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 涛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10007)
矾冰液湿敷预防β-七叶皂甙钠所致静脉炎的观察与护理
阳 涛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10007)
目的 探讨使用自制药矾冰液预防静滴β-七叶皂甙钠所致静脉炎的疗效。方法 实验组42例用矾冰液湿敷,对照组42例用50%硫酸镁外敷进行对照,观察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为9.5 %,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38.1 %,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矾冰液是预防β-七叶皂甙钠所致静脉炎的有效药物。
静脉炎;β-七叶皂甙钠;矾冰液
β-七叶皂甙钠是一种较理想的快速有效的消肿药物,对骨科而言,及时消肿可避免和防止关节肌腱的粘连,有利于早期功能的锻炼,因此临床应用广泛。但在静脉输注过程中常因浓度高、点滴时肢体温度低和药物刺激性大等原因引起静脉痉挛,造成不同程度的静脉损伤[1]。据报道,80%以上的病人使用该药3~5 d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管条索状红肿、疼痛,对药物较敏感的病人甚至在用药当天即出现症状,穿刺点沿静脉上行方向皮肤变红、发热、血管壁增厚、弹性消失、呈硬索状.甚至管壁闭塞、静脉塌陷,30%的病人因疼痛难忍终止治疗,给病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2]。临床上治疗静脉炎的方法很多,有局部封闭疗法、中西药局部湿敷疗法等,但这些都是在静脉炎出现之后的治疗,我院自2008年3月开始对输注β-七叶皂甙钠的患者进行早期干预,采用自制药矾冰液局部湿敷,经84例临床试验,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输注β-七叶皂甙钠的患者84例,选择左右前臂头静脉、贵要静脉进行输液,用5%葡萄糖水250ml,加β-七叶皂甙钠20mg,静脉输注,每日一次,速度为每分钟40~50滴,疗程7天。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2例,其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17~72岁,平均45岁,软组织损伤伴骨折病人2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3例,颈椎病5例,单纯软组织挫裂伤5例;对照组42例,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20~67岁,平均43.6岁,软组织损伤伴骨折病人2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5例,颈椎病6例,单纯软组织挫裂伤6例。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病种、用药、血管影响因素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实验组采用我院自制中药制剂矾冰液(组成白矾14g,冰片2.8g,先取白矾研成细粉,加水适量,加热使之溶解,加入氯化钠9g溶化后滤过;另取冰片研成细粉,与聚山梨酯-80液7ml混合,加入上述滤液中,加水至1000ml),取无菌纱布4-8层平铺,大小约7cm×10cm,将矾冰液喷洒于纱布上,以不滴水为度,敷于静脉穿刺点上方5cm处,保持持续湿润,至输液完毕10min揭去纱布;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湿敷,方法同治疗组。本观察判断是否发生静脉炎以7d为标准。
1.3 诊断标准 静脉炎诊断标准依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所规定指标:I 0: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II 0: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III 0: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
经χ2检验,两组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①进行湿敷时,主动向患者介绍其作用,消除患者紧张情绪,使之放松精神,积极配合,收到更好的效果。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输液的各个环节无菌。③严格选择和使用静脉:选择粗、直、有弹性、易固定、血流通畅的大血管从下至上进行穿刺,固定要牢靠,防止针头滑出血管外;避免多次重复使用同一静脉;避免在神经、肌腱或血管表浅处穿刺(如桡侧腕部及手背等处) ;尽量做到一次穿刺成功,针头完全置于血管内,避免刺激血管。④老年病人应避免使用下肢静脉;将注射肢体适当抬高可利于血液回流。⑤掌握合理的给药方法,尽量避免在第一组和最后一组液体输入,输液前后用生理盐水50ml缓冲,可缩短药液在血液中的存留时间,减少血管刺激。⑥掌握拔针技巧,先拔出针头,再用消毒干棉签平行按压穿刺点3~5 min,使针头在无压力下退出血管腔,减轻了针头对血管造成的机械性切割损伤 ,并避免揉搓穿刺点及按压时一放一压[3]。
4.1 矾冰液用于预防七叶皂甙钠所致静脉损伤效果较好 祖国医学认为,药物性静脉炎多因脉络损伤、局部气滞血瘀致红肿硬痛,西医认为静脉注射和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可引起相应部位皮肤血管炎,炎症过程释放一系列炎性介质,造成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炎性渗出,由于红细胞进入周围组织(渗出),造成受损静脉周围皮肤形成水肿,局部可有红肿热痛的炎性反应。β-七叶皂甙钠是含酯键的三酯键三萜皂甙,对黏膜和肌肉组织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可使血管内压力升高,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渗透至皮下,导致局部浓度增高,破坏细胞膜内外渗透压平衡,使局部形成硬结。此外,药物渗漏至皮下,直接刺激神经末梢,常导致持久、明显的疼痛。矾冰液主要成分为白矾、冰片,白矾味酸、苦寒,具解毒燥湿、清热止血、敛疮生肌之功,药理研究表明,白矾为硫酸钾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多种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冰片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防腐生肌,药理研究表明止痛效果较好。《中药大辞典》中记载:冰片应用于局部对感觉神经的刺激很轻,粘膜及皮下组织均易吸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冰片还有一定的透皮促进作用。利用此方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加上中医治未病理论,药证相符。通过本组观察证明矾冰液对滴注七叶皂甙钠所致的静脉损伤有预防作用,实验组42 例中,只有4 例出现轻度静脉炎的症状,提示效果显著。
4.2 减少患者痛苦 保证全程护理质量 治疗β-七叶皂甙钠的临床效果较好,但所致的静脉炎却给患者带来痛苦,目前我国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但医学知识欠缺,从而带来诸多医疗隐患。临床常用的硫酸镁持续湿敷,是由于镁离子增加,调节血管和神经[4],利用其高渗作用起到了消炎祛肿的功效,达到止痛的目的,但局部湿敷时因纱布干燥后质硬、不易紧贴皮肤而影响药液吸收。采用矾冰液湿敷,操作简单,患者感觉舒适,无全身不良反应,效果明显, 有效地解除了因治疗对患者带来的痛苦, 对于患者静脉输液的全程护理质量保证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更避免了治疗隐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杨小春,宁宁.β-七叶皂甙钠所致静脉炎的防治进展[J].护理研究,2005, 19(4):667-669.
[2] 范素云,毛雅芬.止痛消炎膏治疗β-七叶皂甙钠静滴所致静脉炎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4,19(11):64-65.
[3] 徐梅笑,王晶.β-七叶皂甙钠输液渗漏的护理体会[J].黑龙江护理杂志, 1999,5(12):29.
[4] 付春华,赵雁.静脉输入硫酸镁预防诺维苯所致静脉炎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1):818.
10.3969/j.issn.1672-2779.2010.09.095
1672-2779(2010)-09-0121-01
2010-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