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兴宏 黑龙江省双城市人民医院急救中心(150100)
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周兴宏 黑龙江省双城市人民医院急救中心(150100)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疗法;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
高血压脑出血(HICH)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占脑血管疾病的30%~40%,病死率占脑血管病的首位。
手术适应证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出血部位、出血量、全身情况综合考虑。我们认为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指征为:①出血后意识障碍轻微(Ⅰ~Ⅱ级),后缓慢加深,但不伴有脑疝。②血压稳定在195 mmHg以下。③血肿量天幕上>30 ml,天幕下>10 ml。④有意识障碍(Ⅱ~Ⅳ级),但呼吸、血压等平稳,病情无逐渐加重的患者。⑤有严重意识障碍(Ⅳ~Ⅴ级),且合并有心、肺、肾、糖尿病等严重疾患者,手术效果较差。
大量研究证明高血压脑出血在最初的几小时内血肿迅速增大,83%的出血在6 h以内,少数在6 h后出血仍呈进展性,8~12 h脑水肿进行性加重,出现血肿周围脑组织继发性损害,使颅内压不断增加,意识障碍不断加深,常在1周内合并脑疝或其他并发症死亡。因此,正确掌握手术时机是救治高血压脑出血的关键。手术目的在于清除血肿,解除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降低颅内压,为受压神经元的恢复创造条件,本组病例显示超早期和早期手术存活率明显高于晚期手术者。
合理的手术方法是外科治疗成功的关键。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不能单纯以开颅减压或微创钻孔作为统一术式。应根据意识障碍程度不同,血肿部位不同,血肿量多少,血肿的质地及手术时机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对于意识分级Ⅰ~Ⅱ级且血肿位于皮质下者,采用钻颅引流+尿激酶冲洗。尿激酶一次用量为5万u~10万u,夹管时间为1~2 h,每日1~2次;对于意识状态分级Ⅱ~Ⅳ级的大部分患者,超早期及早期采用小骨窗血肿抽血术,晚期则采用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对于意识状态分级Ⅴ级患者,常规采用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合并脑室出血者放置脑室外引流管,并用尿激酶冲洗。
高血压病病人在脑出血后的急性期,血压往往处在高水平,除固有的高血压因素外,颅内压升高也引起机体的代偿性血压升高。血压过高会增加再次出血的机会,但不适当地降压则会导致脑灌注不足。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血压控制,既应考虑到发病后的血压增高程度,又要考虑病人发病前的血压波动范围,同时还要考虑发病后颅内压力增高的程度。一般来说,要降血压首先应该降低颅内压,只有降低颅内压力后血压仍明显高于发病前血压水平,才考虑使用降压药物,使血压维持在略高于发病前的水平,避免出现因脑灌注压不足而导致脑缺氧。因此,高血压性脑出血后早期、超早期手术是降低颅内压控制高血压最好的方法。我们的做法为:①采用多种手术方法清除颅内血肿,脑室外引流或腰大池引流清除脑室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②术后保持安定,躁动不安者行亚低温冬眠治疗;③24 h监测血压、颅压、体温变化;④术后常规置胃管,一方面监测病人的消化道有无出血,另一方面是为了注入抗高血压药物,使血压缓慢的下降,对降压过快、诱发颅内压增高的药物应避免使用,对药物控制效果不良者,我们常用硝普钠50~100mg微泵缓慢滴入,先将血压控制到160 /100mmHg左右。然后根据颅内压的高低调节甘露醇、速尿的用量。
HICH一般为突然发病,病情发展迅速,一切检查与治疗应抢在脑疝发生之前,对提高救治率,减少死亡率至关重要。首先应调整血压,把血压降下来,不能单纯给降压药,应给予综合治疗。其次,手术解除血肿对脑组织压迫,降低颅内压力,减少继发性脑损害。只有这样才能减少血肿周围组织水肿和坏死,促使神经功能最大恢复。采用小骨窗开颅,创伤小,可局麻,速度快,能争取抢救时间,适于中等量出血,中线移位小,未发生脑疝,缺点是术中止血难,减压不完全,深部血肿清除困难。骨瓣开颅适合于Ⅳ级Ⅴ级病人,昏迷深,出血量多,位置深,有脑疝发生,CT显示有中线明显移位的病人。如抢救及时,处理恰当,成功率非常高。优点是血肿清除彻底,止血确切,减压充分,缺点是需全麻,手术出血多,需大量输血,费时。CT定位,床头简易定位标尺钻孔,血肿腔置管引流术,对于年龄大,术前昏迷深,手术耐力差,伴有重要脏器严重合并症的病人可采用此方法,缺点为不能直视下止血,有再出血可能。出血2~3周后,血块液化,变为棕褐色、易碎的软块,液体成分多,此时钻孔引流充分,但神经功能恢复差,适合于保守后占位效应越发明显,病情加重的病人。术中麻醉控制性降压,有利于手术操作,在不损伤脑组织情况下,尽最大可能清除血肿,但不能勉强,以免引起大出血,操作最好在显微镜下进行。未出血豆纹动脉不能电凝,以免引起缺血、术后昏迷加深,禁忌血肿腔内广泛电凝。血肿壁静脉出血,可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血肿腔止血不确切或渗出血多时,血肿腔可置侧孔引流管。丘脑出血病人,手术尽量动作轻柔,减少刺激。术后血压最好稳定在160/100mmHg,过低易引起心脑缺血,过高则48h内应高度警惕二次出血。合并破入脑室内出血病人,脑室外引流管内可定期注入尿激酶3万~5万U,结合等量CSF置换术,对脑室内血肿早日清除有积极意义,同时可预防脑积水发生。
[1] 段国升,朱诚.手术学全集(神经外科卷)[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 303.
[2]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81.
[3] 李士月,于新,刘宗惠,等.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与死亡相关因素分析[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1,3:150.
10.3969/j.issn.1672-2779.2010.09.134
1672-2779(2010)-09-0153-02
2010-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