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焕荣
近闻某单位有位领导上任伊始对员工这样说:“今天,组织把我放到领导岗位上,是要我接过一副工作的担子,而不是送我一把当官的椅子。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不辜负组织重托,时刻把群众利益挂在心上,尽职尽责,为单位持续稳定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笔者禁不住为此比喻击掌叫好。
职务,就是担子。每个领导干部走马上任,都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不辜负组织的重托和职工群众的期望,把担子挑起来,和大家一起推动单位的全面建设和发展,而不是想着如何躺在安乐椅上。
然而,也有个别人一旦晋升高一级职务,就像获得了一把高级的椅子。首先是屁股不愿离开椅子,不爱往下面跑了,与基层的同志接触也少了。即便是下基层,也是前呼后拥,浩浩荡荡,“坐着小车转,隔着玻璃看”,放不下架子,扑不下身子;再就是说话调子变了,官腔多了,处处以领导自居,居高临下,指手画脚,动辄发号施令,盛气凌人;还有就是看重待遇了,认为自己坐在这个位置上就应该享档次高的福利待遇,如车子、房子等等。这种看重椅子而轻视担子的作风,与其所担负的职责显然是相悖的。
过去人们常把工作比做“革命重担”,不无道理。一个企业管理者处在关键岗位上没有压力感、负重感,而只有舒适感,是不可能做好工作的。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66岁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辗转9次视察7地灾情,召开6次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他用高效、迅速、果断的72小时为中国赢得了强震下拯危救困的宝贵时间,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两次进藏历时10载,他在别人坐在办公室椅子上忙于应酬的时候,跋山涉水深入全区98个乡镇的农家访贫问苦,实现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豪迈誓言,也给每个领导干部树起了学习的榜样。
担子和椅子,虽一字之差,体现的却是两种不同的思想境界和情操。愿每位企业管理者面对新的职位时,多一些“担子意识”,少一些“椅子意识”,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为企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