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探析及战略构思

2010-02-13 16:29课题组
国际贸易 2010年6期
关键词:区域合作东亚进程

课题组

后危机时代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探析及战略构思

课题组

过 去20年,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和金融国际化以及交通运输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区域化和全球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全球经济失衡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强制调整,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模式也会发生变化。后危机时代全球治理结构的变化和经济再平衡必然影响到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机遇和挑战并存,迫切需要新的战略和对策措施。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及国际比较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内涵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区域内各成员之间经济联系逐步提高的过程和演进状态。就过程而言,它是商品和资本、技术、劳动等要素逐步实现自由流动,在区域内提高配置效率的过程。就状态而言,它是区域经济体经济联动性增强,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状态。区域经济一体化体现在贸易、投资、金融以及公共政策协调 (如应对危机政策协调、风险管理、监管合作、汇率协调)等各个方面。

(二)亚洲、北美和欧盟经济一体化之数量比较

1.贸易一体化。三大区域区内贸易份额长期呈增加趋势,但近年有所减少;各区域出现分化,亚洲区内贸易份额增加较快,已接近欧盟水平;亚洲已超过欧盟成为贸易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且其全球化步伐快于区域化。

2.投资一体化。亚洲区内直接投资份额高于北美,但低于欧盟;亚洲区内证券投资份额有所增加,但仍然较低;其中,日本在全球的投资拉低了亚洲的区内份额。

3.人员流动。游客的数据可以粗略地反映人员流动的情况。根据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数字,亚洲区内游客份额明显增加,2007年约为50%,而北美和欧盟游客区内双向流动份额都在60%以上。从变化趋势看,北美和欧盟双向流动的份额趋于下降,而亚洲呈现上升趋势。

4.经济关联程度。根据亚行的研究,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亚洲区内各主要经济体经济周期表现出明显的同步特征;亚洲各国之间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大致与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相当。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特点

总体上看,全球范围内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普遍增强,各种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不仅数量增长,而且相互交织,区域化和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互相替代。主要区域在一体化过程中也形成了各自特点。

1.亚洲区域一体化,在亚洲金融危机前,主要是市场驱动,而非政策推动。亚洲金融危机后,区域合作主要以防御危机为目标,总体看,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以东亚生产网络和供应链为基础,全球化倾向高于区域化。

2.欧盟区域一体化,已经建立超国家主权机构,区域内政策协调力度强,一体化广度 (参与的国家)和深度 (一体化的形式)最大,欧盟经济一体化模式成为中小国家联合起来,以区域化对抗美国主导的全球化典范。

3.北美区域一体化,区域合作形式以自由贸易区为基础,开创了南北型合作的先河,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低,区域一体化程度受制于全球化。

二、后危机时代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演进

(一)世界经济贸易格局变化将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1.知识经济的扩散作用以及新技术革命和各国要素禀赋的变化将导致全球产业分工、贸易格局和竞争方式发生新变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可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全球经济再平衡促使过度依靠出口和过度依赖消费的发展模式进行调整,这种调整既存在区域之间,也存在区域内部,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面临的挑战最大。

3.金融危机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目标可能会更加广泛,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将从过去以防范和应对危机为主,转向创造机会,寻求经济的包容、绿色、低碳、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经济体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

1.美国已经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CAFTA-DR自贸区协定,与秘鲁、以色列、约旦、巴林和阿曼、新加坡、澳大利亚、东盟和韩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协定,以及与南非关税同盟贸易签订了投资和发展合作协议。

后危机时代,美国区域一体化重点一是推进美洲自贸区 (Free Trade Area of Americas,FTAA);二是分阶段、分步骤推进中东自贸区(Middle East Free Trade Area,MEFTA);三是积极倡导并试图主导跨太平洋自贸区 (U.S.-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Free Trade Agreement,FTA)。

2.欧盟与欧洲地区、地中海地区、亚洲和美洲地区23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贸易协定。

后危机时代,欧盟区域一体化的重点:一是继续推进与东盟和印度自贸区谈判;二是发展和深化与加拿大经济合作。

3.日本主要以EPA的形式推进双边经济与贸易和合作。EPA比FTA包含更多的内容,比如人口移动、政府采购、竞争政策等。日本已经与新加坡、墨西哥、马来西亚、泰国、智利、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东盟,瑞士、越南、印度和澳大利亚等经济体签署了FTA/EPA。

后危机时代,推进日本版的东亚一体化是日本的重点。

(三)大国博弈,后危机时代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困局

东亚地区的主要经济体对东亚区域一体化的演进存在不同的认识。日本提出的 “东亚共同体”是“10+6”的远期目标,难度很大。我国认为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应该先从相对容易的 “10+3”起步,未来逐步发展到 “10+6”。而美国试图通过亚太经合组织机制,特别是跨太平洋自贸区来参与和影响亚洲一体化进程。

三、中国参与亚洲区域合作影响分析

(一)综合影响

一是有助于创建一个和谐稳定的周边环境;二是有助于整合区域市场和资源,服务国内经济建设,有助于推动非经济领域的合作;三是有利于我国部分沿边省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四是有利于扩大我国的影响,在大国外交中占据主动;五是有利于国家的和平、稳定和统一。

(二)自由贸易区

近年来,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进展迅速,合作领域不断扩展,合作深度明显高于以往,在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以及克服经济危机不利影响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实证分析表明,与亚洲国家和地区建立自贸区将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并减少顺差。

