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明
(中央电视台,北京 100859)
信念 ·为民 ·责任
□罗 明
(中央电视台,北京 100859)
新时期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良好作风,切实保持和发展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对于提高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意义极为重大,也是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本领、发挥能力的原动力。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近 90年的光辉历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当前正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致力于让中国人民尽快过上全面小康生活。进入新世纪,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在这个过程中,党的自身建设尤为重要。而党的建设的关键,就在于共产党员的素质和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水平。
2009年春节期间,胡锦涛同志在江西井冈山考察工作时指出:“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离不开井冈山精神,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需要井冈山精神。我们要始终忠于理想、坚定信念,勇于应对挑战、战胜困难,矢志励精图治、艰苦创业,使井冈山精神始终成为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1]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寓意深刻,为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指明了方向。同时,对共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优良作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在持续的变革中,这种变革反映到人们的思想观念中,自然会产生多种多样的思想理论和价值理念。在这样的现实境遇中,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轴,明确界限、澄清是非,在多元中立主导,在交融中谋共识。现在什么是我们党的理想和信念呢?从本质上说,我们党的理想和信念,就是建立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让全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这个和谐美好的社会建设,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样的国情背景下,我们党正一心一意搞建设。党的近期基本目标和历史任务,就是在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一直致力于发展经济和各方面建设,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使人民生活得更幸福。对于广大的党员而言,党的理想就是我们毕生的信念。孔子曰“道不远人”。党的理想就是人民发展之“道”。我们为信念奋斗的过程,就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之中,是活生生的现实。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的历史,已经生动地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富强中国,才能创造最广大人民的美好、幸福生活,才能朝着和谐美好的理想境界不断前进。这个信念,坚定不移!
理想、信念、修养,是广大党员的必修课,需要终生修炼,也一定是广大党员终生受益的人生大课。尤其是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更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指引自己的思想和言行,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将坚定的理想信念转化为做好工作、服务人民的不竭动力和实际本领。
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是共产党人“群众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毛泽东同志在当年中央苏区时强调指出:“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吗?要群众拿出他们的全力放到战线上去吗?那么,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2]P138毛泽东同志的精辟总结,不仅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战争时期的做法,更阐明了一个道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员永远不变的人生目标。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必须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工作中,要有崇高的选择,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终生实践的人生理想,要使自己的言行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践为人民服务,做到无私奉献。
当前,我们已全面进入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此时此刻,尤为重要的是:清醒地认识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长期性、艰巨性,千万不要因为眼前之利而与民争利,要始终做到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的物质、精神成果,始终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过程中,一定要打牢思想基础,强化学习认知,注意身体力行,牢固地树立四观:一是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忠实履行职责,杜绝以权谋私、谋利;二是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要科学用权、民主用权,自觉接受监督和制约,切实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正确行使权力;三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牢记政治责任,秉承奋斗作风,坚持把实现个人追求与实现党的奋斗目标、人民利益紧密联系起来,摒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不为私心所忧,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努力实践共产党人高尚的人生价值;四是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做到慎欲、慎独、慎微、慎终,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党性修养和人格品质的基石,在廉洁从政方面辨明是非、美丑的界限,树立和保持清正廉洁的形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举世瞩目。今年,国内经济总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成绩令人鼓舞。但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机遇与挑战并存。实现生活小康,构建和谐社会,我们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面对风云际会,面对发展攻坚,我们这一代担起了新的历史责任。除了要认识到所肩负任务的艰巨和复杂,还要清醒地看到我们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风险,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要从有利中洞察不利。古往今来,多有哀兵必胜之师,也不乏骄兵惨败之旅。要当负重奋起之邦,不做逸豫覆亡之国。历史的经验表明,越是形势好的时候,越是发展顺利的时候,越要增强忧患意识。
面对新的形势,国家主流媒体应该有怎样的担当?越是复杂的舆论环境,越是对党的新闻工作者的严峻考验。在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迈向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我们的责任就是营造最好、最有利的舆论氛围,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助力党的事业向前发展。新时期舆论工作应该向哪些方面着力呢?
一是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信息社会,大量接受信息已是人们的生活方式。作为信息传输者要心存戒律,要本着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选取、编发信息,否则,覆水难收。那么,什么是信息发布的判定标准和依据呢?简言之,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判别的标准;利党、利国、利民是判别的标准;团结、稳定、鼓劲是判别的标准;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是判别的标准。
二是求真务实、信言可美。我们宣传工作者必须捍卫真理、维护正义,求真务实的态度和行为一定要贯穿工作始终。仅仅如此还不够,还必须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深入实际,了解人民群众对信息的需求,用最贴近和最生动的方式完成好信息表达,也就是要做到“信言可美”。“信言不美”是新闻界常见的事情,这不是文化、时尚和观众兴趣的问题,而是我们的真话说得是否信、达、雅,是否真实又贴切。新闻阵地需要占领,文化潮流需要引导。客观、准确、及时、有效的新闻资讯不作为,其它信息一定会趁虚而入。“信言”与“美”不是天生冤家,要努力让信言美起来。当下,对人民群众的新闻信息需求和选取取向,要有足够的重视和应对,力戒套话,多做“信言可美”之事,让新闻语境入脑、入耳、入心。
三是培养理性的一代。目前社会上弥散着一种浮躁情绪,一些非理性现象比较普遍。有因小口角而酿成不幸的遗憾,更有一些人忘记了道德、放下了理性、藐视法律、做出了暴力的选择,还有某些“非理性”的选择导致的成功和政绩,也会使人产生扭曲心理,在他们看来,非理性一搏,总比理性等待见效。凡此种种,我们感到一个理性的社会多么重要,理性的一代对转型期的国家多么重要!和谐理性的社会,一定需要国民的理性。而通过舆论宣传培育理性的一代,让“理性使人倾向于人道”,让社会和谐进步,实现自我超越和发展是新闻界的责任之一。对国民理性的培养,不仅需要个体的自我反省,更要让舆论推动法治国家的建设,弘扬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让整个社会充满阳光。
四是从宣扬富强走向宣扬文明。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巨大。总体人口“去贫致富”的速度可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份材料显示,我国广东省、台湾省、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五个省的分别 GDP水平,都已进入世界前三十名国家行列。但是,一个文明社会仅仅物质极大丰富就可以了吗?绝对不是。文明社会最重要的产品应该是“人”。一个社会培育出来的人应是非常有素质、有气质、有涵养的,进而形成有教养的社会。因此,现在有两方面的工作要做:一是文明社会氛围的营造。要当好“文明看门人”这个角色。有人说媒体扮演不了“文明看门人”这个角色,但国家主流媒体要有这个担当。同时,有必要从这个角度重新审视国家主流媒体到底是什么。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社会,主流媒体的价值取向,一定要高于社会的普遍价值取向。从宣扬富强走向宣扬文明,实际上是对功利主义的一种反思;二是要把文明、文雅当作国人的一种培养目标,当作国人应具备的生活、行为方式。
(作者系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分党组副书记,第 2期中青年干部党性教育专题培训班学员)
[1]苏荣.把井冈山精神化作战胜危机的强大动力[N].人民日报,2009-4-10(7).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 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赵红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