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制药公司研发国际化对我国医药行业技术外溢效应及制约因素探讨

2010-02-16 13:21张国英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0年6期
关键词:医药行业跨国制药

华 东 刘 赛 张国英

跨国制药公司研发国际化并不是一个新的国际现象,近年来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即医药研发国际化的迅速增长、研发国际化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等。在技术转移的过程中,技术外溢效应对发展中国家影响显著。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贸易伙伴双方的技术发展水平不可能绝对同步。通过国际贸易活动,技术先进的国家可能对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实现先进技术的转移,这种技术转移行为会给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带来外部经济效应,即技术外溢效应[1]。随着我国医药行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跨国制药公司将其研发活动投入到我国来,这对我国医药技术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跨国制药公司研发国际化模式

(一)海外建立研发机构

建立实体研发机构是跨国制药公司进行海外研发活动广泛采用的载体。从直接投资的角度,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是通过绿地投资建立独资研发机构,二是通过褐地投资即跨国并购建立研发机构。从我国加入WTO之后,跨国制药公司对我国医药行业的直接投资从绿地投资不断向褐地投资转变,在华并购呈现急剧扩张之势。但出于对先进技术垄断的目的,对研发机构的投资仍以绿地投资为主。世界糖尿病治疗的领先企业诺和诺德是第一家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的跨国制药公司,2002年该公司在北京设立从事基础研究的研发中心。此后,辉瑞、礼来、葛兰素史克、强生、诺华、阿斯利康、赛诺菲-安万特、罗氏、拜耳等跨国制药公司也相继在中国投资设立研发中心,这是跨国制药公司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研发外包

研发外包是指跨国制药公司将其非核心技术的研发工作剥离出来,通过与独立的研发机构如高校、科研院所、医药企业的实验室等签订合同,委托其进行研究开发。这是跨国制药公司充分利用其外部优秀的专业化资源,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和抵御环境风险的一种方式。

世界上一般药物专利有效期为20年,缩短研发周期,就意味着利润的增加。而把医药研发环节外包到发展中国家,成本可以极大降低。中国因为相关人才密集、人力和相关动物试验的成本低廉成为跨国制药公司首选地之一。

(三)战略技术联盟

跨国制药公司研发战略技术联盟的形成标志着跨国公司研发的国际化程度上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研发战略技术联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共同战略意义和对等经营实力的企业(或特定事业和职能部门等),为了达到通过技术创新拥有市场、共同使用研发资源等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协议、契约而结合成的优势互补或优势相长、风险共担、生产要素水平双向或多向流动的一种松散的技术创新模式[2]。联盟内的企业能通过资源的集成,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降低技术开发过程中的风险,实现价值创造,产生单个企业无法实现的协同效应。

(四)虚拟研发组织

在网络经济背景下真实研发战略技术联盟正向着虚拟研发组织发展。虚拟研发组织是指若干成员为共同获得某一市场优势,依靠计算机网络和通讯工具,以最快捷的速度进行组合而形成的没有企业边界、超越空间约束的临时性动态联盟,市场机遇一旦消失即解散的一种结构形式,联盟的基础在于企业间是否具有技术优势的互补性和核心能力。当某个新的市场机会出现时,一般由最早意识到这一机会或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牵头,联合其他有关机构和企业形成一个临时组织,迅速动员各自的资源和能力,共同完成新产品的开发和新市场的拓展,在这一过程中,各成员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目标实现后,联盟随即解体。因此,虚拟研发组织是在新的动态市场环境下产生的适应敏捷竞争所需要的新型组织模式,其所拥有的资本优势、规模效益优势、组织创新优势和管理创新优势,有助于提升跨国制药公司的研发水平,是医药研发合作的趋势。

二、跨国制药公司研发国际化对我国医药行业的技术外溢效应

(一)创新体系效应

跨国制药公司的研发投资进入我国之后,能够对我国医药行业的国家创新体系产生积极影响,通过外资研发机构与我国医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及政府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作用,使国家创新体系由封闭的系统转变为开放的系统,从而不断加强与先进技术的交流,形成后发优势,提升我国医药行业的整体技术创新水平。

(二)资源聚集效应

研发活动最重要的资源包括资本、人才、技术、信息和管理。跨国制药公司在我国开展研发活动,对研发资源的集聚能够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1.资本来源多元化

跨国制药公司的研发投资使我国医药行业的研发资金来源多元化,弥补了研发资金的缺口。随着世界范围内药品市场集中化程度逐渐提高,竞争日益加剧,在治疗产品类别复杂程度增加、临床试验规模扩大、法规标准更加严格等诸多因素影响下,新药开发成本不断攀升。从新药研发总体投入来看,研究显示1990~2005年间,欧洲药物研发投入增长2.8倍,同期美国研发投入增长4.6倍。从单个新药上市成本来看,从1987年的3.18亿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8.97亿美元,年均增长达6.21%。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技术药物研发的数量与比重逐渐增加;单个生物技术药物平均耗资12亿美元,远远高于新化学分子实体药物,势必造成研发成本的持续增加[3]。

2.人力资源优化

跨国制药公司在我国的研发活动可促进我国医药行业人力资源的发展,这些研发活动离不开从当地雇用的研发人员的支持。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这些员工会获得由公司提供的多方面、多层次的学习机会,一旦这些员工离开跨国制药公司去本国企业就职或自办企业,他们在跨国公司学习到的研发技术、管理经验就会扩散至本国企业,从而促进我国医药行业整体的人力资源优化。

