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光祥
预计参观人数达7000万,成为历史上参观人数最多的一次综合性博览会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以下简称世博会)已经“满月”,从其开始筹备到如今正式的日常开园迎客,凝聚了各相关部门与个人的艰辛工作,但使得这些艰辛顺利转化为现实的成果,世博会的官方组织者上海世博局的协调工作功不可没。
从语用上讲,“协调”一是指事物间关系的理想状态;一是指实现这种理想状态的过程。经济学中,“协调”既可以视为在各种经济力共同作用下,经济系统的均衡状态,也可以视为经济系统在各种经济力的共同作用下,趋向均衡的过程。管理学中,协调主要指实现管理目标的手段和过程,强调的是对各种管理要素的综合考虑。系统科学中,协调是为实现系统总体演进的目标,两种或两种以上相互关联的系统或系统要素之间相互协作、配合得当、互为促进的一种良性循环态势及其控制过程。世博会的举办,在我国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因而世博局面临的是在我国无现成模式可以沿袭,无既定格式可遵循的大量协调、组织等管理工作,其成就与经验之于今后我国类似大型会展活动弥足珍贵。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综合文化、集中文化,是一种强调普遍性、共通性、整体性的文化。在中国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下,人们通常是习惯于按照一个框架思维和生活的,是习惯于接受管理的。管理体制问题也是长久以来国人所一直深切关注和倾心对待的重大主题。管理体制不健全、不顺,必然给工作带来无穷尽之烦,效率必然大打折扣,对各项工作时间节点有刚性要求的世博会更是如此。因而管理体制问题在世博会制度建置的过程是摆在首位的重要问题。并且其所建置的管理体制意欲既植根于世博园区所处的实际生活之中,也将代表着园区未来发展趋向,是开放型的而不是封闭型的,是有利于经受种种考验而不至于一遇风浪或变故便夭折的,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充满实在性和崭新气息的管理体制。
此外,上海办博的方式与北京办奥运有所不同,北京办奥运是“08办”包打天下,相关部门基本不直接操作。上海办博是城市先行,市长出面统筹协调,操作过程中抓住节点,所以成立世博局,来提供服务,各部门协作,体现政府办博。
世博局成立于2003年10月30日,在世博组委会、执委会领导下,具体负责世博会的筹备、组织、运作和管理,并协助世博会政府总代表开展工作。其主要职责是承担上海世博会执委会在决策、协调中的日常工作,并负责上海世博会筹备工作的日常组织管理、协调与上海世博会有关的对外合作与交流活动及世博会的运营工作。这些职责的完成主要靠其下设的32个子部门。这32个子部门共同承担了园区从筹备、建设到开园之间的大量衔接、协调工作。统筹安排,提供服务;推荐人才,构架团队;解困答疑,互通有无。尽量将在第一线出现的问题,解决在第一线,不带入下一个环节,不影响其他部门的工作。期间,协调虽与均衡相交,但并不相等。均衡的过程是“帕累托改进”,而协调则可能是“卡尔多改进”。“均衡”具有多重均衡解的可能性,而“协调”是达成目标条件下相互关系的理想状态,既定目标下,“协调”是唯一的最优均衡解。“均衡”只是“协调”的一种形式,世博的“协调”可能是非均衡的。
此外,世博局的协调则还注重政府、组织、社会、道义等“非经济”力量,从某种角度看,世博会开幕之前,整个上海是围绕着世博转的,与世博相关工作一律优先保证,这些“非经济”的力量保证了今年5月1日世博的顺利开园。
世博园区规划用地范围为5.28平方公里,围栏区域范围约为3.28平方公里,拥有外国国家馆、国际组织馆、企业馆、中国馆、主题馆、城市最佳实践区等各类展馆76.6万平方米,以及世博轴、公共活动中心等各类公共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这些场馆和配套设施中,既有永久性保留的建筑,也有临时性的场馆和设施。园区规划按照“园、区、片、组、团”5个层次进行结构布局,并按这5个层次的布局,配备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其建设过程及开园后的管理工作都有赖世博局协调工作的靠前延伸,相关子部门力促相关管理、监督深入每次工程,开展真正意义上的过程管理。同时行政管理中参入过程指导和分阶段把关的成分。基于同一个工作平台上,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统筹监控。协调虽与统筹相联,但后者更侧重强调人为力量的“协调”,世博局的协调工作中,虽关注人为的手段和方法,也会有“调和”、“平均”、“按计划”、“按比例”和“共性化”等形式,但并不夸大人为力量,而是从实际出发,采取因地因时制宜的原则。协调亦从上海本地的实际出发,适合用什么形式就采用什么形式,同时,针对不同的发展时期有不同的需要,按照有利园区建设的准则,灵活及时地进行调整、改进和提高,并非一成不变。
