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科技创新 推进国际合作为水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访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司长高波

2010-02-13 16:14韦凤年
中国水利 2010年24期
关键词:水利科技工作

2010年,水利国际合作与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和大局,认真贯彻水利部党组新时期治水思路和国家外交方针政策,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大力推动中国水利全面登上国际舞台,不断提高水利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推进水利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开创了水利国际合作与科技工作的新局面。近日,本刊专访了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司长高波。

中国水利:2010年,围绕民生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的科技需求,请问水利科技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

高波:一是“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全面完成。在总结“十一五”科技工作成效与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水利发展需求,研究确定“十二五”水利科技发展思路、目标和任务,凝练重点研究方向,完成了“十二五”水利科技发展规划。在组织编制行业科技发展规划的同时,积极与科技部、财政部沟通,将重大行业科技发展需求纳入国家科技规划中,并得到支持。此外,按照财政预算管理要求,在行业科研专项组织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948”引进计划和推广计划预算项目规划。预算项目规划注重了顶层设计,根据需求加大项目组织力度,避免项目小、散、乱,强化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此外,联合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向国务院争取“十二五”期间继续实施“948”引进计划,得到批准,为持续追踪国际先进水利技术,加强水利先进技术引进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是重大科技问题研究成果显著。2010年,紧密围绕民生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的科技需求,充分利用各级各类科技计划,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重大科技问题研究,取得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共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7项,“黄河调水调沙的理论与实践”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历史大洪水调查研究”等49项科技成果获得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进展顺利,大部分项目已经进行结题验收。“黄河健康维护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中有关黄河泥沙配置、水库异重流塑造、水沙输移预测等技术直接应用于黄河第10次调水调沙生产实践,实现了洪水调度与水沙调节相结合。“流域洪水预警预报与风险管理关键技术”项目研制的流域性综合防洪风险分析与评价体系,实现了对流域洪水演进、灾情评估的三维可视化展示,成功应用到2010年长江中下游、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和淮河等重点流域洪水监测预报预警业务工作中。“农村安全供水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研发了一批适合农村供水工程特点的水源开发、水质净化、饮水消毒、水质检测等实用性技术和产品设备,建立了一批适合不同类型地区的农村安全供水技术集成模式与示范工程。

利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计划,重点研究解决了一批水利行业急需的重大科技问题,特别是流域综合治理中的重大科技问题,有力地增强了水利行业发展的支撑能力。针对长江防洪问题、黄河水沙调控、淮河流域防灾减灾等七大流域关键问题,开展了一系列专项研究,为流域水资源开发与保护提供技术支撑。针对鄱阳湖、洞庭湖综合治理开展的三峡工程运用后对鄱阳湖及江西“五河”的影响研究、洞庭湖四口河系防洪水资源及水环境研究,系统地开展了江湖关系变化及其影响的专题研究,为两湖综合治理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针对节水灌溉业务需求开展的全国灌溉用水效率测算分析与评价技术研究,有效测算了全国灌溉水利用系数,为农业用水发展的宏观决策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依据,成果已在各省得到了推广应用。针对海堤工程设计需求,组织开展了复杂断面海堤越浪量及其相关指标研究,水工程防洪(潮)标准及关键技术研究等标准化研究。

三是技术引进和推广转化取得突破。充分利用水利部“948”计划和其他国际科技合作渠道,持续不断地跟踪国际水利科技前沿。结合水利行业发展或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重点引进了60余项先进实用技术。重视引进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力争掌握核心技术,形成技术引进与开发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创新模式,通过技术引进的实施促进水利科技的不断进步。

省级海洋公园指标体系包括3类评价指标13项评价因子,根据各评价指标和因子的重要程度,分别赋予一定分值。每项评价因子赋予权重分值(表1),可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各层次赋予评估赋值(表2-4),总分为100分。

