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早期个体化连续性血液净化时机模式和终止的难点研究

2010-02-16 17:24:39史华民李震生李继芳薛现军秦相义刘宇英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总医院肾病科457001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9期
关键词:危重病溶质存活

史华民 李震生 李继芳 薛现军 秦相义 刘宇英 王 丽 张 维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总医院肾病科(457001)

危重病早期个体化连续性血液净化时机模式和终止的难点研究

史华民 李震生 李继芳 薛现军 秦相义 刘宇英 王 丽 张 维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总医院肾病科(457001)

目的 研究危重症患者早期个体化连续血液净化适时治疗、透析模式选择和终止时间的最优方案。方法 制定入选病例标准,将60例危重病患者以病情程度分为早、中、晚三期,用CBP治疗并观察各期的存活率和死亡率比较。各组间参数使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早期)22例,存活20例,死亡2例,死亡率9.09%,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中期28.5%、晚期58.82%),经统计学分析:卡方检验χ2=11.3259,P<0.005 结论 危重病人宜早期使用CBP治疗,选择适当模式和治疗剂量,是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和存活率的关键。

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危重病

CBP在抢救危重病人时,往往在常规方法抢救无效的情况下会出现神奇的抢救成功效果,让病人脱离危险,转为康复。其中掌握好适时的治疗时机、透析模式选择和及时终止时间至关重要。但现在国内外医学界对此技术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缺乏成功的临床经验,我们医院ICU近3年以来,应用CBP抢救治疗危重患者6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针对CBP治疗时机、模式和终止技术难点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迭自2006-1-2010-1.在ICU接受CBP治疗的患者60例,行CBP治疗235例次,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25~68岁,平均(46.5±21.5)岁。存活患者42例,于28天内死亡的患者18例。入选病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4例、急性胰腺慢性坏死9例、急性重度烧伤5例、重度颅脑损伤3例、挤压综合症6例、呼吸心跳停搏3例、脑出血13例、泌尿系统恶性肿瘤1例、脓毒症4例、各种原因引起终末期肾病12例。

1.2 入选分组 根据危重病例急性肾损伤的程度,将患者分为早、中、晚期,采用CBP治疗,分别观察三期病人,对CBP治疗效果和死亡率的比较,及模式选择对血液净化充分性的影响。

1.3 方法

1.3.1 设备及材料 采用日本制造 持续缓式血液净化装置ACH-10、 血液滤过器TS-1.6u、血液透析器F6

1.3.2 血液管路建立 60例患者均采用Seldinger方法于股静脉或颈内静脉留置单针双股导管,建立体外循环,血流量100~250mol/min

1.3.3 置换液配方 采用南京军区总医院置换液配方: A液0.9%的生理盐水3000ml,5%葡萄糖注射液1000ml, 25%的硫酸镁3.2ml,10%的葡萄糖酸钙30~40ml, 10%的氯化钾10ml,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临时决定),B液 5%的碳酸氢钠250ml(单独走其它通道)

1.3.4 治疗剂量 20~45ml / kg·h,做CVVH、CVVHDF模式时,采用后稀释法。

1.3.5 透析液流速 20~40 ml/min。

1.3.6 抗凝 ① 肝素 后稀释法:首剂20~30mg,追加8~15mg/h, 治疗结束前30~50分钟停止追加; ② 低分子肝素首剂60~80U/kg, Iv,追加30~40u / kg / 4-6h治疗时间越长需追加量减少。③ 监测血浆抗凝血因子Xa活性,血浆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根据测定结果调整抗凝剂剂量。④ 单次CBP治疗时间6~48 h,平均(27±21)h, CBP连续治疗24h以上者 86 例次.

