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利,胡文华,张金凤
(牡丹江医学院社科部,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医学伦理学教学案例选择的新视角
张永利,胡文华,张金凤
(牡丹江医学院社科部,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突破教学案例选择的局限性,选用医学领域外的热案类比法授课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医学伦理学;医学伦理学案例;新视角;伦理道德;医德
医学伦理学案例教学是通过对教师选取的典型的、适当的案例进行分析,在道德层次培养学生的道德决策能力、伦理道德情感,使他们逐步形成发自内心深处的高尚道德情怀。[1]但选用的案例都是本课程所涉及的领域,具有局限性。笔者在今年的医学伦理教学中打破了这一潜规则,有意尝试用社会热点问题讲解,这一类比法授课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内化了医学生的医学伦理学理论知识,外化了医学生对医学现象的分析能力,增强了医学生学习医学伦理学的积极性。现就这方面体会谈谈,供同仁们探讨。
2008年12月9日8时26分,企业员工王腾业携带的黄金(用小纸箱包装)被40岁的深圳机场清洁女工梁丽当成是别人丢弃的物品捡到自己的清洁车上,然后推到距离现场79米远的公共厕所旁,托人放入厕所内。14时,梁丽再用自行车将小纸箱推回距离候机楼两公里外的自己家中。4个多小时后,警察来到梁丽家中,梁丽交出物品。随后,她被警方带走。在这10小时之内,梁丽完成了人生中落差最大的角色转换:从一名清洁工到一名囚徒。[2]“梁丽”案一经发生便在媒体和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尤其是在定罪量刑法律层面引起了社会热议。
多年来,为了调动医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医学伦理学课程的实效性,医学伦理学教育工作者不断地进行探索,但医学生并不完全“买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究其原因,是教育工作者对医学生的“心理语言”了解不到位。课堂理论与社会现实之间的不一致,导致医学生对医学伦理学的学习出现这样的怪象:课程不解——困惑——寻求答案——失望——不感兴趣——抵触。
“梁丽”案的出现正好解决了医学伦理学课堂理论与社会现实存在的不一致性,解答了医学生的不解与困惑。“梁丽”案虽不是医学领域的案例,但两者的切入点是一致的,从而打破医学伦理学选择案例的局限性,增强了医学伦理学理论的说服力。为什么这样说呢?梁丽的事情能发展到今天,缘于平常对自己的行为要求不严格:机场明确规定无论捡到什么,哪怕是废弃物也要交公,但梁丽并非如此,就算梁丽不知道是300万黄金饰品,但捡到东西要交公还是应该知道吧?这件事情具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所以社会公众同情声多,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公众也是对自己类似行为的一种认可。“梁丽”案道出了德育工作困惑的拐点,淡忘了古训“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心存侥幸,做事时迷失自我、忘记原则,最终导致了“占小便宜吃大亏”的结果。继而联系同学日常学习生活,也有相似的情况,如考试作弊。再进一步,就能联系到医疗服务中的红包现象,由于某些因素的存在,使本不应该出现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了,进而有人在前些年提出红包合法化的谬论。这些事情本质都是一样的。为了美好的将来,医学生们一定要认真扎实地学习医学伦理学理论知识,把医德理论贯彻到实践当中去。
为了引发医学生潜道德意识中的耻感能力,增强医学生医学伦理理论学习的热情,适度引入医学领域外的社会热案,增添了医学伦理学教学效果,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
知耻是人类良知起源的一个重要源泉,医伦耻感对于医德的养成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医学领域,耻感是医务人员内在的伦理底线,是建立医德的良心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说,耻感是伦理标准和道德准则的基础,耻感淡化的最终结果就是无耻,就会导致社会道德水准降低,伦理底线就会被突破。[3]医伦耻感是一种积极的道德情感,易与医德理论现实世俗伦理产生共鸣,为抵御不良医疗风气筑起一道道德防线。
国医关幼波说,“‘1’是健康,婚姻、事业、金钱就是后面一个又一个的‘0’。健康这个‘1’在的时候,后面的‘0’越多,你的人生越丰富,而前面这个健康的‘1’一旦不在了,你后面的‘0’再多,人生也只有一个‘0’。”那么指导医学生做人做事的医德理论就是人生事业的正负号。医务人员为人类的健康提供保证,医学生要时刻牢记“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责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大学时期是形成人生观的关键时期,应努力学习医德理论,杜绝腐朽世俗论调,时刻以完善自我、储备自我为目的去开阔视野增长才干。
在授课中不仅要联系医学领域中正反两方面事例,也要联系医学领域之外的事例,用相通的德育理论分析事例,加深医学生对医学伦理学理论知识的认同感,运用医学伦理学理论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剖析,消除医学生心中的不解和困惑,使其深感医学伦理学理论具有现实指导性,满足学生对医学伦理学理论知识的渴求,有助于锻炼和提升医学生的思辨广度和深度,达到理论联系实践、理论指导实践、化解心理困惑的教学目的。
理论知识因其理论性、枯燥性、抽象性使学生难以理解、体会,甚至产生排斥厌学心理,如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地插入典型案例,无疑是给学生注入兴奋剂,引起参与兴趣。在简单复习完上堂内容,导入本堂要讲的医德规范之前,先把“梁丽”案抛出,吸引学生的眼球,当剖析到三个层面的有机联系后,学生的积极性已调动起来。随后顺理成章地讲起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能够引起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共鸣,使医学生不再抵触医学伦理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也认同并接受医德规范。热案介入外化了医学生分析鉴别的实践能力,同时内化了医学生医学伦理学的理论知识。
从案例中汲取最有价值的东西运用到教学中来阐述医学伦理学的理论知识,使医学生在理性和感性的结合上认同理论知识。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普遍性问题的分析,阐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可以产生共鸣,达到教学目的。热案介入激发了医学生参与兴趣,给医学生广阔思考空间,挖掘了医学生的最大智力潜能,使医学生愿意深入案例,充分剖析案例,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并设身处地的思考、探求问题的症结,变被动为主动。
[1] 王萍.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J].医学教育探索,2007,6(7):596.
[2] “梁丽案”现场回访:从清洁工到囚徒的10小时逆转[EB/OL].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09-05/16/content_11383915.htm,2009-05-16.
[3] 陈飞.耻感:一条重要的医学伦理底线[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22(1):109.
〔修回日期2010-03-12〕
〔编辑 金 平〕
A New Perspective of Case Choice i n M edical Ethics Teaching
ZHANG Yong-li,HU W en-hua,ZHANG Jin-feng
(M udanjiang M edical College Science,M udanjiang157011,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new perspective of case choice in medical ethics teaching,which breaks through the limitations of the choice of teaching cases,chooses the hot-case analogy teaching methods out of medical field,and proves to have
good teaching results.
Medical Ethics;Medical Ethics Case;New Perspective;Ethics andMorality;Medical Ethics
R-052
A
1001-8565(2010)02-0066-02
张永利(1974-),女,黑龙江牡丹江人,副教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
2009-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