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翀 杨亚达
淘汰落后钢铁产能,进行结构调整是当前我国钢铁工业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之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虽然对我国钢铁工业发展造成了较大冲击,但也为我国钢铁工业进行深层次调整提供了契机。从当前钢铁工业的现状出发,探讨当前我国以钢铁工业淘汰落后、结构调整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更好地提出解决问题的主要对策和措施,以期为我国钢铁工业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钢铁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钢铁工业在快速增长的同时, 由于受体制和机制不完善的影响, 粗放型特征非常明显,盲目投资问题较为严重。为此, 国家对钢铁行业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出台以及国家发改委《关于控制钢铁工业总量淘汰落后加快结构调整的通知》的颁布,有力的加大了对钢铁工业发展宏观调控的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钢铁产能过剩所导致的后果仍较为突出,淘汰落后钢铁产能,进行结构调整已成为当前我国钢铁工业最重要的紧迫任务。
为实现我国“十一五”规划节能减排的目标,到2010年前, 我国钢铁工业要淘汰落后炼铁能力1亿吨,炼钢能力5500万吨,淘汰300立方米以下的高炉。关停和淘汰落后产能, 对于大力调整产品结构、企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提高我国钢铁工业国际竞争力, 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实现“ 十一五” 节能减排目标,实现我国钢铁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钢铁工业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和结构调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体现。
我国是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粗钢产量连续13年居世界第一。2000以来,我国粗钢产量年均增长21.1%。2008年,粗钢产能达到6.6亿吨,粗钢产量5亿吨,占全球产量的38%。钢铁产品基本满足了国内需要。虽然钢铁工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钢铁工业长期粗放发展积累的矛盾日益突出,产能过剩的矛盾在进一步加剧。具体表现在:一是盲目投资严重,产能总量过剩;二是创新能力不强,先进生产技术、高端产品研发和应用还主要依靠引进和模仿,一些高档关键品种钢材仍需大量进口;三是产业布局不合理,大部分钢铁企业分布在内陆地区的大中型城市,受到环境容量、水资源、运输条件、能源供应等因素的严重制约;四是产业集中度低,粗钢生产企业平均规模不足100万吨,排名前5位的企业钢产量仅占全国总量的28.5%;五是资源供给和环境容量难以支撑;六是行业恶性竞争已经出现。
从当前面临的形势看,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很多行业受到了影响,我国钢铁行业也受到较大冲击,出现了产需走势下滑、价格急剧下跌、企业经营困难、全行业亏损的局面。换个角度思考,这也是我国钢铁工业经历了长期粗放型快速增长之后,必然要进行一次深层次大的调整,按照《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战略调整优化钢铁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加速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然而,总体来看,我国现阶段城镇化、工业化步伐仍在加大,国内需求潜力巨大,钢铁工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较大改变,淘汰落后产能、进行结构调整进程中的困难重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市场需求预期过高,钢铁总量仍在继续扩张
近几年来(国际金融危机之前),钢铁工业的快速扩大产能,既有我国加快工业化进程客观需要的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连续几年过度膨胀,经济偏快增长拉动有关,市场需求具有阶段性虚增的成分。虽然钢的生产能力超过了6亿吨,但社会上一些缺乏科学论证、片面强调人均消费水平,钢材需求量不断调高的舆论还在误导社会投资行为。一些地方和企业也以此为依据,不顾总量过剩,仍在扩大产能。
2.利用市场机制淘汰落后难度加大
