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与推进产业升级对接的路径探讨

2010-02-15 09:59梁丹李剑力
关键词:招商河南省升级

梁丹, 李剑力

(河南行政学院经济管理学部,河南郑州 450002)

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与推进产业升级对接的路径探讨

梁丹, 李剑力

(河南行政学院经济管理学部,河南郑州 450002)

目前河南省通过承接产业转移以推进产业升级的效果还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引进项目层次偏低,未能实现承接产业转移与推进产业升级目标之间的紧密对接;招商方式老套,招商主体不到位;在承接转移过程中话语权较少,且缺乏主动性;考核办法不科学。因此,应把握市场规律,完善自主创新体系,改善承接地软环境,形成互动协调的工作机制,同时创新考核评价体系,并注意优化产业集聚区建设、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增加合作中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实施产业链招商等方面的问题,提高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质量,从而有效推进产业升级。

产业转移;产业升级;产业链招商

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从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推进河南省经济发展的一个热点问题。2010年 8月 31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在因地制宜承接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促进承接产业集中布局、改善承接产业转移环境、完善承接产业转移体制机制、加强区域互动合作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要求。对照《意见》要求,河南省近年来虽然引进外商投资增长趋势比较明显,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速度较快,但在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阻碍了河南省产业升级的步伐。因此,如何实现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的有效对接,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一、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河南省在扩大利用外资、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但总体上看,承接产业转移的质量还不是很高,通过承接产业转移推进产业升级的效果还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承接产业转移与推进产业升级目标之间对接不够紧密。其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承接产业转移与推进产业升级之间从相关管理机构的协调到规划制定、具体实施,环节之间衔接得不够好。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存在急功近利倾向,在项目选择方面雷声大雨点小,对承接产业转移缺乏阶段性设计,缺少追求自身产业发展方向和特色的主动出击,目的性、科学性、针对性不强。

二是引进项目层次偏低,对产业升级助益不大。如引进劳动、资源密集型项目较多,引进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较少;部分引进项目不仅没能有效地推进产业升级,反而加重了结构调整的负担,形成产业升级的障碍。[1]

三是招商方式老套,招商主体不到位。对传统的大组团外出招商、综合性推介洽谈、大规模节会等招商方式运用较多,对专业化招商、产业链招商、集群式招商、园区招商等方式运用不够。[2]河南省直到 2009年 9月才进行了第一次针对特定行业组织的专业化、产业化招商尝试,在郑州市举办了河南省承接纺织服装玩具产业转移洽谈会。招商引资工作仍然较多依赖政府主导和组织,招商主体的积极性和内生动力不足,一些企业在政府组织的招商活动中还只是配角,甚至有企业将招商引资视为政府下达的指标,为完成任务而消极应付、被动接受。

四是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话语权较少,难以发挥主动性。对客商的投资趋向、动机、关注点缺乏深入调研,对自身的优势和潜力挖掘利用不够,对其他省份的经验和做法研究不透,在优势项目引进方面找不到与客商的利益共同点,在利用与被利用、控制与被控制的博弈中缺乏话语权,处于被动状态。

五是考核办法不科学。在河南省政府制定的《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考核办法》中,由所规定的总量、效益、质量、进度、科技创新 5项内容,及营业收入、税收收入、投资强度、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占集聚区营业收入比重等 8项指标所构成的考核体系已比较完善,但该考核体系在考核引进项目的关联性、主导产业集中度方面存在明显缺陷。现实中整体上存在重项目数量、投资规模和进度,轻项目质量、项目关联性和产业升级实际效果的倾向。一些地市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甚至把通过环评作为对项目把关的底线。一些产业集聚区只是把“主导产业”停留在规划上,甚至认为既然有“主导产业”的说法就意味着可以允许那些非主导产业的项目存在。在一些地市,主导产业比较集中的产业集聚区只占1/3左右。一些地市的产业集聚区考核指标甚至仅有完成投资额、主营业务收入、融资规模几项数量指标。

二、河南省实现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目标紧密对接的路径选择

承接产业转移并不能天然地促进产业升级,关键在于对接,而要实现二者之间的紧密对接,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把握市场规律,形成与转出地企业的利益契合点

梯度转移模式的形成主要是市场规律发挥作用的结果,在梯度转移模式下,沿海地区鼓励转出的项目有些并不是河南省需要的,而河南省迫切要求引进的先进制造、高新技术等项目,不仅沿海企业没有强烈的转出要求,沿海省份的政府部门也不希望这类企业转出。产业转移的主体是企业,企业的突出特征是逐利性。认识转出地企业的逐利倾向及其现实利益需求,是引进目标项目的重要前提。[3]借鉴其他省份的经验,河南省应成立专门机构对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模式和企业的投资意向进行深入研究,在服务创新、区域合作战略、投资环境建设、全民创业和民营经济等方面采取有创造性的举措,将优良的软环境、低廉的交易费用、巨大的市场容量、丰富廉价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快捷便利的物流运输等方面作综合考虑,切实降低投资成本,保障投资效益,实现与沿海地区转出企业之间的利益对接。

