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铁峰
(南通市通州区农业综合技术学校,江苏 南通 226363)
中职数学教材编写的原则与方法
吴铁峰
(南通市通州区农业综合技术学校,江苏 南通 226363)
当前国内中等职校数学教材存在局限性。职校学生实际状况决定数学教材有待重新编订。中职数学教材编写应遵循以人为本的教材编写原则;要做到基础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编写的内容要因专业而异;突出数学陈述性内容的编排,弱化逻辑性推理过程;教材编订要遵循前瞻性原则。数学教材编写时,要囊括专业课数学知识内容,做到“连点成线、连块成面”;以实际应用题为导向,遵循“实践-理论-实践”的教材编写思想;编入教材内容的数学知识层次、结构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中职数学教材;编写原则;编写方法
中等职校生学数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专业课服务”,数学课要为专业知识提供数学工具、思想和方法。目前,职校数学课程仍然侧重于基本数学素质教育,过多地注重数学的解题训练,试图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运算能力和推理基础,数学知识与所学专业知识未能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数学课程仍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按照完整的教学体系设置,过于强调数学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在中职日常教学中,数学的应用价值不能有效体现。
首先,由于学生的数学基础十分薄弱,不少学生把数学学习变成了一件枯燥的和被动的事情;把学数学看成简单的题型训练、过于注重定义的解释、定理的证明和命题的解法。其次,学生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学生不知道学数学具体能做什么,也不知道数学与所学专业之间的联系,忽略了从生活经验去理解数学的需要,从而导致缺泛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最后,数学教材提供的数学知识与所学专业联系不紧密,不能为专业课服务,导致专业课教师在讲有关计算问题时要花相当一部分时间去讲数学知识。
由于受普通高中新课标的思想束缚,职校数学教材仍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存在,具有其独立的编写个性,仍然不失其“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一面。数学教材成为职校所有专业都适用并且所有学生都必修的科目,数学学科已成为对学生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意义的科目。
当前我国中职数学教材,对数学知识的建构和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在教学中常常是相对独立的。所谓的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常常是简单的几道应用题偶尔以例题的形式在一章节结束时出现,是对数学基础知识的一种“再生”,以某个应用题来佐证前面数学基础知识的正确性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所选例题常常让学生感觉数学知识距离生活依然遥远,更谈不上数学知识应专业而异、为专业课服务。这种“应用题”的编排严重违背渗透数学知识于日常生活中的原则。职高数学教材几经变更,如邱维声主编《职高数学》(高教版)虽有所改进,但仍然未能脱离上述套路,换汤不换药,还是缺少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实际问题,特别是较少描述问题产生的背景和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
数学教材是开展数学学科教育的主要依据,编写教材时必须正确兼顾好教师、教材与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目前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过于强调“以本为本”,严重忽视人(学生)的存在性,把数学教育作为一种行为过程,教师一直是扮演这一过程的执行者,学生自然成为数学知识的忠实听众,让学生充当起数学教材的奴隶这一角色。这一错误思想在中职职业教育中仍然存在,因此,在制订数学教材时就要从职高生实际情况,即数学基础较差这一事实出发,选取的数学内容要简单易学。事实上,中职学生数学认知水平是不如普高的,但从另一侧面讲,也有所忽视“教学必须面对学生”,以“学生为中心”这一人本主义观念,也许当前数学教育过程仍然是过于强调教师本位主义或者是教材本位主义,与当前中等职校数学教育相违背。因此,制订教材时,应该要想方设法让教材上的数学知识掺合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去,成为学生数学知识建构活动的理解者和支持者,成为学生对数学知识同化和顺应的配合者,让“基础较差”的职高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编写数学教材既要考虑数学知识应用性的一面,也要考虑其基础性的一面,两部分相辅相成,不能缺少其一。从数学的价值角度看,它包括知识性价值、能力性价值和应用性价值,前两个价值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即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等。同样,数学课培养学生的能力必须以传授数学知识为载体。就数学的应用性价值来看,也许数学课所提供的内容难以解决专业课的要求,数学课提供的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难以在专业课里体现,这确实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
在编写数学教材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使基础数学的某些内容与专业课的应用数学相衔接,树立数学课在一定程度上与专业课相融通的观念,使数学的基础性作用得以发挥,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对于机械专业的学生要侧重编入几何数学内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识图能力;电子专业的学生要侧重编入三角函数图象的教学,使他们更好的理解电流与电压波型图(正弦型函数图象);财经专业的学生要突出概率、统计初步数学内容的编写等。因此,在编写职校数学教材时,要及时与专业课老师相联系,了解专业课中所出现的应用数学内容,以便在编写数学教材时安排好数学内容和顺序。