高效率是园区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目标,也是确立园区管理运行机制的重要原则。协调过程中适用精简、统一的原则,同时借鉴现代化管理的经验,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以激励员工、园区场馆建设者和配套工作实施者实现工作高效率,坚决克服无效的形式主义。
以世博的交通保障工作为例,是协调带来的一个典型硕果。经协调,上海构建了“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地面公交为基础、其他交通方式为补充”的市域世博公共交通网络、“长途客运+旅游专线+团体包车”的长三角公路世博客运网络和“分层疏流、引导换乘”的世博专用P+R系统。完成16条世博直达专线,20条世博公交B线,6条世博远郊接驳线路和部分园区周边短驳线路的设置,并有1100辆左右配车和相关运营服务配套,整个公交线路临时调整达100条之多,开辟了约30条公交冷僻线路(含社区巴士和城乡巴士)。同时,通过相关努力,保证了停车这一“老大难”问题的解决,世博会期间,周边将设1万个停车位,对来自中心城区以外的社会车辆,设置9个停车换乘(P+R)停车场约1750个泊位。同时联动水上交通管理部门与企业,推进世博水上交通船舶建造和世博交通船配套船员培养,提升窗口服务水平与能力;协同上海申通集团做好轨道交通运营组织、应急保障、维修保养等世博服务保障方案;协同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上海机场集团做好世博期间净空保护及确保机场安全、有序运营的各项保障工作。
再如世博园区食品供应监管问题,进入园区食品的安全、质量、价格各个方面,世博局作为管理部门必须要全盘考虑,这中间亦是经历了一个艰辛的协调过程。开园以来,世博园区每天的供餐量在30万份以上。园区食品供应监管体系运转正常,得益于事先质量辨别系统很好地控制了食品质量。其有效运行便是食品供货商、供餐公司和政府监管部门博弈、协调的结果。价格问题更为敏感,开园后亦曾出现过游客反映园区内食品价格偏高的问题,世博局经过与经营商的紧急磋商、协调,争取税收、物价等部门的协助,使食品价格及时回归到合理区域。此外,部分园区内食品品种的调整,乃至部分园区餐馆的营业时间的调整,都得益于及时、有效的协调。
“协调”用辩证法的观点去理解,是具有系统属性的事物及其构成要素间,在运动(发展)中的对立统一,是差异中的一致,是由不协调至协调,再至不协调,而后协调,如此不断循环往复的,螺旋式上升、扬弃的过程。
世博会这样一场重大的展会组织,其规划前期中不可避免会有许多概念,其中不少理念实际操作起来非常困难,变化多端,有些最后会无法实现,这当中便是由不协调至协调,再不协调,再努力协调的过程。组织方既要有敢于碰硬的主观精神,也要遵循客观规律,协调、沟通、理解的重要性在其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协调之美,观念先行,价值层面的管理模式转型还包括,领导的前瞻意识与驱动和管理人员的观念转变。加上世博园区亦是建立在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应用基础上的“数字园区”,高效优质、规范透明和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构成了协调工作的基础。协调首先要从价值层面的管理模式转型开始,发展与创新是园区建设永恒的主题,协调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敢为人先、增强园区建设与发展的动力、活力、竞争力。
协调为重,是世博会组织方以具体历史环境作为依托的,但又是走在历史环境之前的一种管理思路。通过共同努力,协作实践,寻求最适合东道主上海实际情形,最适合建设与发展需要的世博园区,同时体现“文明办博”、“科普办博”、“环保办博”。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世博园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最终要交由实践来检验,与国外场馆建设与管理有关的中外协调、国内各地场馆建设与管理的中中协调,都是由不协调至协调,再至不协调,而后协调,循环往复的螺旋式上升。
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作为非常设的官方机构,世博会后将按照国际惯例解散,但其在近7年来的园区建设与管理工作中对“协调”二字淋漓尽致的体现,对今后我国的大型会展的组织管理工作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