农专业免费政策,对口单独招生政策宣传到位、落实到位。只有把国家和省出台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老百姓才相信你,学生家长才信任你,才能把孩子送到职业学校读书。二是建议各地突破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回原地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政策,接受外来务工人口接受中等职业教育。三是我们将与基教处协调,共同做好高中阶段学籍的管理工作。各市、县(市、区)也要做好与基教部门的沟通工作,严格按省教育厅有关规定做好工作。四是将职业学校招生列为职业学校考核的主要目标,在五年制高职布点设校、国家级示范性职业学校推荐申报等工作中,进一步强化招生、在校生规模的考核,优先推荐达到完成招生计划的地方、达到在校生规模的学校。五是加强职业教育的督导工作。制订督导市、县(市、区)职业教育工作督导评价标准,开展督导评价工作,表彰先进县(市、区),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真正引导到重视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上来。
举办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工作的一次重大制度设计和创新,对于进一步宣传职业教育,营造关心职业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9年,江苏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取得了中职组总分第一、一等奖数第一、奖牌数第一的好成绩,在全国、全省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今后我们还要把技能大赛作为全省职业教育工作的重点。
1.全面把握技能大赛制度的深刻内涵。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的一种宣传展示制度、一种课程教学制度、一种校企合作制度、一种考核评价制度。我们要进一步认识举办技能大赛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发挥技能大赛的功能作用,正确使用好技能大赛这个指挥棒,使之成为推进事业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2.认真组织技能大赛的实施。大力推进技能大赛的“四覆盖”,使技能大赛覆盖到每所职业学校、每个专业、每位专业教师、每位学生,形成普遍性、经常性、人人参赛、逐级竞赛的机制。2009年,全省9个省辖市有赛点,今年10个市都有赛点,我们希望省级大赛的赛点也能覆盖到每个省辖市,让各地在举办省级大赛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技能大赛的理解,推动技能大赛的深入开展。同时,举办技能大赛要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办学指导思想,按照行业企业的需要、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变化,不断充实、更新比赛内容与比赛标准,不断缩短学校培训与岗位就业的距离,不断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实力。举办技能大赛要贯彻公平、公正、科学规范的大赛原则,强化大赛的管理,静化大赛的环境,维护大赛的声誉,切实保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质量。
3.系统推进技能大赛制度建设。我们不能为比赛而比赛,为得奖而得奖,而要将技能大赛的内容、要求、精神转化到教学过程中去,推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再以高质量的人才提高技能大赛水平,以此形成“以高峰带高原、以高原促高峰”的系统推进局面。一方面要将技能大赛的要求转化为课程。大赛是从经济发展、专业发展角度,体现了对教师如何教的要求,对学生如何学的要求,也体现了教材如何编的要求。各个学校都要结合现有课程,认真对照大赛的要求,深化教学改革。另一方面我们将利用暑期时间组织教师进行技能大赛的专门培训,将技能大赛各个项目的竞赛要求转化为教师实际掌握的能力,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另外,要请各市教育部门、各职业学校做好技能大赛获奖选手的就业推荐和创业指导工作,真正使技能大赛的优秀选手获得优厚的教育收益,不断增强技能大赛的吸引力。
我们在充分肯定中等职业教育恢复发展30多年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中等职业教育仍然是教育工作中最薄弱的环节。我们还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埋头苦干、狠抓基础,提高职业教育优质化水平,增强职业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
职业学校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与到2010年,力争全省所有职业学校都达到三星级标准的目标还有不小的距离,各地要加大统筹力度,依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逐校复查认定合格职业学校,加快取消不合格职业学校的学历教育招生资格。与此同时,需要加快推进骨干示范职业学校建设。目前我们已经评估认定了57所四星级、82所三星级中等职业学校,今年还有一大批职业学校要对照标准加快建设,争取参加四星与三星的评估认定。同时我们将按照教育部启动建设1 000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启动建设1 000所中等职业教育优质特色学校的部署,积极组织我省四星级、三星级职业学校进行申报,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资源,增强职业教育办学特色,使职业学校成为国家和区域产业建设的重要力量,成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依托。
今年专业建设的重点任务是专业结构调整。胡锦涛总书记在年初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强调要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调整经济结构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经济领域正发生着一场翻天覆地、影响深远的深刻变革。这种变革必然带来新的就业岗位、新的就业方向,必然对技能型人才的数量、规格和质量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然要求我们加快推进专业结构调整。一是深入开展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的调研。2009年底,我们与发改委联合印发了通知,计划用半年时间在全省深入开展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吻合度调研,引导学校紧紧围绕全省产业振兴规划、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沿海开发等重大战略,紧紧围绕地方产业发展和社会发展要求,绘制地方产业布局图和职业学校专业布局图,分析存在问题、总结成功经验、提出解决思路。二是着力调整职业学校专业结构。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统筹,对区域内职业学校进行合理的专业分工,优化专业布局。