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白皮书与国情宣传
——基于34部中国政府白皮书的考察分析

2010-02-15 19:22□刘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国情中国政府

□刘 朋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5)

中国政府白皮书与国情宣传
——基于34部中国政府白皮书的考察分析

□刘 朋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5)

国情宣传是对外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国情宣传,有利于争取世界对我国政策主张和发展战略的支持和认同。中国政府白皮书,作为国情宣传的重要载体和手段,已成为世界了解中国,认同中国政策和发展战略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近20年来34部国情类中国政府白皮书的统计分析,总结白皮书在国情对外宣传中的经验和教训,大有裨益。

中国政府白皮书;中国国情;对外宣传

李长春在2010年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对外宣传工作要“努力营造客观友善、于我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1]良好国际舆论环境的营造,离不开有效的国情宣传。有效的国情宣传,有利于争取世界对我国政策主张和发展战略的支持和认同。中国共产党历来都很重视通过中国政府白皮书积极开展我国基本国情的对外宣传。中国政府白皮书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围绕我国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组织发表。白皮书是国情对外宣传的重要载体和手段,已成为世界了解和认识中国不可或缺的重要窗口。本文将以34部国情类白皮书为考察对象,探讨国情类中国政府白皮书在对外宣传中的功能、不足与改进措施。

一、国情类中国政府白皮书的状况分析

白皮书,英文为White Paper,是政府就某一重要政策或议题而正式发表的官方报告书,是对外宣传的重要载体和手段。自1991年中国政府发布第一部白皮书《中国的人权状况》以来,到2010年1月,累计已发表了64部,其在内容上可分为国情、外交、国防、人权和地方问题五类。

国情类白皮书是中国政府白皮书的重中之重,近20年间共发布34部,占总数的53.1%,几乎每年都有发布,其中1994年、1996年及2007年三年所发布的8部白皮书,无一例外都是关于国情的宣传。国情类白皮书内容涉及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法治建设、政党制度、人口问题、儿童状况、计划生育、能源政策、环境保护、矿产资源及气候、减灾、劳动和社会保障、就业、知识产权问题、食品药品安全等近30多个方面,全面准确地介绍了中国党和政府在这些重大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基本政策和最新进展,增进了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

国情类中国政府白皮书的数量总体上呈逐年上升的态势。1992年至1999年,数量相对较少,涉及领域较少;2000年至2004年数量和涉及的领域相对增多,但仍以中国的社会问题为主;2005年至2009年,在数量上有较大的增长,内容有所扩展,也更加开放,开始涉及到中国民主政治、法治建设、政党制度等敏感问题,如《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2005)、《中国的政党制度》(2007)、《中国的法治建设》(2008)。其中1992年、2000年和2005年是数量上比较突出的年份。1992年中国发布了第一部国情类政府白皮书《中国改造罪犯的状况》,是一个开创白皮书对国情宣传的年份,具有历史纪念意义;2000年是数量发布较多的年份之一,共发布4部国情类白皮书。这年是千禧年,新世纪的开端,对未来充满了展望,刚刚过去的1999年又是新中国成立50周年,自然会有对过去半个世纪的总结,同时又时值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台海危机和中国航天事业的突破进展,因此,相对应的宣传增多;2005年正值抗战胜利60周年、北京世界妇女大会10周年等诸多纪念活动以及“中国威胁论”和知识产权等问题的炒作升温,中国发表白皮书阐明中国的政策,对污蔑进行反驳和解疑释惑。这一年共发布国情类白皮书5部,不仅是数量发布最多的一年,而且发布了《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这是中国首次发布民主政治问题的白皮书,影响巨大,之后的白皮书对政治问题的涉及也逐渐增多。

