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实践教学保障工学结合顺利实现

2010-02-15 14:28李作奇蒋伟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161000
中国科技信息 2010年6期
关键词:工学顶岗课程体系

李作奇 蒋伟 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161000

加强实践教学保障工学结合顺利实现

李作奇 蒋伟 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161000

本文探讨了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对保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现所起的作用,并提出了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应的配套措施。

实践教学;保障;工学结合

高职院校要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与技能,保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顺利实现,最根本的办法是加强实践教学。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才能使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受到企业的欢迎。通过实践教学,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有助于学生积极态度、过硬技能的形成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从而真正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构建有利于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为了保障工学结合的顺利实施,突出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就要改变过去实践教学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把实践教学作为专业教学的重要核心环节,建立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将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各个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合理配置纳入课程体系的整体设置之中,所有专业的实践教学学时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50%。

为实现实践与理论相融并进,岗位与课堂有机结合,在充分调研企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基础上,依托专业指导委员会,针对行业企业中不同岗位及岗位群的特点进行分析,确定毕业生应具备的专业技能结构和要素,将这些技能结构和要素分解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建立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突出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递进式”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按基础能力—专业能力—综合能力的顺序,实现相互渗透,层层递进,形成以基本素质、基础能力与专业能力为基础,综合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按照培养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的不同目标设置实践环节,并与理论教学体系相配套,互相交叉、有机融合。基础能力的培养,一般采用和理论教学交叉进行;专业能力培养,通过认识实习、单项实训、课程实训、综合训练等环节实现;综合能力主要通过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社会实践和各种技能竞赛活动等环节实现。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融实践于理论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打破了传统“三段式”的模式,摆脱了学科体系的束缚,以工作实践为核心确定课程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确定课程结构,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确定课程设置,同时将职业资格证书所需要的技能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中,使考证与常规教学融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从岗位需求出发,尽早让学生进入工作实践,为学生提供完整工作过程的体验,从而使学生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转换,顺利完成从学校到职场的过渡。

3、“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结合”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营造真实的职业氛围,实行情境育人,将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融入到生产性实训各个环节。利用校内外两种实践教学资源,逐步形成运行良好的“认识实习+课程实训+专业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的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为学生尽快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学生通过认识实习、顶岗实习,在现场真实环境中感受专业工作过程,在工作过程中进一步锻炼专业技能,学习体会职场经验等社会知识,很好地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

二、建立有利于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高职教育要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必须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因为技能型人才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其中有相当部分只能在实际工作场所才能获得,而学校教育在多数情况下是模拟性质的。学生在学校学习,无论是环境感受还是心理状态都与实际工作现场环境具有一定差距,一些职业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某些不易言传的经验和应变方法,更只有在现场环境中才能掌握。另一方面,现代科技的发展速度极快,许多新技术是应用与发展同步推进,未必能及时反映到学校教育中来,往往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才能获得最新的实用技术和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因此,高职教育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在传播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有机协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切实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目前,我院针对各自专业特点,通过工学结合,采用了不同的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人才培养过程与实际工作要求一致;职业核心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工作内容吻合;实践教学标准与职业岗位能力标准接轨。

1、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熟悉未来的职业环境与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关键时期,通过安排学生到校企合作的有关企业从事与职业核心能力相关的专业技术岗位进行顶岗实习,使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直接在岗位上实战应用,既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实现学校教育与学生适应实际工作的零接轨。目前,我院大多数专业采用的是“2+1”模式,即学生在学校学习两年,到企业顶岗实习一年,毕业后大部分学生直接进入企业。

2、“教、学、做”一体化

为了使培养的学生与企业用人实现零距离对接,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衔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将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培养融为一体,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方式,依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重新整合教学资源,重建教学模式,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本色。去年以来,我院教师在教学中积极采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情境教学的氛围,在项目(或案例)教学中获得技能。

3、工学交替

“工学交替”就是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实践学习有机结合,让学生一面在学校学习,一面在企业工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顶岗实践,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实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符合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符合高职教育的教学要求,有利于高职教育目标的实现。

我院的铁道工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等专业采用工学交替的实习方式,将实践教学实习时间安排与企业施工季节相一致,施工季节时安排学生到工程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协助企业完成生产任务同时达到实习目的,确保实习的效果。提高了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达到零距离就业。

三、完善有利于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配套措施

1、建立适应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监督机制

为使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真正落到实处,就要建立适应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监督机制。一是要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和一系列协议及管理规定,做到有章可循;二是要加强管理,完善院、系、专业部(教研室)三级管理,以系(部)管理为主的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统一领导与分层管理相结合的模式;三是要建立质量监控保障机制,建立学院、系(部)、合作企业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制,进一步明确教务处、督导室、系(部)及企业在工学结合过程中的职责,明确各部门对教学质量的监控职能,对合作企业的现场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和具体的操作规则,明确实习指导教师的职责。这些规则的贯彻执行,将使得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质量标准的一致性,使得学校教学管理与企业实习管理有效衔接,对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目标起到保证作用。

2、建立有利于工学结合的考核评价模式

传统的考核评价形式,重理论、轻实践,不利于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和鉴别学生的差异性,不利于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进取精神,引导教学发展,促进学生技能和素质的发展提高。高职教育最本质的特色是能力本位,因而在考核评价环节必须体现这一目标。考核项目和考核内容应围绕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设置,考核成绩的评定也必须体现人才培养的要求。建立工学结合的考核评价机制,要采用多元评价模式,改变以纸笔测试为主的单一评价模式,重视过程评价、注重对学生完成工作项目的能力和成效的考核,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主体也更加多元,将行业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纳入评价体系。

3、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实践性特点,决定了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不仅必须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还必须有丰富的现代新型知识和实践能力。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职业学校加强职业实践教学,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应按照“素质与结构并举、学术与技能共进”的思路,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打造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特点和要求的“双师型”教学队伍,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1)要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专业教师进行现场实践和职业技能培训,帮助理论课教师提高专业技能水平;(2)要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专业资格技能培训和考核,获取各类专业资格证书;(3)要聘请具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和经验的专业兼职教师承担实践技能课程,从而提升学院双师素质队伍的整体水平。

4、打造校企合作的实习实训基地

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是实践教学系统建设的基本保障,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解决技能人才培养的“瓶颈”的关键措施,我院现有26个校内实训基地,62个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突出先进性、生产性、综合性和开放性。实训基地的环境、场地、布局以及设备配套要仿造企业典型产品或典型生产线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使学生能够按照职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得到有针对性的训练,为学生提供足够时间的高质量的实际动手机会,使学生在高度仿真的“职业环境”中进行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素养的培养,缩短学校与企业的距离。学校要与周边地区的行业、企业形成密切的产学合作关系,建立能够满足各专业顶岗实习需求的稳固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被选作实习实训基地的企业应技术先进、运作管理规范、产品适合学生学习,同时具有容纳学生实习实训的软硬件条件。

[1] 赵志群.对工学结合课程的认识(一).职教论坛.2008,(1)

[2] 刘向红.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职业教育研究.2008,(4)

李作奇,1970年生,男,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蒋伟, 1969年生,女,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工学顶岗课程体系
盐工学人
——宋辉
2021DMP大湾区工学博览会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学徒制下的工学情景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教育部要求保障顶岗学生实习安全
高职煤炭类顶岗实习“421”运行机制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