在科技推广工作方面,加大了项目的顶层设计,以及项目推广的系统性与集成性,采取“面上推介培训、点上示范指导”的方式,大力开展优秀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与应用,水利科技推广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2010年,近100项先进实用的水利科技成果得到转化推广,在防灾减灾、水资源保护、水利工程建设、水利信息化、农业高效用水、水土保持等各个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2010年,经积极协调争取,水利科技推广专项经费扩大到4500万元。

四是水利技术监督工作稳步推进。制定发布了《水利技术标准制修订管理细则》等4项管理文件,水利技术监督工作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积极开展了标准化专题研究和前期工作研究,强化了对标准立项、审查、验收、发布、复读等过程的监督管理,发布了标准化工作进展动态月报,推动了标准制修订进度,提高了标准质量。发布了《堰塞湖应急处置技术导则》《灌区规划规范》等37项标准,报批8项国家标准。现行有效水利技术标准达到626项,标准物质55种,基本满足了水利行业需求。稳步推进计量认证审核行政许可工作,完成了59家水利质检机构的国家计量认证评审。推动水利计量工作的顺利开展,首次正式批准发布了3项水利行业计量检定规程。加强认证机构管理,2010年两家产品认证机构对112家企业发出310张产品认证证书,两家体系认证机构对1000余家企业开展了认证工作。

五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人才培养取得重要进展。一是继续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指导、支持国家级创新基地建设发展和流域创新中心构建,深入调研地方水利科研中心的建设管理。二是组织开展科研能力建设评估,形成评估报告,提出下步工作方案。三是申报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积极争取依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建设 “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重点实验室,已经纳入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建设计划。四是依托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和长江科学院组建的国家大坝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始运行。五是进一步加强了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引导广大青年科技人员健康成长,早日成才,依据《水利青年科技英才评选奖励和管理办法》,组织开展第四届水利青年科技英才的评选工作,评选出10名青年科技英才,并进行了相应表彰。

六是科技项目管理全面加强。针对2009年科技项目执行和经费使用专项检查及日常管理暴露的问题,进一步加大项目管理工作力度:一是加强整改。对存在问题较多的单位下达限期整改通知,责令整改。二是出台制度。为推动水利行业科研诚信建设,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水利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印发了《水利科技计划实施中失信行为处理办法(试行)》,建立信用档案制度。制定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利科技项目管理的通知》,规范科技项目管理。三是加快到期项目验收和清理工作。经过清理,科技项目执行延期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四是组织科技项目管理培训班,首次召开了由科技项目管理人员与财务人员参加的科技项目管理培训班,加强了科技项目相关管理办法、制度的宣传、培训。

七是科技投入稳定增长。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召开后,中央财政大幅度加大了对科技工作的支持力度。新增设了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中央级科学事业单位修缮购置专项资金、公益性科研院所离退休人员专项经费、研究生培养专项经费等渠道,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水利科技投入体系逐步形成,科技投入不足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2010年水利科技投入在保持2009年投入基础上又有所增长。

中国水利:在过去的一年里,围绕水利中心工作,配合国家外交大局,水利国际合作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二是稳固发展政府间水利合作。为发展政府间水利合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与新加坡环境水资源部、挪威王国石油和能源部、丹麦王国环境部在水资源领域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完成了双边定期交流活动6项,安排领导参加双边高层对话研讨会3次。结合国际合作项目,举办国际研讨会2次,就人们关注的环境流量、流域水量分配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讨。

三是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开展多边水利合作。协助世界水理事会参加上海世博会,大力开展水利世博外交,使世界水理事会馆成为世博会期间中外水利交流的重要平台。积极承办和指导相关协会在华举办国际水事活动,如世界水理事会第39届理事会、土地退化与防治国际研讨会、全球水伙伴董事会会议等。同时积极组织有关单位赴国外参加国际水事活动。指导黄河水利委员会申报新加坡国际水周李光耀水源荣誉大奖并获奖。组织太湖局、黄委等单位参加了第三届新加坡水周。成功组团参加了斯德哥尔摩水周、IPCC第33次全会、流域组织国际网络第八次会议等国际会议。参与国际组织领导职务竞选和推荐。完成了国际沙棘协会在华注册登记的前期申报工作。