前几年,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国际钢铁市场需求回升,我国钢铁产品出口大幅增加。国内需求也处在高位,大中小企业均有利可图,生产能力全面发挥,使原先设想的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主要发挥市场作用的想法明显受阻。而采用非市场手段,关闭落后企业带来的人员下岗、债权债务等问题,稍有不慎,又有可能引发社会的不稳定。同时,淘汰落后,又会减少地方财政税收,降低政府扶植转产、安置人员能力等,淘汰落后难度加大。但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外钢铁市场需求发生逆转,我国钢铁工业受到严重冲击,但这也为钢铁工业淘汰落后、结构调整提供了机遇。
3.钢铁产业集中度较低,企业联合重组进展缓慢
目前我国排名前10 位的钢铁企业钢产量占全国的比例仍低于50%,虽然近几年来,我国钢铁企业重组有所动作,但总体看,重组的步伐进展缓慢,有的尚未资产重组,有的处于“联而不合”的状态。究其症结,既有体制、管理机制等原因,也有认识上的问题。国内企业间并购价格上无优惠,而且一些地方还将原本已经剥离的社会负担作为并购的附加条件,这与外资并购享有的不同待遇,也阻碍了国内钢铁企业联合重组的步伐。因此,要加快机制改革,理顺关系,为钢铁企业联合重组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4.钢铁产业布局的调整和优化进展不快
《钢铁产业发展政策》 已明确提出, 要通过建设临海大型钢铁基地, 淘汰内地落后产能, 以优化钢铁产业布局的战略举措,但由于为避免当前产能过快增长, 国家放慢了临海大型钢铁基地的审批和建设进度。其实,我国淘汰落后钢铁产能关键需要利用市场机制,鼓励技术进的钢铁产能加快发展, 无须用计划经济情况下供需平衡的思维模式过分强调钢铁产能过剩的负面效应, 否则, 不但会贻误淘汰落后产能的有利时机, 而且客观上将起到保护落后产能的作用, 进而有可能成为先进、 优势产能增长的障碍。
5.淘汰落后钢铁产能的阻力依然很大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明确要求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后能力,但实际上受市场拉动, 一些地方为了避免落后能力被彻底淘汰,由地方批准或企业自主建设,将本应属淘汰的300立方米以下的高炉改扩建为300立方米以上,将20吨以下转炉、电炉改扩成20吨以上的现象比较普遍,这些落后产能的改扩建,大多仍属于较低水平技术装备的重复建设,对降低消耗和改善环境并没有大的作用,地方上单纯淘汰落后产能的动作不大,从而引发新一轮的低水平扩张。为何淘汰落后钢铁产能如此困难?究其原因, 一方面淘汰落后钢铁产能触及到地方税收、财政和就业等方面的利益, 另一方面目前国内还缺乏对于落后产能有效的淘汰机制。
尽管国家对钢铁工业的宏观调控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上述问题若不及时彻底解决,我国钢铁工业就有可能再次丧失由大转强的战略机遇。控制钢铁工业总量、淘汰落后、加快结构调整,必须以法律为依据,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手段,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建立长效机制,实现钢铁工业平稳发展。主要的策略有:
1.政府层面上应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宏观政策的规划指导
第一,政府应着力市场需求供给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造成钢铁工业盲目投资,淘汰落后难度大根本原因在于过热的市场需求,国际金融危机虽然对我国钢铁工业也产生了较大冲击,但同时也为我国钢铁工业淘汰落后、进行深层次结构调整优化,提供了战略机遇。政府应抓住这一有利机遇,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合理引导市场需求结构,有效控制市场供给,抓住机遇自然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加快结构调整进程。
第二,政府应采取经济的、法律的、技术的手段, 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措施, 抑制盲目发展及低水平重复建设。具体策略有:①完善市场经济制度, 真正地发挥市场的自动调节功能, 使各企业自由竞争, 优胜劣汰;②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 认真落实产业政策,严格控制钢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及时发布相关行业市场供求和在建能力的情况, 引导地方和企业的投资方向;③抓紧制定并完善行业准入的技术、 质量、 环境、 安全、 能耗等标准, 严格市场准入制度;④实行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 强化对土地使用的审批和监督, 清理和整顿各类落后产能的企业;⑤加强信贷管理, 规范审贷程序, 强化信贷审核, 从严控制贷款。
第三,政府在钢铁企业重组并购整合中应发挥重要作用,在宏观政策上支持钢铁企业淘汰落后、联合重组工作:①扶持国内特大型企业按规划重组发展;②政府要帮助中小钢铁企业加快并购整合步伐;③国家税收政策应向并购发展的优势企业倾斜;④国家金融政策要进一步鼓励银行增加金融产品及进一步开放国内钢铁资本市场解决并购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2.产业层面上应合理调整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