2.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培育河南省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尽管承接产业转移对推进产业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培育省内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对推进河南省的产业升级具有更重要、更具战略性的作用。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是引不来的,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情况下搞大规模的产业投资无疑于在沙滩上建宫殿。通过省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增强相关产业的竞争力、增强对优势项目的吸引力才是一条自力更生之路。因此,政府部门应由特别青睐外资、过度依赖技术引进转向更多地关注本土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把完善区域自主创新体系,培育省内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河南省产业升级的最根本的措施。当前尤其是要在加大科技投入、鼓励企业成为研发投入主体、强化产学研联合攻关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3.重点打造软环境优势,着力吸引目标项目

当前,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面临诸多困难,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不仅发达国家开始实施引导产业回归政策,鼓励企业境外投资回流,国内沿海发达省份也鼓励企业就地转移,再加上中西部各省为降低投资成本而采取各种措施,使河南省面临的招商竞争更加激烈;另一方面,河南省在“特殊政策型”招商竞争中并不具优势,这不但是因为优惠政策容易被模仿,而且河南省的财力状况也不允许。同时,虽然河南省有一定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但随着国内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劳动力成本优势已被弱化。而基于资源的有限性和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需要,对大量占用土地、消耗资源的项目也不得不控制。因此,河南省应重点打造软环境优势,充分利用作为人口大省和经济大省的市场优势,结合河南省的产业优势以及产业升级的要求重点吸引两大类目标项目:一类是那些以降低生产成本和拓展市场为目标的劳动密集型项目;另一类是那些具有产业扩张、市场拓展要求,具有发展战略合作意向的大企业集团的转移项目。同时把资源导向型、高耗能、有污染的项目排除在外,以实现引进项目与产业升级目标之间的紧密对接。

4.形成互动协调的工作机制

要打破地 (市)、县 (区)的行政区域阻隔,在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选择等方面有进有退,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分工协作。主要实现以下四大目标:一是要避免河南省内竞争性招商和低水平重复引进,推动跨地市的特色组合和层次链接;要形成各个产业集聚区之间的产业层次性,提升专业化分工的效能。二是要通过完善利益分享机制,共享招商信息,形成意向性项目在河南省内合理流动的机制和平台,为引进项目找到最佳落户地。三是要在政府协调下实施同步、定点、定向招商。由一市一地承接单个项目,到产业集聚区、产业转移园区承接整体产业转移,再到城市群承接大规模产业转移。承接产业转移的水平越高,对政府协调能力的要求就越高,其时间要求也越紧迫。从目前看,对那些在当地已经形成专业化分工体系和产业配套体系、企业间高度依赖的行业,要吸引单个或几个企业离散转移,其难度是相当大的,即使勉强引进来了,由于失去了专业化分工优势和完善的配套条件,项目也很难存活。解决这一难题的办法是政府部门出面,协调一定范围内的地市、产业集聚区和产业转移园区与转出地产业全方位对接,实施同步、定点、定向招商。四是发展“飞地工业”,鼓励招商条件好的地市、开发区、工业园区或产业集聚区在区外“借地”搞项目,这样做既有利于解决工业核心地带发展空间日益缩小的困难,也可以为招商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市引进项目提供帮助。

5.创新考核评价体系

在 2010年的全国“两会”期间,有人大代表提议将结构调整目标纳入地方政府年度考核体系,从而形成必要的压力,解决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进展缓慢的问题。广东省在推动“双转移”的过程中,为了促进珠三角地区减少劳动密集型项目,也将人均 GDP增长率高于 GDP增长率 2个百分点的要求纳入年度考核体系,促使珠三角地区必须“腾笼换鸟”,将劳动密集型项目置换成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比较高的项目。考虑以上建议、做法及河南省地方政府工作考核评价体系的现状,要实现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的紧密对接,必须对现行地方政府工作考核评价体系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创新[4],不仅要考核各个地区包括产业集聚区在内的项目落地数量、招商引资规模、总投资规模、融资规模、GDP、主营业务收入等指标,还要考核能够反映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对接程度的相关指标,如招商项目的辐射带动能力指标、招商项目的关联性及主导产业集中度指标、产业链完备程度指标等。

三、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推进产业升级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1.优化产业集聚区建设