各职业学校要优化传统优势专业、加快发展新兴专业、加快调整落后专业,迎接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到来,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提高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水平。三是继续开展示范专业建设。按照国家和省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对照示范专业建设的标准,今年的示范专业我们将继续向一产、三产专业、新型二产专业进行倾斜,对就业方向不明、办学水平不高的示范继续进行严格控制,支持和引导各地加快专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途径,优质课程建设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任务。我们已经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了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改革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结构和内容。我们还要进一步优化课程建设,使我们的课程更加适应学生发展要求、更加适应企业生产要求、更加适应国家和时代要求。要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实验。205个实验点、97所实验学校要对照设定的目标和时序,加快深化课程改革,改进课程实施过程、提高课程实施效果,今年将颁布省十大主干专业指导性课程方案,进一步指导各地进行课程改革。要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深度结合,着手建立全省职业教育资源信息中心和职业教育资源开发基地,启动职业教育优质课程资源建设工作。运用信息技术改造课程教材、改造课程实施,特别是实训课程实施,以数字化实训系统建设为重点,推进仿真性专业教学实训平台的建设和使用。要探索建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体系。教学质量监测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性工程。要借鉴经验、整合资源,研究制订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测的指导思想和内容方法,组织开展教学质量监测,强化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要通过监测,把握职业教育的质量状况,诊断职业质量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推动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人才是最可宝贵的资源,队伍是事业发展最可依靠的力量。提高教育质量,队伍建设尤显重要。一流的教育、必须有一流的教师。要倡导教育家办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也要有自己的教育家,江苏职业教育有基础、有条件、也有责任在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中培养造就一批教育家。一是强化校长、管理者队伍建设。我们将积极组织和推荐所有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校长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改革创新战略专题研究班。省教育厅将与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共同组织分管教育的市、县(市、区)长、市、县(市、区)教育局长、四星级职业学校校长培训,引导各级政府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职业学校校长创新职业教育思想、培养职业教育战略思维、塑造人格魅力、提高决策执行能力和学校管理水平。二是强化职教名师队伍建设。组织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单独评审、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正高级教师评审。遴选培养一批省级职业教育名师,继续举办职业教育创意论坛,鼓励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引导教师专心育人树人、潜心教学科研,带动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提高。三是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严格职业学校教师赴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赴企业进行两个月以上的专业实践,同时着手调整各类评比中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将教师实践技能要求由高级工提升到技师,引导教师和学校强化双师型素质的培养和队伍的建设。
实训基地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建设规模适当、装备先进、管理一流、效益突出的实训基地是职业教育从根本上获得转型和提升的重要举措。一是推动实训基地建设覆盖所有专业。我省职业学校普遍重视实训基地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相当部分专业建起了实训基地,但也有不少专业实训条件还相当简陋,特别是大力发展与新型战略性产业相适应的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各校要认真编制实训基地建设规划,重点与全面相结合,推动实训基地覆盖所有专业。二是推动实训基地建设水平的提高。生产技术的不断更新,毕业生就业期望值的不断提高,要求我们要将先进的技术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获得更能体现劳动价值的岗位,这就需要不断提高实训基地建设的水平。实训基地建设,一方面要跟踪生产技术的升级换代,添置先进的实训设备,跟踪生产理念更新、生产方式的改进,特别是绿色生产、环保生产的要求,更新实训项目和内容、创新实训教学方式。另一方面要根据产业链延伸的要求,拉长专业链,拉长实训链,建立专业化、专门化的实训基地,让学生以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知识与技能,谋取更加稳定、更有回报的就业岗位。三是加强实训基地的管理。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的原则,加强校内、校外两方面实训基地的管理,使每一位学生在实训基地都能得到良好的技能实践训练。同时积极探索管理创新和运行模式创新,加快建设一批生产性实训基地,减少实训成本,提高基地效益。
