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举 关长彤 邹文艳 华井霞 赵立梅
(吉林省乾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乾安 131400)
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整体素质、效益和竞争力。目前,虽然该县的农业生产有了较快发展,粮食产量不断增加,农民的收入得到了一定提高;但是,纵观全县农业生产全局,还存在着诸多影响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主要表现为:一是气候条件严重影响农业生产;二是农业生产投入制约着农业生产发展;三是农田基础设施薄弱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四是中低产田面积大,影响粮食产量的提升。所以,该县的农业生产不容乐观,我们更应清楚地认识到诸多影响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
集约经营的目的,是从单位面积的土地上获得更多的农产品,不断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了充分发挥现有耕地的利用率,让农民真正实现致富的目标,逐步改变现有的土地经营模式,实行土地集约化经营。具体说土地规模经营模式主要采取以下三种:一是通过流转经营权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即原承包农户将土地经营权有偿流转出来向大户集中,形成几百亩到几千亩不等的规模经营。二是建立股份制合作社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或公司,土地交由合作社或公司经营,农户按股份从土地经营盈利中分红,从而形成规模化经营。三是大面积租赁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主要是个人、经济团体或外来企业成片租赁土地,建立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形成规模经营。2009年,该县在每个乡、镇、园区建设1个占地50hm2以上的新型的土地经营创新组织(一定经营规模的种植大户、公司或特色农业生产基地)。通过创新经营组织,不断提升粮食规模种植水平,提高粮食产量和经营效益。做到乡乡有典型、村村有模式,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让百姓看到农业的发展前景和早富快富的方式和模式。在实施中要做到“五统一”,即统一购种、统一投肥、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有效降低农业生产经营的成本;有利于该县在农业生产中实施机械化生产;有利于新的生产技术以及科学技术的运用。到2012年,该县土地集约化经营组织达到100个,经营面积达到1万hm2以上。
乾安县水资源短缺,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频繁,特殊的县情、复杂的水情决定了乾安县农业生产必须走灌溉农业、节水农业的道路。“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是对水与农业关系最简要、形象和真实的描述。在该县有三种节水种植模式:一是玉米大双覆。以抗御自然灾害为主,充分发挥玉米覆膜技术的保水保肥、提高地温、边行效应等作用。以赞字乡、严字乡、安字镇、所字镇、水字镇、道字乡为重点,推广玉米大双覆种植模式,辐射带动全县粮食生产。2009年推广面积达到8000hm2,2010年推广面积达到1.2万hm2,预计2011年推广面积达到1.6万hm2,2012年推广面积达到2万hm2。二是玉米膜下滴灌。以节水灌溉、设施农业为主,发挥玉米大双覆的高产优势,配套滴灌设施,节本增效。以让字乡、鳞字园区、赞字乡为重点,加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节水灌溉,主要推广膜下滴灌技术。2009年推广面积400hm2,2010年推广面积达到1600hm2;预计2011年推广面积达到2133hm2,2012年推广面积达到2667hm2。三是全程灌溉。以节水灌溉、设施农业为主,配套滴灌设施中的主管道和支管道,在没有条件覆膜的地块,干旱缺水时可随时灌溉。可在全县大面积推广。
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环节,是缩小城乡差距、工农差距、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党中央的号召,也是农民的意愿。
一是中央的一号文件提出把发展现代化农业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并把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环节列为“三个提高”之首;二是国家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三是2004年颁布实施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管理走上了有法可依、规范有序的法治轨道。
一是农民对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认识程度高,购机用机的热情高;二是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农民收入渠道不断拓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2008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200元,购买农机的实力不断增强;三是我县的地域广阔,耕地面积多,常年播种面积在225万亩,适宜机械化作业的面积占90%以上,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潜力巨大;四是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速度明显加快,2008年全县劳务输出4万人次,农村土地向种养大户集中已成为大势所趋,为发展农业机械化提供了适度规模经营的条件。
一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扩大了生产规模,突破了人力、畜力的限制;二是让更多的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从事其它产业经营,扩展了收入渠道;三是能够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机械化能够节本增效,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和资源的利用率;四是实现了农机与农艺的结合,是推广应用先进农业科技的桥梁和纽带;五是机械化作业本身就是一项拓展收入空间的新兴产业。为实现我省增产百亿斤粮食的建设目标,结合现阶段我县农机装备水平结构和制约粮食生产能力提升的技术装备情况,2009年建设农机示范村达到40个,2010年建设农机示范村达到60个;预计2011年建设农机示范村达到80个,2012年建设农机示范村达到100个。使示范村总面积达到2万hm2以上,实现在粮食作物耕、种、收等主要生产环节中全程机械化,提高农业机械化耕作水平。到2012年使该县拖拉机保有量5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达到5000台,农业机械化耕作水平达到65%以上。
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要达到的目的,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龙头带动和科技进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农村经济的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农业产业化的目的之一是使农民真正得利。实行产加销一体化,使农民不仅获得生产环节的效益,而且能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从而使农民富裕起来。实行农业产业化还会使土地产出率和农产品转化为商品率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农产品的生产与市场流通有效地结合起来,以“龙头”企业来内联千家万户,外联两个市场,从而引导、带动、辐射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并且建设一批主导产品、“龙头企业”、服务组织、商品基地。目前,乾安县农业产业化刚刚起步,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还显得十分虚弱:一是农业标准化产业基地建设滞后,规模效益不明显。二是农产品加工业龙头企业少,带动能力弱。三是产业化资金投入明显不足,产业启动速度慢。四是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还未形成规范、完善的产业化技术服务体系。
针对乾安县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发展中,应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支持农业科技项目,加快推进农业技术成果的集成创新和中试熟化。
二是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积极探索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形成以技术指导员为纽带,以示范户为核心,连接周边农户的技术传播网络。继续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改善推广条件,提高人员素质。推进农科教结合,提高基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三是大力推广节约型农业技术。要积极开发各种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使用效率。扩大测土配方施肥的实施范围和补贴规模,开展土地深松、化肥深施、秸秆粉碎还田等农机化技术和矮棵经济作物垄沟间种玉米栽培技术推广,加快普及农作物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
四是完善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农业,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加强信息建设,建立起县、乡、村三级农业信息网络服务平台。
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紧密联系现阶段农业发展实际,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己任,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坚定信心,扎实苦干,奋力开拓,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