产业集聚区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建设180个产业集聚区无论对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还是对河南省的产业升级都绝对是一件大事,因此对产业集聚区建设的相关问题一定要慎之又慎,以避免出现重大失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出发,有两个问题要特别注意:一是要进一步优化产业集聚区建设规划。在产业集聚区建设过程中,要追求规模效应和整体竞争优势,要以能够做大、做好、做强为目标,对产业集聚区的数量要进行严格的可行性论证,在分布上不能高计划性安排和平均分配,要尊重市场规律,考虑产业发展基础,要集中力量分批推进,将有限的资金用于支持那些确有发展前景、比较成熟的产业集聚区。对那些产业基础差,主导产业不突出,发展前景不理想的产业集聚区应及时关停,以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二是对产业集聚区承接产业转移要进行阶段性设计。产业转移有自身的规律,一般是以生产制造企业转移为起始,然后是销售机构的转移,最后是研究开发机构和公司总部的转移。各个产业集聚区要增强追求自身产业发展方向和特色的韧劲,引进项目要与自身产业发展方向、产业升级目标密切结合,尤其是在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等方面要划分阶段,为后期的发展预留空间。

2.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

在河南省过去一个时期承接产业转移的工作中,基于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的紧迫感和建树政绩的需求,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往往高于企业,政府部门长期在招商大战中扮演主角,甚至利用行政权力督促企业参加各种形式的招商活动,硬性分配招商指标等。而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反而变成了配角,难以按照自身需求的内容、方向、时间自主开展资本运作和招商引资活动,甚至有一部分企业在政府组织的各项活动中为完成任务而采取各种应付策略,使承接产业转移的效果和推进产业升级的进度受到很大的影响。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按照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划定政府、市场、企业之间的权力边界,形成“政府服务和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为”的承接产业转移模式,要尽快把企业推向招商引资的前台,使企业能够依据技术进步、产品升级、市场拓展、品牌提升等各方面的实际需求,自主、高效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3.精心谋划项目,优化合作方式,增加合作中的主动性和话语权

要在掌握目标企业投资意向的前提下,协调河南省十大产业中的龙头企业和以这十大产业为主导产业的产业集聚区及园区与目标企业实行定点定向重点对接,主要采取建立境外专业招商工业园、共建产业集聚区和产业转移示范园区等合作方式招商引资。[4]如可以利用广东、深圳、苏州等地的工业园愿意在外共建园区的契机,争取他们与河南省合作共建产业转移示范园区。

为了解决与“大个”企业合作中出现的被利用、被控制的问题,有必要采取以下五方面的措施:一是避免引进垄断性强、排他性强的项目,以形成引进项目之间的竞争局面,为掌握主动权提供可能性。二是避免引进“游牧型”项目。要保障引进的项目与河南省原有的产业链紧密衔接,形成根植性,使引进项目在河南省真正落地。三是充分利用河南省现有配套能力,重点引进河南省已经具备一定技术优势和产业基础的项目,形成河南省现有企业与引进企业之间的协作性竞争机制,在竞争中增强主动性,增加话语权。四是重点引进带动性强、辐射作用大的“种子”企业,引进一个项目,有可能跟进多个项目并带动本地多个企业,以更好地增强相关产业的竞争力。五是引进企业与引进技术、管理、人才并重,引进与消化、吸收、创新并重。特别应加强对引进项目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使引进项目真正为我所用、为我所有,并形成自主创新的产品乃至著名品牌。

4.实施产业链招商,培育产业配套协作体系

产业链招商是指围绕一个产业的主导产品及与之配套的研发设计、原材料、辅料、零部件、包装、销售、物流等环节吸引投资,形成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的一种招商方式。这种招商方式在满足产业发展关联性需求、促进产业集群形成、完善产业配套协作体系、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从河南省实际出发,开展产业链招商应注意以下四个问题:一是要加强对产业技术路线的研究,了解产业发展趋势,全面把握市场需求,科学选择目标产业,避免盲目跟风。二是要全力培育产业链招商主体。要培育好现有重点骨干企业,提升其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促进国际化运作,密切与产业链中其他中小企业之间的联系。三是要注重产业链的完整性,有针对性地引进缺失链条,补强薄弱链条,提升关键链条,特别要注重对研发设计、核心零部件生产等环节的引进。四是要围绕目标产业整合科研院所、信息服务、物流网络等各种资源,建立完善的技术支撑平台,以及人才、融资、生产性服务、产权保护、产权交易等方面的保障服务体系。[5]

[1]任晓莉,朱杰堂.提高河南经济外向度的对策建议[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8(2):6.

[2]钟培武.产业转移与中部地区招商引资模式转换分析[J].河南社会科学,2008(6):156.

[3]田丽敏,谭力文.产业梯度转移与中国西部地区产业升级——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的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 ,2010(3):164.

[4]李剑力.基于创业理论视角的河南省优势工业竞争力比较分析 [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97.

[5]梁丹.金融危机背景下推进河南产业升级的对策研究[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0(1):68.

F127

A

1009-3729(2010)05-0113-04

2010-09-16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09CJY006);2010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课题 (B304)

梁丹 (1963— ),女,河南省邓州市人,河南行政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产业经济。

猜你喜欢
招商河南省升级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招商合作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园区项目招商
持续加持自由流,招商华软又添科技“神器”
回暖与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