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虎保
(抚州市临川区水利局,江西临川 344100)
2009年 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这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全国发展大局、统筹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是引领江西长远发展、惠及全省人民和子孙后代的龙头工程,也是中央交给江西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的光荣使命;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完全符合江西实际,是坚持市场取向,优化资源配置,参与经济大循环,实现江西在中部崛起的科学选择。抚州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加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是将抚州经济纳入全省总体规划和布局的必然要求,也是抚州摆脱困境,追赶周边,图强振兴的现实途径。作为水土保持部门,在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确保温总理提出的“保持鄱阳湖一湖清水”的目标实现方面有着重要职责。
深刻理解和把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本质内涵,是全面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按照国务院的批复,我们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本质内涵概括为: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在发展中保护生态,在保护生态中加快发展;目标是立足江西实际,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
水土保持是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基础,不搞好水土保持,生态经济区难以形成,即使一时建好,也无法长久保住;水土保持是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实施工程技术、生物技术,美化山水田林路,实际上就是在生态经济区里栽树种草美化环境。生态经济区建设是水土保持的目的,人们通过水土保持保护自然、改造自然的根本目的是利用自然、欣赏自然,建设美好的家园;生态经济区建设是水土保持的最终保证,只有将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才能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土保持才有投入保证,水土保持才能真正实现;生态经济区建设为水土保持开辟了新的途径,由于生态经济区建设实行总体规划、总体设计,投入主体、管理主体、发展主体全部到位,工程措施、生物措施、自然修复三轮驱动,从总体上涵养了水土,扩大了水土保持的覆盖面,与此同时,也将探索水土保持新机制、新模式和新途径。
综上所述,水土保持是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切入点,只有搞好水土保持,生态经济区建设才有物质基础和运行载体。与此同时,随着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稳步、精心实施,水土保持将会成为人们更加自觉的行动。“花开朋友来”,“园景满目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美丽景色,会吸引四方来客,人们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陶冶性情,回归自然,返璞归真。
抚州位于江西东部,农业比重大,生态资源好,文化底蕴深,地缘优势强,建设生态经济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是经济区域优势明显。东邻闽台,南通粤港,北连省会,与沪浙相近,处于东南沿海经济带辐射的前沿和东西部地区经济联系的过渡带,是西部的东部,中部的前沿,农业、旅游业、劳动力等资源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互补性强,参与其产业分工和布局的可能性大,市场前景乐观。二是地理构造独特。东南三面环山,地势南高北低,峰峦叠嶂,境内以丘陵山地为主,岗地、谷地广布,河谷平原开阔,抚河水系网及全境,构成了较为完整的生态系统。
三是生态环境优越。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土质肥沃,植物生长期较长、更新力强,森林覆盖率高,自然生态环境人为破坏少,生物资源丰富,有不少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和动物,在宜黄和乐安两县已发现珍稀濒危动物华南虎的踪迹;生态旅游资源众多,灵谷峰、麻姑山、军峰山、岩泉林场、洪门水库、潭湖水库、麻沅水库、观音山水库等均拥有较高的生态旅游价值,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和生态旅游潜力巨大。
四是特色产品众多。南丰、广昌、崇仁、临川分别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蜜橘之乡”、“中国白莲之乡”、“中国麻鸡之乡”、“中国西瓜之乡”,南丰蜜橘,临川西瓜、芦笋,广昌白莲、泽泻,东乡华绿蛋,金溪蜜梨、黄栀子,黎川食用菌,南城麻姑米粉,淮山、崇仁麻鸡,乐安豌豆,宜黄粉丝、霉豆腐等产品享誉中外,为开发绿色有机食品和生态旅游产品创造了有利条件。
五是文化底蕴深厚。抚州自古就有“才子之乡”、“文化之邦”的美誉。经千年岁月孕育生成的“临川文化”,使历代才子辈出、俊彩星驰,“唐宋八大家”抚州就有两家,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在临川家乡写就了历史名篇——“临川四梦”;中国古代舞蹈活化石——“傩舞”和地方戏劲旅——“抚州采茶戏”蜚声中外,袭而不衰,这些都为发展文化旅游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只要我们发挥传统优势,进一步搞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牢固确立“生态立市、绿色兴市”的发展战略,生态经济区建设就会结出累累硕果。
抚州市水土保持工作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国家重点治理工程为切入点,实行山、水、田、林、路、草统一规划,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发展势头良好。
(1)水土保持成绩斐然。认真实施了国家和省重点工程项目,2006—2009年,共投入水保资金 9 968万元,其中中央、省投资 5 723万元,地方配套 2 876万元,社会投入 1 369万元,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373.71 km2。通过治理水土流失,大大增强了抚河流域及各小流域的蓄水保土能力,增强了防洪减灾能力。据统计,全市已建各类水土保持工程 1 014座,每年可拦蓄地表径流 23.41亿 m3;重点治理的 102条小流域,水旱灾害程度比治理前降低了约 30%,成灾面积减少 54%以上。