制度建设是一项基础性、根本性、长期性的工作,起着影响全局、带动各方的作用。2010年我们要切实加强职业教育基础制度的建设,不断提升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今年将研究制订的制度包括:制订《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优化专业结构的指导意见》,制订《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培养管理办法》,研究制订《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办法》,研究制订《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意见》,研究制订《江苏省职教名师、省级专业带头人、省级教学能手评审办法》,研究制订《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指导意见》,修订完善《江苏省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五年制)设置办法》,研究制订《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办学点设置办法》,研究制订《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办法》,研究制订《江苏省高中阶段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招生管理办法》,等等。
2010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全国、全省教育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即将实施,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即将启动编制,在做好今年工作的同时,我们要更加注重前瞻性研究,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开创良好环境。
当前,经济企稳回升,技能型人才紧缺,正是我们研究加强校企合作的最佳时机,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我们要以生动的实践和创新的智慧,深化校企合作的项目内容,探索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
1.扩大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内容。最近我们调研了3个市10多所职业学校,发现各个学校的校企合作工作得到明显加强,与企业合作的内容正不断拓展,企业纷纷在学校设立冠名班,设立助学金、奖学金,设立实训基地。溧阳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今年准备接受三星级评估的职业学校,结合地方经济特点,创造性地开设电梯安装与维护专业,在企业的帮助下建设实训基地、开发实践课程、选派专业师资指导,建成了省内独特、水平一流的电梯专业,走出了一条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新路。企业是职业教育的源泉活力,有着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之不竭的动力,需要我们学校主动挖掘、深入开发,在服务中赢得更大的支持。
2.提高学校与企业合作水平。首先优质合作来源于优质企业,要确定一批优质、骨干、龙头性企业作为校企合作的主要伙伴,这些的企业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用工规范,对学校支持力度大,对学生待遇好,同时也有示范辐射的影响力,能够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其次优质合作来源于紧密合作,要从人才、信息、资源多个维度与企业进行合作,校长与经理互聘、专业负责人与车间负责人互派、专业教师与技术骨干互换,学校搬到企业办、企业搬到学校办,通过多种方式的合作,推动校企一体化发展。另外,优秀合作还来源于政府的有力支持和指导,各地教育部门要紧密联系发改、经信等部门,为校企合作牵线搭桥、加油助力,特别是要推进学校与新兴工业园区的合作。今年我们将组织确定一批校企合作模式创新试点学校。
3.制定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制度保障。一是探索建立教育与经济联席会议制度。教育行政部门要与发改、经信等部门加强合作,搭建教育与产业对话平台,促进信息交流,拓展合作渠道,宏观上密切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需求的联系。2009年,苏州市经贸委与教育局已经率先建立经济与教育联席会议制度。二是探索建立职业学校学生定点实习企业制度。定点实习企业有利于明确学生实习企业的职责和权利,规范实习实训定点企业的评选条件和程序,保证实习教学的组织和实施,保障实习学生的正当权益。2009年,无锡市政府办公室转发教育局《关于建立无锡市职业院校实习实训定点企业制度的意见》。三是研究制定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指导意见。2008年,常州市政府办公室转发教育局等8个部门的《关于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指导意见》,并于2009年专门组织了校企合作工作的督导评估、定级表彰。今年我们将在广泛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提出意见,为校企合作深入开展提供了保障政策和措施。
国家教育改革中长期规划纲要提出: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我们计划建立起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工程硕士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我省经过20多年的改革发展,已经初步建立起比较科学的知识、技能考试制度,目前正在努力拓宽对口单独招生的规模。由于受到2007年对口单招制度波动的影响,2010年尽管我们放宽了报考资格必须是应届毕业生的限制,但报名参考人数也只有1.4万多人,仅为2009年的45%左右,对口单招的生源成为我们拓宽通道的重要瓶颈。我们要积极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加快构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1.扩大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规模。加强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工作的宣传,让广大中等职业学校应往届毕业生及家长熟悉对口单独招生政策,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参加对口单独招生考试,获得继续学习的机会。要从一年级、二年级选拔一批学习积极性较高、有志于继续升学的学生,组织必要的、针对性的辅导,帮助他们通过自己努力获得升学机会。
2.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的沟通。在坚持初中后分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大体相当的原则下,尊重学生的意愿,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沟通,实行学生学籍互转、学分互认。加强未升入普通高校的中职毕业生的成人继续教育,鼓励参加成人高考,接受成人高等教育,在成人高等教育期间,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帮助学生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让每一位选择职业教育的学生都能享受适合自身的学校教育,都能便捷的补充知识和技能,都能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