二、中国政府白皮书在国情宣传中的功能及问题分析

近20年来,中国政府白皮书全面准确地介绍了中国党和政府围绕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和问题上的政策主张、原则立场和成就进展,尤其是近年来,“加强对气候变化、能源环境、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等国际关切的回应,澄清事实真相,增进互信理解,”[2]P190推动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国情的了解和中国既定政策的认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中国政府白皮书对中国国情的宣传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效开展舆论斗争,营造理性客观友善的国际舆论环境。长期以来,西方主流媒体一直将妖魔化中国作为其隐性主题。他们从政治、经济各个方面渲染中国存在危机,诬蔑中国不讲人权,不民主,实行红色威权统治,甚至有悖新闻的客观性、脱离基本事实对中国进行污蔑和诋毁。针对此种情况,“有针对性的做好解疑释惑工作,开展舆论斗争”[3]P785,成为白皮书编撰和宣传工作的重要任务。白皮书作为政府主导的正式官方文本,具有严肃性、权威性的优势和解疑答惑、正本清源的积极作用,是有效开展舆论斗争的重要手段。白皮书充分“展示我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新面貌,阐明我国政府对重大国际问题的原则立场,继续在重大热点问题上积极有效地展开舆论斗争”[4]P42,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营造了理性客观友善的国际舆论环境。如2007年,针对国际上一部分人鼓吹的“中国能源威胁论”,中国政府公布《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强调中国“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依靠科技、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努力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5]的能源战略,起到了增信释疑的良好效果。对此,德国《世界报》2007年12月26日就分析认为,作为世界能源大战中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中国对石油的渴望在一定程度上让西方陷入了恐慌。白皮书表明,中国同样可以成为西方国家的合作伙伴,认为有关由于中国对能源的爆炸性需求,全球将经历一场能源灾难的说法,可能是杞人忧天。德国《明镜》周刊也认为,中国的状况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第二,争取世界对中国政策主张与发展战略的认同与支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的迅速发展,西方世界宣扬的“中国威胁”等论调甚嚣尘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对中国缺乏客观真实的认识和了解,尤其是对中国的基本国情认识和了解不够。国情认识和政策制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国对一些重大问题的政策和战略方针是党和政府基于对中国国情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制定的。新中国成立以来,从“一穷二白”,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认识,是我们党和政府制定国家政策和发展战略必须遵循的基本出发点。在某种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国情和国情认识,就会有什么样的政策。政策的制定如此,对政策的理解和认同也离不开对国情的了解和认识。因此,有效的国情宣传,有利于争取世界对中国政策主张和发展战略更多的认同和支持。

第三,塑造负责的国际形象。国际形象是一国软实力的主要体现。1999年江泽民在全国对外宣传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提出“国际形象”的概念,指出对外宣传工作要“加强和维护社会主义中国的国际形象”,“树立我国的良好形象”。[6]良好的国际形象有助于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能源安全、气候和环境变化、粮食安全和发展道路等问题是国际社会的共同关切,也是事关人类社会安全发展、和谐共存的重大问题。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任何一个国家在气候、环境、能源等问题上的政策都会受到整个世界的关注和影响。自1992年以来,我国总共发布了20余部国际社会共同关切的国情类政府白皮书,占国情类政府白皮书总数的一半多,如《中国的粮食问题》(1996)、《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2007)、《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08)等。这些白皮书就中国在这些问题上的政策、发展状况,以及中国政府履行国际承诺的进展情况进行了详尽的说明和宣传,对于促进整个世界的和谐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如《中国的环境保护(1996-2005)》(2006)指出:“为在2010年前实现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10%的目标,要改变以往单纯优先考虑经济增长的做法,实行环境保护并重政策。”[7]对此,《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中国政府在1996年至2000年关闭了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8.4万家小企业,2001年到2004年又淘汰了3万多家企业,主要涉及钢铁、水泥等行业。报道赞赏中国在环境方面的限制措施正逐渐变得严格。又如2005年发布《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后,日本时事社报道说,中国通过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立自治区和自治州等,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正常的宗教活动”。中国政府自2000年开始西部大开发以来,已经向西部地区投资共计8500亿元人民币,政府的财政支援政策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1994年以来的10年间,少数民族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些报道客观真实,反映了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