(2)生态环境得到改观。近年来,共封禁治理 4.94万 hm2,水保造林 47.05万hm2,种草 0.39万 hm2,开发建设经济果木林5.73万 hm2,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 61%;有 3条小流域被评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十百千”示范样板,建成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示范区 7个,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广昌县牢固树立“生态立县、水保强农”宗旨,管好用好全国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资金,认真搞好抚河流域源头的环境治理,大力实施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2006—2009年重点治理小流域人均收入年均增长近300元,先后被评为全省、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县。
(3)水保产业发展迅速。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特点,大力发展水保产业,做到治理一片、成功一片、见效一片,以产业壮大促进水保事业发展,以经济效益带动生态效益,努力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相统一。全市共形成水保产业 9项,创办水保经济实体 52个,开发基地 62个,开发治理面积达 2.71万 hm2,年创产值 3 752万元、利税 657.39万元。
(4)生态经济区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生态经济区建设按照“生态立市、绿色兴市”的要求,突出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这两个重点,认真搞好规划,积极开发资源,努力宣传品牌,取得了可喜成绩,迈出了坚实步伐。到目前为止,全市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1处(乐安流坑古村),建成了临川温泉风景名胜区,建好了资溪马头山、黎川岩泉、宜黄华南虎等 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南城麻姑山、广昌盱江森林公园,建成王安石纪念馆、汤显祖文化艺术中心、舒同纪念馆、“千古一村”流坑、法水温泉、金山寺、疏山寺、曹山寺等旅游景点 20多处;成功举办了南丰蜜橘节、广昌白莲节,开发了万亩橘海旅游休闲、“赏百里莲乡,品莲乡文化”旅游和太极岩农家乐旅游项目;组建旅行社 10家,拥有三星级宾馆 12家、旅游涉外饭店 36家和旅游汽车公司6家,并精心编制了临川古文化精品旅游线路。仅 2009年“五一”和“十一”期间,全市就接待游客 32.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8 288.69万元。
(1)全市水土流失状况依然严峻。据卫星遥感测定,抚州市现有水土流失面积 4 920.73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 26.2%,比全省平均数高出 5百分点,属于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全市每年流失泥沙 1 294.4万m3,极大地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也给我市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带来相当的难度。
(2)边治理边破坏现象仍然存在。一些山丘矿山开采、公路修建、开山采石、挖砂取土、毁林毁草、开垦土地、乱砍滥伐导致了新的水土流失;掠夺式、粗放型的农牧业生产方式导致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加剧;对城市建设和城乡结合部的水土保持工作重视不够,造成城市生态环境恶化,这些都与我市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格格不入。
(3)全民水保意识有待加强。一些地方和部门,水土保持工作仍未列入议事日程,重经济、轻环境,重建设、轻生态,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甚至不惜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经济发展的现象仍然存在。大多数群众的水保观念淡薄,对水保了解不多,关心不够,支持很少。这说明我们的水土保持和生态经济区建设仍然缺乏稳固之基。
(4)全市生态经济区建设相对滞后。与国内、省内众多地区相比,我市生态经济区产业规模小,结构单一,产品优势不突出,产业组织发育程度低,精品项目不多,生态建设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大大制约了生态经济区建设。
坚持“生态为根本,资源为基础,山水为主线,开发为核心,效益为目标”的原则,充分依托抚州自然环境良好、生态环境宜人、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围绕“突出特色,调整结构,培育精品,打造品牌”的思路,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积极发展农业观光、温泉度假等特色专项旅游,完善提高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旅游,丰富我市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内涵。
认真搞好全市水土保持总体规划,针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治理措施,加快生态建设和保护进程。对水土流失轻微地区、重要水源型水库库区、抚河源头地区实施封禁保护,促进大面积的植被恢复,确保到 201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 68%。继续实施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山、水、田、林、路、草统一规划,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保土耕作措施有机结合,发展生态经济,恢复和建设良好生态环境。认真抓好绿色通道、退耕还林、国家生态公益林工程建设,把公路、铁路沿线建设成为绿化线、风景线、致富线,建设成为抚州生态环境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加强对马头山自然保护区、岩泉自然保护区、华南虎保护区珍稀濒危物种和野生动物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督管理,挂牌保护古树名木,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认真搞好旅游景区的造林绿化,力求突出主题和个性,收到成林、成丛、成荫、成景、成境、成趣之功效,表现出景景不同、季季不同的景象,提高景观和生态环境相映成趣的效果,努力实现抚州山川秀美。在开发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农业观光景点时,始终强化资源保护、环境保护意识,确保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利用,真正做到美化山川河流与开发风景旅游区相结合。