学习是进步的阶梯,学习也是一种信仰和责任,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今后一段时间,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系统建设将蔚然成风。职业教育面临着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学习,要通过学习,将职业教育系统的管理者与教师打造成拥有共同愿景,能够超越自我、持续创新、持续发展能力的团队。
1.加强和改进学习。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要坚持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学习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坚持学习教育发展普遍规律、坚持学习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要将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将工作要求与个人特长紧密结合起来,将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学习的深入开展。要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明确学习目标、健全学习组织,丰富学习形式,建立学习机制,不断推动学习型系统的建设。
2.加强和改进研究。研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也是我们迫切需要的一种学习。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我们将继续组织职业教育创意论坛,“凝聚群体智慧,创新发展路径;搭建精英平台,共筑思想高地”。将继续引导地方加强职业教育教研、科研队伍建设,增加人员配备,强化机构建设。同时继续抓好教科研中心组等兼职教科研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兼职教科研队伍的功能和作用。我们还要创新职业教育教科研机制,计划征集、整理出一批关系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重大课题,如职业学校生均培养成本的设定、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的制定等,由省教育厅面向社会广泛进行招标,调动社会力量投身职业教育教科研工作,带动职业教育教科研工作迈向深入。
职业教育现有地位和所处阶段,需要我们花大力气进行宣传工作,要让政府关心重视职业教育、让企业支持参与职业教育,让社会信赖尊重职业教育、让学生和其家长以接受职业教育为乐、为荣。目前我们已经初步建立起职业教育的宣传体系,并与国家相关媒体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2009年,教育部办公厅副主任兼新闻办主任、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同志带领人民日报等12家中央媒体,专程来我省总结宣传职业教育办学情况和办学成效,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在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常熟职业教育中心的先进经验还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进行了介绍宣传。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力度,营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
1.宣传工作要为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宣传工作要紧紧围绕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局,紧密结合工作的实际,突出重点、抢抓热点、回应难点,努力为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要及时准确地做好政策解读工作,认真规划年度、季度重点工作的宣传,重点做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就、先进人物和先进经验的宣传报道,进一步宣传党和国家重视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导向、进一步宣传职业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地位作用、进一步宣传职业教育在育人富民、推进经济生产方式转变中的重要贡献。
2.宣传工作要贴近受众,取得实实在在效果。职业教育宣传受众既有广大人民群众,也有众多行业企业,还有各级党委政府。职业教育宣传要研究不同受众的心理特点、关注热点,采用不同的宣传方式、宣传途径、宣传内容,进一步贴近受众,把握时机、讲究分寸,开展得力、得当、得法的宣传,使得宣传报道为干部群众受读爱看、入心入脑,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当前,要将企业作为职业教育宣传的重点,进一步强化职业教育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借助企业的力量向党委政府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位置,以毕业生在企业幸福工作的实际向广大群众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价值,以此转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陈旧观念。
3.进一步健全职业教育宣传的网络体系。进一步加强与地方主要媒体的联系和沟通,积极收集、汇总、挖掘新闻素材,争取每个季度都有职业教育的宣传报道。进一步加强与主要教育媒体的联系合作,借助教育媒体的专门力量指导职业学校做好宣传工作,全面深入报道职业教育办学成果。我们将继续加强与《中国教育报》、《新华日报》、《扬子晚报》等主要媒体的合作,继续加强与省教育报刊社、省教育电视台、《职教通讯》等专业媒体的合作,继续办好江苏职教网、江苏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网,为职业学校宣传提供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学校要面向学生、面向家长、面向企业编印校刊、校报,加强学校成果的经常性宣传。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宣传工作队伍建设和宣传业务的培训,提高宣传人员的政策水平、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不断推出群众满意的报道,不断提高职业教育宣传的质量水平。
各位领导、同志们,职业教育工作者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重任,我们一定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抢抓机遇,切实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努力推动职业教育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江苏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处长)
[责任编辑 谭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