四是扎实推进外资项目管理。外资项目进展情况:世行贷款淮河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项目正式启动;云贵鄂渝水土保持项目进展顺利;节水灌溉二期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复,完成了世行预评估与可研报告的预审查;亚行技援流域水量分配和管理政策项目正式启动;GEF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项目完成世行特派团检查,进入成果宣传推广阶段;亚行贷款黄河洪水管理项目进入验收阶段。中日合作水库运行管理能力建设项目正式启动;中日合作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项目、中日合作草原生态保护节水灌溉示范项目进展顺利;中澳环境伙伴项目进展顺利;中英水资源需求管理援助项目完成了宣传短片的采访工作;中芬黄河防洪减灾系统建设项目完成验收;中意合作华北平原地下水管理项目完成了一期合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五是组织完成国际河流涉外工作谈判任务。2010年组织安排和参加了中哈利用和保护跨界河流联合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及专家工作小组第七次会议,中俄合理利用和保护跨界水联合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及水资源管理工作组第一次会议,中蒙边界水联合委员会联合专家组第三次会议,中印跨境河流专家级机制第四次会议,湄公河委员会(湄委会)首次峰会及第15次对话会,中朝水文技术交流等国际河流会议和活动。签署了中哈关于共同建设霍尔果斯河水利枢纽政府间协定、中哈水文合作补充协议,中印朗钦藏布—萨特莱杰河水文报汛续签协议等。

六是全面加强外事管理工作。为加强外事管理,举办了水利部多边国际合作工作座谈会及水利部外事联络员座谈会;严肃处理了因公出国(境)违纪事件的相关责任人;严格审批审查,加强因公出国(境)审批;制定了2010年因公出国(境)专项工作计划;制订了水利部关于在华举办国际会议管理的若干规定讨论稿;会同相关司局,组织了2011年因公出国(境)团组计划申报工作;组织优秀外事联络员赴有关欧洲国家开展交流;完善因公出国(境)审批和经费审批程序。

七是进一步拓宽水利国际人才培训渠道。进一步拓宽水利国际人才培训渠道,制定了2010—2011年水利部机关公务员出国(境)培训计划,组织安排了部机关及部分流域机构20名中层管理与技术人员赴荷兰进行水资源综合管理培训;以双边项目为平台,派出80多人次的管理和技术人员赴日本、澳大利亚、荷兰、瑞典等国接受培训;通过积极努力,在中欧流域管理项目下争取到大量资金,全额资助部机关两批30名公务员赴欧盟4个国家进行15天的培训;通过引智渠道,共引进国际专家3人次,派出2个团组44人次出国(境)培训。

中国水利: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请问水利国际合作与科技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高波:在水利国际合作方面,我们要从国家政治、经济和外交大局出发,不断加强水利双边国际合作,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重大国际水事活动,进一步提升中国水利在国际水资源领域的地位和作用。主要有以下几项工作重点:

一是继续做好高层互访工作,拓展合作领域。落实与荷兰基础设施与环境部、美国农业部、墨西哥国家水委员会、委内瑞拉环境部、斯洛伐克环境部以及马来西亚能源、绿色技术与水务部之间的双边水利合作协议或谅解备忘录的签署工作。做好部领导参加联合国秘书长水与卫生顾问委员会会议的相关工作;做好部领导出席国际灌排大会、国际水利学大会、国际大坝会议等重要水事活动的准备工作。

二是进一步加强双边固定交流。举办好第26届中日河工坝工会议、第26届中日水资源交流会议、中日农田水利交流会议、第17届中韩水资源交流会、中荷水管理联合指导委员会第11次会议、第五届中瑞水管理研讨会、中法水资源合作联合指导委员会会议等双边定期交流会议。

