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京平
大凡要进入一个新的五年计划时,人们总要讨论新的五年计划所处的阶段会有哪些新特点,总想找些新特征。为了总结工作经验,清理发展思路,隔一段时间,五年或十年,找一个由头静下来思考一下、规划一下是完全必要的。但此时切忌只是盯着“新”,在挖掘“新”的同时,还要不忘“旧”。否则,很可能会因“新”失“旧”,把最基本的问题忽视了。因为事物的发展总是有连续性的,有些问题很难在五年内得到完全解决。不重视连续性就有可能使我们自己成为掰棒子的“黑瞎子”。其实,正常情况下,太阳每天都会升起,日子每天都是新的,没有必要过于神话某一个时间节点。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在分析研究“十二五”期间中国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基本环境时,必须兼顾“新”与“旧”两个因素。根据上述思路,我国“十二五”规划期间的基本环境有六个方面需要特别予以考虑。
第一,我国的崛起更加引人关注。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使我国的GDP和人均GDP分别从 “十一五”初期(2006年)的21.2万亿元和16165元(2500美元左右)提高到进入“十二五”时(2011年)的40万亿元和29000元(4300美元左右)。经济总量在世界各国中的排位也从第四位上升到第二位。这一方面,意味着我国在国际社会上话语权提高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我们面临的外部压力、承担的国际责任和义务更大了,正可谓“树大招风”。如何运用好话语权,如何化解矛盾,减少摩擦,需认真谋划。
第二,全球金融体系重构的挑战。始于2007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实际上,应该追溯到始于2000年以来的区域金融危机,使世界各国清醒认识到,再不加紧重构国际金融体系,接连不断的金融危机及由此导致的经济危机就很难避免。今后五年,我们如何参与重构?在过渡期间又如何规避金融风险?也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第三,传媒和网络时代的挑战更加严重。“推特”、“微博”等方式使信息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范围大大增加,信息源也更加广泛。以我国网民人数为例,2009年末,已达到3.84亿人,比2005年增加2.49倍。如何了解、掌握、运用好传媒和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规律和危机应对规律,急需认真研究。
第四,环境与资源约束更强。环境的约束体现在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以及我国在高速发展过程中,环境破坏导致的环境脆弱性。全球的生态环境已经无法承受现行发展模式的肆意破坏。说到“低碳经济”,其实在我们的发展规划中早就提出来了。“十一五”规划中提到,要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比所谓低碳经济更加先进的理念,因为低碳经济无非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技术改造降低碳排放,另一个是通过节约资源减少碳排放。而这两个方面都已经明确地包括在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经济发展理念之中。资源的约束,在我国既体现在自然资源的约束,又体现在人力资源的约束。前者对于我国这个资源匮乏的发展中大国来说,不言自明。而后者则主要体现在,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红利”将在“十二五”规划时期进一步减少,人力资源的供需矛盾将会加剧。
第五,结构失衡矛盾亟待解决。经济发展结构仍过于依赖外需,过于依赖投资需求。收入分配结构过于向政府部门和企业倾斜,个人收入占全社会总收入的比重过低。地区经济结构不平衡矛盾仍较大。
第六,行政管理体制仍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经济结构喊了多年,结果并不理想?科学发展观的实施也已经经历了一个五年计划,却难以落在实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出了问题。以县级政府为代表的政府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替代或左右了企业竞争,影响了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影响了对市场经济外部性的制约。
分析上述影响“十二五”规划的关键挑战,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大部分都与“旧”的矛盾没有解决有关,有些挑战就是“旧”矛盾的延续。因此,我们在制定新的五年规划时,一定要注意规划的连续性、科学性和可执行性。一是要继续深化体制改革。重点放在行政管理体制、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垄断行业准入制度、财政税收体制、干部管理体制的改革等方面。通过改革,使体制、机制能够更好地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更有利于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二是要继续扩大开放。继续引进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公司治理经验,继续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贸易往来,逐步平衡国际收支。总之,我期待着在“十二五”规划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能够逐步走上科学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