根据中等职校学生的实际,以及对数学知识应用的需求性,在编写教材时尽量直接给出概念、公式及定理等陈述性内容,少出现这些公式和定理的逻辑推导过程。只有遵循教材编写的这一原则,才能体现出职校数学教材的特点。
传统数学教学,特别强调数学的逻辑推理过程,对某个公式、定理及性质的来龙去脉分析、证明得一清二楚,非常强调数学的严密性和科学性。但是,笔者认为,职高数学教学无须这么麻烦。首先,中职培养对象是社会所需求的实践性人才,强调实际操作能力,对理论要求不是很高;其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着他们大多数人学数学是为了能达到“依葫芦画葫芦”而不是“以葫芦画瓢”这一目的;再次,计算器等先进计算工具已走进课堂,学生能通过教材所陈述的内容,学会借用计算工具得到数学问题的结果就已达到数学教育的目的。
当然这里要强调的是,减少逻辑推理过程,不等同于弱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前所述,传授数学知识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是相辅相成的,不会因为减少数学逻辑推理过程而丧失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正确把握数学课在中等职校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客观分析学生未来就业发展的要求。在教材内容安排上,应注重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力求为后续专业打好基础,同时,兼顾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提高数学素质。
人的发展是具有阶段性的,在不同时期,受环境、生理及心理的影响,会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和结果。事实证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离开职业学校后通过自身努力,在学业和事业上会取得难以让人相信的辉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部分学生即使在职校期间表现和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但在离开职校后他们仍然会通过自学、进修等多种形式,接受提高学历层次的教育。所以,必须立足于一定的高度,放眼于学生的未来,编入教材内容时要有一定的梯度性,为他们后续学数学服务。
一本完整的数学教材,每一章、每一节,都要有其知识点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不可能因为专业课程对数学知识的需求而去断章取义。在编排内容时,要将专业课程出现的数学知识作为“点”或者“块”,融入数学教材中。要将这些“点”连成线,将这些“块”连成面,一方面要保持数学知识的连贯性、完整性和循序渐进性;另一方面要做到详略得当,基础性和应用性层次分明,取舍合理。例如,在编写电子类数学教材时,为了学生能学好电流—电压波形图,要突出正弦型函数图像的内容编排,但又不可以跳过“弧度制”和“同角三角函数”等内容,所以在编写教材时可以粗略介绍“弧度制”与“角度制”的区别以及三角函数值的求法,详细介绍正弦型函数图像的性质,突出函数图像应用性的一面。对教材内容编写达到“点、线、面”三位一体的空间构造要求。
编写教材时,要遵循中等职校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乐学、能学、会学”为目标。在结构安排和表达方式上,强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由专业实例,引入数学知识,进而讲解数学知识,最后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专业实际问题。通过生产、生活和专业课程中出现的案例与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将数学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和形象化,使学生学出兴趣,感知数学课程在整个职业中学教学体系中的作用和内涵。
职业中学数学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是要立足于当前职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其目标之一是想让学生学出自信,突出学生自我发展的人性化思想。所以编入教材的内容要精致、结构要合理以及形式要多样化,除正文外,教材中可以设置“想一想”、“做一做”、“提示”、“探究”和“知识拓展”等栏目,以启发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且能够相互合作,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教师要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不同数学知识的需求,具体制订教材编写目标和计划,要具体设计编写过程,同时,还要对教材使用效果做出合理的预测和评价,以便在修订时及时调整、优化教材结构和内容。数学教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个体模式上,根据个体认知水平的差异,学生对数学的感悟一定存在着分歧和观点上的不同,即个体之间有着认知冲突。因此,在编写教材时,要始终站在学生一边,维护他们对教材数学问题的质疑权,多角度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教材修订时,面对学生的认知冲突,编者要在教材知识形式上,可设置分组讨论或个别交流等形式;在方法上可以采取据理论证,科学实践。通过对教材的使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提高数学素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数学的人文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责任编辑 李 漪]
G714
A
1674-7747(2010)07-0100-03
2010-05-12
通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职校专业课程视角下的数学教材合理使用研究”(项目编号:2006058)
吴铁峰(1974-),男,江苏南通人,南通市通州区农业综合技术学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中学短训教材的合理运用与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