第一,合理调整钢铁工业布局结构。钢铁产业应按照《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及《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要求,综合考虑矿产资源、 能源、 交通运输、 环境容量、 市场分布和利用国外资源等条件, 原则上不再单独建设新的钢铁联合企业, 新增能力要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相结合,有增有减。重要环境保护区、 严重缺水地区、 大城市市区, 不再扩建钢铁生产能力;现有企业也要结合组织结构调整实施压缩和搬迁,以适应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需要。通过布局调整,使我国钢铁工业逐步由“ 资源型”、“ 城市型” 向“ 临海型”、“ 环保型”转变。
第二,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加快企业联合重组。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钢铁产业集中度提高有助于钢铁企业实现规模经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助于加速钢铁工业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升级钢铁产品结构,减轻环境压力;有助于规范钢铁行业秩序,避免过度竞争;有助于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加强分工协作。我国钢铁产业要通过联合重组,淘汰落后方式, 以技术装备先进的特大型优势企业为龙头, 推进跨省市、 跨地区联合重组。加快钢铁行业结构调整步伐, 使生产力布局更加合理,促进产业升级, 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新建大型钢铁企业应向沿海转移, 利用地域优势, 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 开拓两个市场, 提高国际竞争力。
3.企业层面上应着力于产品结构改进,不断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第一,调整企业产品结构, 增加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产品。目前我国企业很多还是习惯于围着国内市场需求转, 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由于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阶段, 建筑用低档钢材仍占很大比重, 高科技、 高附加值、 高效耐用钢材偏少, 代表钢铁工业技术水平和钢材消费层次的板带比较低。我国目前大量的高附加值产品,如冷轧薄板、镀锌板、 不锈钢板、冷轧硅钢片等高附加值产品还需要进口。所以,我国钢铁企业, 应该在继续搞好按国内市场需求调整长短线产品结构的同时, 通过技术创新和自主开发努力增加高附加值、 高效耐用钢材,把优化钢材品种结构,扩大紧俏产品生产,提升钢铁产品档次作企业的战略任务。今后我国钢铁工业产品结构调整的方向是淘汰落后的叠轧薄板、 热轧硅钢片和质量低劣的建筑材, 而以热轧板、冷轧板、不锈钢板、镀层板、冷轧硅钢片和高速铁路用钢轨及满足机械、军工、汽车等行业需要的特殊钢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效耐用钢材为主。
第二,不断提高钢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钢铁工业技术进步,深化产业技术结构调整。目前,从整体上看我国钢铁企业技术层次和装备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由于我国钢铁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不足(全国重点钢铁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不到销售收入的 1%), 科技成果转化与企业技术改造结合不紧, 整体创新能力不强, 特别是在一些关键品种、关键技术与重大装备研究制造等方面的能力较弱,如轿车面板、电冰箱面板不锈钢冷轧机组和冷轧硅钢片机组等重大装备的核心技术。所以,一方面,企业一定要把深入技术装备结构调整, 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作为关键环节抓住不放,加大对技术创新资金的投入,应当设立钢铁企业的技术研发中心,开展研究与开发。 以技术创新、 技术集成、 技术综合优化为工作目标。开发出高科技含量、市场竞争力强的新产品。另一方面,应充分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企业,就像鞍钢那样, 虽然是建厂多年的老企业, 但由于重视对老企业进行改造, 不断引进新技术, 强化自主开发, 更新设备工艺, 使老企业旧貌换新颜, 许多技术装备和产品也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