三是积极做好各项多边交流与合作工作。积极参与第六届世界水论坛的前期准备工作,择机在华举办一次亚太地区磋商会,为中国水利更加深入地参与世界水论坛做好准备;积极指导有关部门做好中国专家参与国际灌排委员会主席职位竞选的工作;指导长委开好第四届长江论坛;指导国际水文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国际小水电中心、亚太小水电中心、国际沙棘中心、全球水伙伴中国委员会、中国大坝协会等组织做好对外交流工作。

四是继续做好国际河流涉外工作。组织召开中哈跨界河流联委会第九次会议及专家工作小组第八次会议、中俄跨界水联委会水资源工作组第二次会议、中蒙边界水联委会第六次会议及联合专家组第四次会议、中印跨境河流专家级机制第五次会议、与湄委会第16次对话会等。继续做好中朝水文报汛和技术交流工作。

五是做好利用外资项目的管理。做好世行贷款节水灌溉二期项目和淮河低洼地治理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指导中欧流域管理项目做好项目各项工作;加强对中澳、中日、中意、中瑞、中荷项目的管理工作;以外资项目为平台,做好水利人才培养工作。

六是继续加强人才培训工作。争取通过外专局渠道安排两批40名公务员前往美欧等发达国家培训,争取利用外资项目安排一批公务员赴国外培训。

七是加强外事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外事工作的规范管理,提高效益和效率,为水利对外工作提供良好的服务和保障,准备出台水利社团加入国际组织等管理办法。

在水利科技与技术监督方面,我们要紧紧围绕可持续发展水利需求,以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健全完善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加强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水利标准化建设,着力解决制约水利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为可持续发展水利提供科技支撑和保障。

一是抓好重大科技项目立项组织。做好“十二五”国家级重大研究项目的论证和启动实施工作。围绕极端水旱灾害成灾机理及防灾减灾、河湖水系连通的布局与调控、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技术支撑、农业综合节水和保障饮水安全等重大问题,组织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继续做好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的设计和组织实施,做好2012—2015年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预算项目规划。引导各地创造条件,多渠道、多层次增加科技投入,设立本地区、本流域的科技计划,组织开展重大问题研究。

二是做好技术引进和科技推广。积极引进吸收国外先进理念和技术,进一步提高引进质量和水平,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做好“948”引进项目和科技推广项目的组织实施。深入开展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情况调研,进一步加强科技推广项目的组织和实施,因地制宜,探索采用灵活多样的手段和方式,加大水利科技成果的推广宣传力度。

三是推进水利技术监督工作。争取出台“水利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强制性条文实施监督管理办法”等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正式发布和实施第三版强制性条文,加强督察和指导。加快标准制修订项目执行进度,力争完成2008年及以前立项的标准化项目。推动国家级质检中心和计量检定站建设。

四是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一是分区域或流域组织开展科技项目管理培训班,加大对科研人员和科技、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进一步规范科技项目执行和资金使用管理,提高项目执行和管理水平。二是继续加强项目执行过程管理,加强检查和验收。三是继续采取有力措施,督促加快经费执行进度。四是完善项目管理制度,明确各环节工作时间和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管理能力水平。

五是推进科技体制机制建设。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努力争取有关部门对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进行重新评估,对转制科研机构进行重新定性,采取有力措施,落实对口帮扶机制,促进转制科研机构发展。全力推进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分层次推动国家级创新基地、流域创新中心、地方水利科研中心和科技试验站建设。

六是进一步加强科技平台建设。一是积极推进“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申报组建工作,做好论证和组织实施;二是做好新建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的组建工作,探索省部联建、共建的新模式,将部分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纳入部级建设范围,在科技项目上给予适当支持;三是加强已建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管理,加强评估考核。

猜你喜欢
水利科技工作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科技助我来看云
不工作,爽飞了?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