(三)金融和货币合作

后危机时代亚洲货币和金融合作将进一步增强和深化,这将有利于缓解流动性紧缺和规避汇率波动风险,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降低对美国金融市场的依赖,推动亚洲货币一体化进程。

(四)次区域经济合作

次区域合作可以避开敏感领域,具有灵活性、务实性和包容性特征。我国参与周边地区的次区域合作可以维护国家安全、保持边疆稳定;优化对外开放格局、提高对外经济发展的福利和溢出效应;发展沿边少数民族经济、带动欠发达沿边省区的发展。

四、后危机时代我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思路

(一)挑战和机遇

1.五大挑战:一是亚洲各国经受了经济危机的严重冲击,外贸进出口环境短期内急剧恶化;二是全球经济复苏的前景尚不明朗,亚洲各主要经济体面临不同的结构性问题;三是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参与区域合作的能力也不均衡;四是亚洲区域合作仍处于初级阶段,各主要经济体对于区域合作的目标和路径存在很大认识差距;五是亚洲区域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外部政治因素。

2.五大机遇:一是亚洲各经济体共同应对危机的成效,凸现了区域合作的重要性和活力;二是全球经济和治理结构的调整,会更加显示亚洲区域合作的生命力;三是中国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政策措施和中国经济在危机中的表现;四是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差,使得亚洲各国在区域合作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五是亚洲各国在区域合作方面的多样性为区域合作创造了条件。

(二)目标和原则

1.主要目标。以经济合作为基础,有效整合区域市场和资源,带动沿边省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实现重点区域协调发展;提升我国地位,扩大我国发展空间和影响,为大国外交创造条件;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第三步发展战略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周边环境。

2.基本原则。一是积极参与;二是加强对话;三是合作共赢;四是搁置分歧;五是开放包容;六是项目先行;七是机制协调;八是发挥地方的积极性。

(三)重点战略

1.自由贸易区战略。通过自贸区谈判和建设消除和减少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投资、环保及劳工制度等方面的贸易壁垒;在货物贸易方面制定相对完善的原产地规则;在区域内完善海关手续、技术标准、政府采购、服务贸易 (包括金融电信)及竞争政策 (包括反垄断)的统一规定;建立良好的争端解决机制。

2.次区域发展战略。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和泛北部湾次区域合作实际上都是中国和东盟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上合组织和中亚次区域合作更能显著增强我国在中亚区域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3.中国东盟一体化战略。中国东盟一体化建设将会给东亚的日本、韩国带来巨大压力,迫使日韩参与东亚一体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瓦解美日、美韩同盟,进一步改善我国发展的外部条件,有利于构建相对平衡和稳定的多极化政治经济关系。

4.多极化战略。区域合作可以有效整合和凝聚区域内部力量,抵御区域外部的经济、政治和军事霸权,化单极世界为多极世界,是多极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具体措施

1.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加强战略性研究。今后5~10年,要以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为契机,利用好中国东盟合作基金,推动 “10+3”和 “10+6”的积极合作;要以次区域合作为重点,通过次区域合作推动区域合作。

2.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刺激区域内市场需求。今后5~10年,中国要转变经济的发展方式,而且必须推动亚洲国家共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区域内部科技合作,提高区域内自我创新能力,启动区域内部需求。可以考虑利用深圳创业板,共同培育亚洲的科技创新资本市场。

3.继续推动区域内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进程。今后5~10年,要以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为基础,不断完善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措施,争取率先与东盟国家实现货物和服务贸易的零关税,实现跨境投资的国民化一般待遇;尽快将中国东盟共同市场建设谈判推向前台。

4.加强金融合作,推动人民币区域化进程。今后5~10年,要以 “清迈倡议”为基础,进一步扩大东亚 “外汇储备库”,完善相应的制度安排;探索以东亚外汇储备库为基础,建立东亚共同投资基金;整合和改善区域内部的贸易融资机制,加快人民币区域市场建设,推动人民币区域化进程。

5.扶持区域性合作基金,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周边区域投资。今后5~10年,要在扩大和完善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的基础上,建立中亚或上合组织投资基金、东北亚投资基金。同时要以东亚外汇储备库为基础,倡导建立东亚共同投资基金,以推动东亚一体化进程。

6.发挥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多边机构的杠杆作用。增强区域合作各国的互信,降低合作风险;提供区域合作所需要的技术和资金,以及区域合作的外部监督;更为重要的是亚行的参与能有效地带动区域外国家和多边组织的投资。

7.倡导区域共同市场建设。在推进自贸区建设中,随着合作层次的不断深入,共同市场建设也必然会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以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区域内的经济影响,提高区域内相关国家的社会福利水平,推动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更好地抵御外部的冲击。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课题组成员:王海峰、曲凤杰、张哲人、杜琼;责任编辑:姚锐)

猜你喜欢
区域合作东亚进程
以泉会友,共享东亚文化盛世
新冠疫情下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新挑战与新机遇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欧洲第一份研究东亚视觉艺术的西方语言杂志——《东亚艺术》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与展望
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研究——以《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为例
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国际收支统计
学霸“三小只”
未定的东亚多边体制与能动的中国东亚政策
基于ZADL联盟的低利用率文献区域合作储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