搞好水土保持、加快生态经济区建设,关键在于机制创新。必须始终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不断推进经营体制创新、投融资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加快水保产业形成,促进生态经济发展,以经济效益促进生态效益,从而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
一是创新经营管理体制。认真总结近年来我市小流域治理的先进经验,大力推广“股份制”和“公司 +农户”等模式,积极鼓励“政府牵头、农户承包”的经营管理模式,力求以灵活、全新的经营机制,确保全市生态经济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力求到“十一五”期末,全市特色农产品上档次、上规模。与此同时,还要重点扶持绿色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延长水土保持产业链。
二是创新投融资体制。努力拓宽资金渠道,建立政府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利用外资、群众投资等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资格局。通过“国家财政拨一点、地方财政给一点、按政策法规收一点”的办法,建立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的发展基金,确保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积极探索政府推动和依靠市场机制推动相结合的办法,出台优惠政策,调动广大群众、专业大户和各行各业参与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土地流转政策,使土地向开发大户集中,向生态产业集中,向生态经济区集中。按照谁投资治理、谁开发受益的原则,进一步制定和落实“四荒”资源治理开发的优惠政策,加快“四荒”拍卖、租赁、承包和股份合作治理的力度,明晰所有权、放开治理开发权、拍卖使用权、搞活经营权,并允许使用期内依法转让和继承,吸引社会各方面的资金投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对发展生态产业的还要减免相关税费。同时,推出一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旅游开发的精品项目招商引资,通过优化投资环境、制定优惠政策,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吸引外资参与我市的生态建设,确保“十一五”期间我市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有一个较大的投入。
三是创新科技。建立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新机制,加大对水土保持实用技术的研究,力争每年都有几项新技术应用到我市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中。围绕水土保持主导产业,重点推广南丰蜜橘特早、特香、特抗、特甜母本园技术,广昌白莲航天育种技术和黄栀子太空育种技术,真正提高我市水保产业的科技含量。
搞好水土保持、加快生态经济区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水利、林业、农业、发改等多个部门,这些部门围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都有各自的治理资金。目前,我市开展的治理开发项目有国家专项资金 6 000多万元。对于这些资金,我们要用足、用好、用活,促其发挥最大效益。
一是要共振共为,合力治理。采取政府牵头、部门联合方式,把资金捆绑起来集中使用,使各部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力治理水土流失,充分发挥整体功能和整体效益,使治理后的小流域达到“一山乔灌草、一河清泉水、一条经济带、一个产业链、一道风景线”的治理目标。
二是明确资金投入方向和重点。当前要围绕我市水保产业和生态旅游经济的发展,着力搞好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重点把资金投向生态果业、绿化苗木、观赏花卉、水保经济作物、优质森林产品等绿色产业的开发。
三是要狠抓资金管理。大力推行报账制管理,杜绝资金截留和挪作他用,强化资金监督管理,确保资金充分发挥效益。
一是大力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环境保护意识。目前,我市各级领导干部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还不强,少数地方领导甚至存在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只顾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的短视行为。应切实采取措施,使他们牢固树立“保护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环境也能创造生产力”的观念,真正把水土保持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到实处。
二是切实加强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领导。建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市、县、乡三级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党政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充分发挥政府的协调职能,理顺并协调好部门与地方、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促使组织者、管理者、实施者各就其位、各尽其责,保证工作有序开展,杜绝长官意志和短期行为。
三是进一步增强全民的水土保持意识。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广播和广告牌等宣传工具,从战略高度广泛深入地宣传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加快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巨大效益,使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真正关心、支持水土保持与生态经济区建设。当前要重点抓好示范小流域户外教育点和科技推广示范园等几个农业观光旅游示范项目,大力宣传水土保持与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典型经验及效益,增强全民的水土保持意识和参与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