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煜 王瑶娟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是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3年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自 2004年 11月 16日启用至今,在科研仪器设备投入方面已经达到 5 000万元以上,其中 3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有 21台。如何提高管理水平,合理使用仪器设备,特别是如何管理好大型精密仪器,充分发挥和提高贵重仪器的投资效益和使用效益,更好的为教学和科研服务,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为此,中心实验室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设备管理经验[1~4],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构建了一套管理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
(1)决策层。成立科研平台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管理制度、实施管理决策和宏观指导。
(2)管理层。成立科研平台管理办公室,负责各部门间协调、执行制度和制定保障措施。
(3)运行层。各平台依据相关制度,确保仪器设备正常运行。
(1)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制度。为每台仪器建立“身份证”,即将该仪器设备购买的可行性报告、安装调试验收报告、资产登记号等资料收集归档,以便对仪器进行效益评估。
(2)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即为每台仪器设备制定相应的《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 re)、《科研平台仪器负责人岗位制度》等,严格按照要求做好仪器设备运行、维修保养及使用。依据这些资料可以对仪器设备的状况进行动态分析,并作为考核仪器负责人的重要参考依据。
(3)建立考核和奖惩制度。依据已制订的《科研平台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科研平台实验仪器管理奖惩条例》等,对仪器设备管理工作进行综合效益考评,并公布考核结果。
(4)建立仪器设备分类管理制度。首先以仪器设备的功能及价值作为基本原则对其进行分类,然后按照仪器设备的分布区域编制仪器设备分类详表,内容包括编号、分类、放置位置等信息。针对不同类别的仪器制定不同的管理、使用和维护保养的制度。①三类仪器:实验室辅助仪器 (人民币万元以下的低值仪器设备)。如磁力搅拌器、水浴锅等;②二类仪器:实验室必备仪器 (人民币 1万~10万元的一般仪器设备),如 PCR仪、凝胶成像系统等;③一类仪器:大型精密仪器 (人民币 10万以上的贵重仪器设备),如液质联用仪、测序仪等。
(5)仪器操作权限分级制度。针对以上三类仪器设备组织开展不同等级的培训,仪器操作人员经过培训后必须通过相关考核取得相应仪器操作证书后方能上机操作。期间管理部门对各类仪器使用和运行状况进行动态监督,发生以下情况管理部门依据相关实验仪器管理奖惩条例对操作人员进行降级处理。①没有按照要求填写实验仪器设备使用记录或记录不全;②未经批准擅自搬动实验仪器设备或借于无操作证实验人员使用;③跨级使用实验仪器设备;④违规操作造成的仪器故障和损坏。
(6)建立大型精密仪器专人负责制度。针对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价值高、技术性强的特点,我们以 A、B角的形式为每台大型仪器配备 2名专业实验技术人员,基本上可以解决因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权限过于严格等原因导致仪器使用率低等问题。
(1)首先,中心自 2005年起先后引进 40名研究生学历、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实验技术人员担当大型仪器负责人。期间定期组织实验技术人员前往国内外重点实验室学习,并邀请专家为他们讲授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巧,使实验技术人员及时了解最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动态,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其次,确保实验技术人员得到与从事科学研究人员相同的待遇和职称晋升机会,充分调动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对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实行有偿使用制度。使用费用根据不同的任务实行不同的收费标准,中心内部课题按对外服务收费标准的一半进行收取。复旦申康系统的单位实行补贴收费,由申康专项经费专设补贴措施,以此鼓励申康医院的开放共享服务。此方法不仅提高了大型仪器利用率,维持了仪器良好的运行状态,延长了使用寿命,更能调动实验技术人员对功能项目开发和服务的创新性和积极性。
2004年,作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第一个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启动运行。2007年 11月 1日起,全国第一个关于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的法规——《上海市促进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规定》正式实施,这为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提供了法律依据[5]。
中心自 2006年先后有 21台大型仪器加盟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在未加盟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之前,尽管我们做了不少工作,但由于实验项目仅限于本系统和本专业,中心外样品和承担科研课题档次均受到一定限制。加盟后,中心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资源和技术服务水平通过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得到了进一步的宣传和推广,大大提升了中心知名度,同时使中心实验室承接课题数量和服务量有了明显提高。
自 2007年以来,仪器设备对内对外技术服务项目数、经费数及对外服务单位数都有稳步的增长。2007年对外服务项目共计 59项,服务总收入 41.22万元,涉及单位共计 25家;2008年服务项目为 92项,服务总收入 205.74万元,涉及单位共计45家;2009年平台对外服务项目增至 145项,服务总收入 234.42万元,对外服务的外单位共 51家,包括企业、医疗机构、大学及科研院所,其中企业 20家、医疗机构 17家、大学及科研院所 14家。同时,2009年对单位内部临床科室的支撑服务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目前已有呼吸科、感染一科、消化科等共计 13个临床科室课题组获得了支撑服务,总服务经费达 30.2万元。
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强大的技术和管理团队大大地提升仪器设备的应用水平,为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开展提供了支持。仅 2009年中心就获得国家级课题 21项,部级课题 2项,市级课题 27项,市卫生局 (申康中心 )课题 21项,区级课题 1项,校级课题 21项,各类基金会课题 6项,累计批准科研经费9 891.1万元 ,发表SC I论文 41篇 ,取得科研成果 7项。
实验室仪器管理工作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工程,我们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和自我改善,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进一步加快实验室建设,改革和完善实验室仪器管理体制,促进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1] 郑盒武.尽快推进科技资源共享[N].科学时报,2004-03-15(6).
[2] 童燕青.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率的方法和措施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20(6):178-180.
[3] 姚文清.以科学管理促进提高大型仪器的使用效率[J].实验技术与管理,1999,16(1):73-76.
[4] 廖起彬.充分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探讨[J].中山大学学报,2001(3):209-211.
[5]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上海市促进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规定[EB/OL].http://www.shanghai.gov.cn,2009-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