3.技术示范效应

跨国制药公司研发力量进入我国医药行业后,其先进的技术、规范的管理能为公司创造良好的获利能力。跨国制药公司的成功会给我国医药研发机构提供鲜活的案例,技术示范正效应明显。而跨国制药公司与我国医药行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差距越大,这种技术示范的正效应就越显著。

4.信息时效性

一直以来,新药研发信息都被各大制药公司视为商业机密而加以重点保护,其他研发机构通过一般方法获取的信息时效性相对有限。跨国制药公司研发力量进入我国,无疑能增加我国医药企业对相关信息的获取途径。在医药领域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对新药研发信息掌握的迅捷和有效不仅提高了研发活动的起点,还能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为研究提供明确方向,减少甚至避免研发项目的技术内容与他人专利相碰撞,造成侵权或重复开发。其结果是节约了资源,从而极大地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5.研发管理现代化

由于研发工作的特殊性,新药研发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有别于一般的企业管理。跨国制药公司在我国设立研发中心,不仅将其先进技术带入我国,更为重要的是带来了现代化的管理理念。这些管理理念的传播,有利于我国医药行业整体研发管理水平的提升,能够促进我国医药研发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研发效率,也能够为我国医药企业进行海外研发投资提供参考。

(三)创新环境效应

成功的研发活动离不开良好的创新环境的支持。跨国制药公司研发投资对投资环境的高标准要求能促使我国进一步改善各种基础设施,提供政策支持和配套服务。近些年来,我国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改善、优化医药创新环境,如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医药行业结构调整、加强政府监督、设立医药科技园区等,这些措施强化了技术外溢效应,从整体上提升了我国医药技术创新能力。

三、研发国际化过程中制约我国医药行业技术外溢效应的因素

(一)来自跨国制药公司母国的制约

相对于新药研发的巨额资金投入,技术扩散的成本十分低廉。对先进技术的垄断是跨国制药公司不断发展壮大的优势之一,也是决定其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为了保持其技术优势,尽可能增加先进技术的边际收益,获取超额利润,跨国制药公司会尽量避免核心技术的扩散,甚至加以封锁。因而,跨国制药公司在我国设立的研发机构主要以独资形式存在。即使跨国制药公司采用非独资形式设立研发机构,通常也只是将其外围技术扩散,在我国的研发机构往往只进行一些辅助性的研究,核心技术仍然保留在其母国。此外,为了保持本国的国家竞争优势或为了某些政治目的,跨国制药公司的母国政府也可能制定政策阻止核心技术的海外扩散。跨国制药公司及其母国为防止技术扩散而设立的各种壁垒会极大地限制我国医药企业获取先进技术的溢出效应。

(二)来自我国的制约

1.我国医药行业整体研发投入强度不足

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可知,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国家的发展,决定因素是不依赖于外力推动的技术进步,其研发投入的数量与收益呈现正相关的关系[4]。我国医药行业研究与开发(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极低,总体在1%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15%~20%的平均水平。研发投入强度不足,影响到技术扩散的范围和效果。

2.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医药行业由于自主创新能力缺乏,技术水平偏低,新药研发主要以模仿创新为主,主张实施较宽松知识产权保护的观点也颇为流行。我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足将减少跨国制药公司对我国的研发投资意愿,也将降低其技术外溢的效果。

3.我国医药企业的技术吸纳能力不足

目前,我国的医药企业大多规模较小,研发能力薄弱,具有较强业务能力的专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仍显不足,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跨国制药公司技术外溢的吸纳。此外,由于中外合作方在企业规模、技术水平及管理等方面存在的较大差距,使我国企业经常处于弱势地位,难以通过合作中的内在约束条件要求跨国制药公司加快技术扩散的速度,这同样不利于溢出效应的发挥。

(三)来自国际环境的制约

跨国制药公司的技术转移除了可能受到来自母国的单边制约以外,还可能受到国际环境的制约。例如几个国家的政府(包括跨国制药公司母国在内)通过一定方式建立国际性的多边出口管制机制,以协调彼此的出口管制政策与措施,达到共同的政治与经济目的。这样,其中一国制药公司的技术转移就有可能受到这几个国家建立的国际性多边出口机制的制约。

四、研发国际化对我国医药创新的启示

跨国制药公司的研发国际化正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受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快速成长的市场规模、潜在的市场容量、低廉的资源成本和不断完善的创新环境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研发投资进入我国,我国医药行业也正从这种国际化趋势中不断受益。

从国际直接投资的实践来看,虽然跨国制药公司研发投资的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但其规避技术外溢效应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在跨国制药公司从我国获得利润、市场、资源和人才的同时,我国也急需采取应对措施提高利用其技术外溢效应的能力,通过开展研发合作与交流,不断促进推动先进技术在我国的应用,从而引导我国的医药技术创新逐步融入到全球技术创新的潮流当中,增强我国医药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1]杨春,李箐.国际贸易中技术外溢效应的作用方式[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23-126

[2]黄平,生延超.技术联盟内部技术转换的交易费用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8-11

[3]张黎黎,林芸锋,田玲.全球新药研发现状与部分国家研发策略简析[J].医学研究杂志,2009,(12):7-9

[4]刘拥军.中级宏观经济学[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医药行业跨国制药
鲁南制药:瞄准“治未病”深耕“大健康”
绛县输送80名农民跨国务工
陈秋梅 跨国共谱抗疫曲
秋瓷炫和于晓光 一场跨国的情遇
浅谈医药行业管道布置和设计
全国工商联医药业商会2016'中国医药行业最具影响力榜单
2016'中国医药行业最具影响力榜单揭晓
皮尔法伯制药(中国)
三生制药集团
三生制药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