第四,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质量。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要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扩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质量”。[2]P812目前中国的改革和发展正处于一个新的关键时期,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增进世界对中国深入客观的认识和了解,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和选择。白皮书在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宣传了中国政府的方针政策和取得的发展成就,数据翔实可信,报道客观公正,增强了中国政策的透明度和可信度,让世界更加客观和系统地认识了一个真实的中国,为中国对外开放作了重要的贡献。

中国政府白皮书在中国国情的对外宣传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

第一,宣传策略以应对式为主。在发表的34部国情类白皮书中,有近四分之三的内容是在释疑答惑,驳斥西方国家的歪曲攻击,是被动的应对式宣传。如2007年发表的《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中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状况》、《中国的政党制度》三部国情类政府白皮书,都是为应对西方对中国的能源政策、食品安全和政党制度的质疑和攻击、解疑答惑、被动回击而发表的,其效果可想而知。

第二,数量相对偏少。在过去的近20年中共发表国情类白皮书34部,平均一年不到1.8部,最多的年份也只有5部,相对于其他国家明显偏少。国情问题包罗万象,繁杂众多,不是这些为数不多的白皮书能够阐释清楚的,更何况还存在内容结构比例失衡、不够全面等问题。这自然影响受众通过白皮书了解全面真实的中国。

第三,宣传的科学性、艺术性不够。受传统意识形态差异的影响,西方某些媒体在报道中国白皮书及中国其他问题时,经常违反其一贯宣扬的新闻报道必须客观、真实的原则。如2007年《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发表后,西方一些媒体肆意鼓吹中国“能源威胁论”。像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发表文章说,如果缅甸军人政权垮台,“中国的能源政策将失去一个重要支柱”。英国的《泰晤士报》则报道说,对经济增长速度位居世界第一的中国来说,非洲就是石油供应者。苏丹是个很好的例子,美国等西方公司上个世纪90年代撤出了,中国的国有石油公司却一直在那里投资。针对媒体的恶意解读,我们更应该增强白皮书国情宣传的科学性、艺术性。

三、关于增强白皮书国情宣传科学性的思考

胡锦涛在200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坚持把加强和改进对外宣传作为宣传思想战线的一项战略性任务。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认真贯彻中央的对外工作方针,全面客观地向世界介绍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发展的情况,及时准确地宣传我国对国际事务的主张”。[8]白皮书是国家主导的对外宣传的重要手段和载体,具有权威性、传播面广等优势,在新时期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国情宣传,在国际上赢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第一,进一步加强党对外宣工作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做好对外宣传工作的关键,党的领导是对外宣传工作不断根据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正确应对的保证。加强党的领导,做好国情宣传,不仅能够为党营造良好的执政国际环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顺利进行,赢得国际上的理解、支持和认同,而且也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执政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白皮书的宣传效果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形象,而且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形象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党的领导下,以事实为依据、以国际为坐标、以发展为方向,对事实的介绍客观、公正,对问题的说明具体实在,对成绩的反映适度、客观,才能增强国情宣传的可信性。

第二,构建国情宣传的大外宣体系。要充分认识到国情宣传的重要价值,吸取多年来在国际舆论中往往处于被动的教训。要改变“有话说不清”的尴尬局面,构建新型的国情大外宣体系。新型大外宣体系不仅仅是宣传政策、报道新闻的传播工具,而是一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多种重要功能的战略性系统工程。国情宣传新体系要积极统筹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络等载体,整合政府、媒体、文化以及普通民众等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逐步打造、精心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新形式以及面向全球的对外宣传体系。大外宣体系在形式上遵循西方的游戏规则,内容上向世界展现一个完全真实的中国,不断争取中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