1.4 统计学方法 各组统计观察参数均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CBP治疗60例患者中,早期治疗22例,存活20例,死亡2例,死亡率9.09%;中期治疗21例,存活15例,死亡6例,死亡率28.57%;晚期治疗17例,存活7例,死亡10例,死亡率58.82%。见表1:

3 讨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可以连续、缓慢清除机体过多水分和溶质,对脏器功能起支持作用。优点具有:①血流动力学稳定,②可清除炎性介质,③可调节机体内环境稳定纠正免疫细胞和内皮细胞功能障碍,重建机体免疫内稳定,摆脱病理状态某些内环境的干扰,其作用是全身性多脏器支持作用。所以在危重病抢救治疗中可起到显著的疗效。CBP应用范围从早期治疗急性肾衰竭(ARF)逐渐扩大,尤其在危重病医学领域的应用日渐广泛。但在使用过程中既要避免患者错过适宜的治疗时机,提高抢救成功率;又要避免过度治疗而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掌握好危重病CBP治疗时机、模式、和终止的技术是很关键的,根据本组资料的结果显示:①早期CBP治疗组的存活20例次最高,可明显降低死亡率9.09%,这与尽快早期纠正内环境失调,维持内环境稳定,预防更严重的并发症有关。②本组资料是根据患者病情程度、病因、选择CBP模式和治疗剂量及设定治疗参数,注意了四个方面考虑,a.清除率(一定时间内清除多少毫升血容量内的某种物质)b.强度,强度=清除率×时间(用于比较各种肾替代治疗的效果)c.频率(一定时间内应用的次数、间歇(隔日、每日)或连续)d.临床效果(存活率)。根据患者原发疾病病情和病因引起的体内溶质性质、分子量大小选定对应的CBP治疗模式,SCUF主要清除过多水分。CVVH、CVVHD、CVVHDF、CHFD主要清除小分子溶质、高分解疾病状态;CVVH、CVVHDF主要清除中小分子溶质、炎性因子、治疗脓毒症;CPFA主要清除内毒素、炎性因子。③CBP治疗需要连续抗凝,对凝血功能差的病人实施CBP较为困难,本组此类病人使用低分子肝素或无肝素化尚能安全渡过。④能清除分子量小或蛋白结合率低的药物,如抗生素、生长抑素,在抗生素应用的时间及剂量应注意适当调整。⑤正在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人,应用CBP治疗时,多数病人可出现胰岛素用量与需要明显减少,应注意适当调整避免低血糖。⑥对危重病终末期,并且存在威胁患者生命的原发病无法去除,如恶性肿瘤晚期,重度颅脑损伤和植物生存状态等患者,在反复告知患者预后和CBP治疗价值的前提下,再决定是否使用CBP。⑧晚期治疗组显示存活率低,死亡率高达58.82%,提示该组病人体内的致病因子没能及时清除,内环境紊乱持续导致脏器衰竭的发生加剧,可以看出患者预后取决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原发病能否有效去除或控制等因素。

4 结论

对危重病患者选择CBP治疗时,应对患者的机体状态、原发病病因、病情程度及存在多脏器衰竭和并发症程度的情况及CBP治疗目的作出综合判断。对有适合CBP治疗的危重病患者应争取最佳治疗时机,尽量早期使用CBP治疗,使患者病情在疾病早期得以控制。根据患者的病因及体内存在溶质的性质、分子量大小和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能力及病情程度选择合适的CBP治疗模式及设定技术治疗参数这样有助于提高患者存活率,减少死亡率。本组资料早期采用CBP治疗的危重病人存活率明显提高,死亡率减少。

[1] 秦桂喜.急危重症与急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57-1173.

[2] 张训.危重症肾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09-421.

[3] 中华医学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94-99.

[4] 梅长林.实用透析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49-166.

10.3969/j.issn.1672-2779.2010.09.106

1672-2779(2010)-09-0131-02

2010-04-14)

猜你喜欢
危重病溶质存活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滴水成“冰”
小切口扩张后气管前壁穿刺切开术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与探讨
溶质质量分数考点突破
怎样做好院前急救的搬运和转运工作
康颐(2020年15期)2020-11-10 00:53:56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爱你(2018年24期)2018-08-16 01:20:42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归类解析
飞利浦在二战中如何存活
中国照明(2016年4期)2016-05-17 06:16:18
131I-zaptuzumab对体外培养肿瘤细胞存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