第三,采取主动的宣传策略。对外宣传“主动才会有效果”[9]P33。白皮书的对外宣传不是救火队,要改变这种被动宣传的状况,这不是对以往危机事件后宣传的否定,危机事件后的宣传是十分必要的,但白皮书的宣传应更加主动。对于一些国家疑虑较多的问题分门别类,进行常态化、连续的宣传,连续的常态化宣传更能引起境外媒体的关注,增加报道的深度和广度,更能让人看到我们在相关问题上的进步和成就。白皮书的宣传要有针对性,这种针对性不是指事后被动应对,而是要把握国际涉华舆论动向,在其舆论刚发生或是尚未形成影响时进行有效的引导,对负面的舆论及时进行疏导,主动才有话语权。此外,可采取相关配套措施,主动宣传,如白皮书发布后可邀请外国驻华外交人员和境外媒体对相关问题进行考察采访,这样有利于赢得国际信誉和国际舆论的支持,让一些有偏见的国外组织、媒体和政要无隙可乘,难以妖化中国。

第四,白皮书的编撰要严谨,审核程序应严格。白皮书是正式的官方文件,介绍的是党和政府在重大问题上的政策主张和原则立场,语言文字必须严谨,不管是中文还是外文翻译,都必须根据传播规律办事,按照受众的习惯进行编撰翻译,文字经得起推敲,避免歧义,造成媒体错误解读,给国家的外交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如2001年《中国的农村扶贫开发》白皮书,竟将第四部分“残疾人扶贫”中的“养殖业”错写为“养植业”[10]。这种错误的发生,可以看出两个问题,一是语言编撰不严谨有歧义,二是白皮书发表前的审核不严格。白皮书发表前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程序,审核成员里应该有语言界的专家,严把语言技术关。此外,应改变白皮书的语言风格,采用受众语言,争取受众的认同。

第五,增加国情类白皮书的数量。目前国情类政府白皮书的数量偏少,与西方国家在数量上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对外宣传的效果和国外受众对中国的深入了解。我们应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逐渐地增加白皮书发表的数量,并应逐渐增加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内容。中国作为一个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大国,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国情特殊,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涉及到的“三农”问题、高房价问题、医疗问题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问题纳入到白皮书的范围内,以实例说话,将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略渗透其中,这样更能增加对外宣传的说服力。

第六,坚持开放性宣传原则。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拓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这就要求对外宣传必须坚持开放性原则。国情宣传的开放性原则,就是要敢于正视问题,成绩和进步要表述清楚,要敢于直面敏感问题,妥善处理,赢得理解和支持。国情宣传只有坚持开放性原则,做到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才能把握媒体话语权、赢得舆论主动权;只有在白皮书中全面准确地阐述我国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政策、原则、立场以及存在的问题、取得的进步等,才能让世界认识一个全面真实的中国。

[1]李长春.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0-01-05.

[2]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3]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4]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Z].2007-12-26.

[6]江泽民.在全国对外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9-2-27.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环境保护(1996-2005)[Z].2006-06-05.

[8]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3-12-08.

[9]唐书彪,刘琼.对外传播:主动才会有效果[J].对外传播.2009(1).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农村扶贫开发[Z].2001-10-15.

White Papers of Chinese Government and External Propaganda of National Conditions——A Research Based on 34 White Papers of Chinese Government

LIU Peng
(College of Marxism,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China 100875,China)

The publicity of Chinese national condition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xternal propaganda.The effective publicity of national conditions is beneficial for acquiring international support and recognition of China’s policy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The white paper of Chinese Government is an important tool for the external propaganda of Chinese national conditions,and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indow for the world to understand China.It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to sum up th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of white papers in the external propaganda of Chinese national conditions through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34 white papers of the past two decades.

white papers of Chinese government;Chinese national conditions;external propaganda

D693.4

A

1674-0599(2010)03-0103-05

(责任编辑:廖才茂)

2010-04-15

刘朋(1980—),男,山东胶州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中国政党政治。

猜你喜欢
国情中国政府
《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等
悠悠游子心 深深家国情——一个普通海外留学生的成长
家国情 诗词魂
世行发表声明支持中国政府应对疫情政策
漫画
为施政和立法之依据:近代中国政府基督宗教调查研究
推广生物乙醇汽油:迫切且合乎国情
地理国情普查统计数据网格化
地理国情监测知识支持库初步设计
中美(联邦)政府公务员绩效管理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