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兴军
(水利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中心,100053,北京)
1994年,为适应我国不断深化的改革开放形势,拓展水利国际合作交流的领域,水利部组建成立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中心。10多年来,围绕水利发展与改革的中心任务,中心参与了水利行业数十项国际合作项目的实施与管理工作。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坚持以国际合作交流服务于水利发展与改革的目标,不断拓展国际合作领域和渠道,实现了业务的稳步发展。
在中心成立初期,外资项目管理是中心的基础和主要业务。20世纪90年代,中心先后参与组织实施了小浪底枢纽、太湖流域防洪和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等多个大型世行贷款项目。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加快了我国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建成后的小浪底工程在黄河的防洪、排沙和减淤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太湖防洪工程在1999年防御太湖特大洪水中,有效地保障了太湖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项目改善了项目区的生态环境,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但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依然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资金渠道之一。根据水利发展规划,在2006年启动了世行贷款 “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项目”的实施,以改善和遏制长江中上游四省水土流失的状况。2010年5月,中心与世行就“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项目”进行了贷款谈判,并签署了谈判纪要。该项目将显著提高淮河流域江苏、河南、安徽、山东省的防洪除涝能力,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改善项目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实践证明,可持续地利用国际金融组织的资金,依然是加快我国水利建设的重要资金渠道,外资项目也是我们培养人才和引进先进技术的重要措施。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利用国外资金的主要目的是弥补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满足国内许多重大规划项目的建设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力增强,利用外资工作的主要目的逐渐由资金需求向引进先进的技术、理念和方法转变。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家有关部门更加强调了外资项目在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促进机制改革创新的要求,为了适应这种转变,2007—2008年,我们组织实施了亚行技术援助“中国洪水管理战略研究项目”,引进了国际先进的洪水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研究提出了我国综合性的洪水管理战略框架和洪水管理的基础理论,促进了我国防洪策略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的转变,该项目荣获亚行和财政部颁发的 “2010年杰出成就奖”。2005—2010年实施的中英合作“水资源需求管理项目”,运用国际先进的 “水资源综合管理方法”和“水资源需求管理”理念,在我国北方甘肃和辽宁的缺水地区进行了案例实践,取得了许多值得推广的经验,有力地配合了水利部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的开展。通过外资项目的实施,学习国际先进技术,促进水利体制与机制的改革创新,将是我们未来国际合作交流工作的重要目标。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针对我国水资源短缺而采取的一项战略性举措,为此水利部规划了一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试点城市。根据近年来水利部开展的国际合作交流工作,我们了解到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曾经发生严重的水污染和水危机,但日本政府经过20~30年的治理,基本实现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控制用水总量的同时保持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在节水型社会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008年,我们通过向科技部和日本国际协力机构申请,启动实施了中日合作“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项目”,项目选择规划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作为示范区。项目实施中充分借鉴和运用了日本先进的经验和技术,在配合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内容。特别是日本在水利计划制订、河流生态流量设定、节水宣传和公众教育等方面的经验,以及日方专家提出的许多建议,都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项目开展的一系列技术培训,也使水资源管理人员对日本的节水工作有了充分的了解。根据日本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经验,我们正在积极筹划进一步与日方的合作,特别是如何借鉴日本在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治理方面的经验。
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项目实施的基础上,我们在黄土高原地区组织实施了中、英、世行合作的“中国小流域治理与管理项目”,探索了一套适合环境恶劣地区改善环境、减少贫困、发展经济的小流域治理和管理模式。项目成果受到了世界银行、英国国际发展署的高度赞扬,并希望中方能将项目经验向一些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的一些环境正在恶化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推广。2008年10月,我们组织了“中非水土保持国际交流活动”,非洲9个国家近40名代表参加了交流活动;代表们在实地参观了项目区后,对我国取得的治理成效表示由衷的赞叹,也希望我们能派出专家帮助他们开展规划编制和技术培训。经过两年来的准备,我们与英国国际发展署等国际机构就中方与国际援助机构合作对非洲进行技术援助进行了深入的探讨。2010年9月,我们计划联合英国国际发展署,组织第一批人员赴非洲实地考察,与非洲有关国家就具体需求和合作内容进行研讨,实现中方和国际机构合作援助非洲的实质性突破。
进入21世纪后,环境和气候变化逐渐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国际机构和外国政府与我国相关部门开展了一系列的项目合作和专题研究,以缓解这些问题对人类造成的影响。2007年,澳大利亚国际发展署与我国政府合作启动了“中澳环境发展伙伴项目”,在商务部的统一组织下,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环保部和国家林业局共同参与项目实施。根据 “改善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项目宗旨,我们组织相关流域机构和科研单位与澳方的研究和咨询机构,共同开展了“河流环境流量研究”“环境生态补偿机制”“水量分配与大型灌区管理”“水资源经济价值核算”等多个核心子项目研究。通过以项目合作为桥梁,水利部与澳大利亚环境、水资源、遗产和艺术部(DEWHA)签署了双边合作协议;流域机构与澳洲墨累达令流域管理局,国内研究机构与GHD公司、澳洲科技工业组织、澳洲国立大学、国际水资源中心等单位,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为双方针对环境气候变化和干旱等共同面临的问题开展合作奠定了基础。
开展水利人才的国际培训是引进国际先进理念和方法的重要措施,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的需要。根据水利部人才开发规划的要求,自2000年以来,在水资源管理、防洪减灾、流域规划、节水灌溉、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组织实施了数百人次的国际培训,每年的国外培训人次均保持在50人左右,对于水利行业管理人员了解国际水利发展动态,借鉴国外先进的理念和方法,促进与国际相关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也注重引进国外专家参与我国水利专题研究和建设项目的咨询工作,聘请国际知名的法律专家和水资源专家参与新水法的修订工作,使新水法的修订较好地借鉴了国际上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在“海河流域重点水源地富营养化研究”等多个重大项目中,也引进了一些国际知名专家参与项目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国水利取得的成功经验也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建设水利英文网站,让中国水利对外开放,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水利是时代发展的要求。2004年,我们开始承担水利英文网站的建设工作,及时宣传我国水利发展改革和治水思路,宣传水利建设成就,报道水利的重大新闻事件;为了充分发挥网站面向国际宣传的作用,我们定期对网站进行改版,做到新闻的实时更新,让水利英文网站真正成为世界了解中国水利的窗口。近期,我们又启动了全国水雨情信息(英文)网站的建设。
出国人员的护照、签证管理是外事管理的基础工作,具有政策性强、程序严格和工作量大的特点。在建立“水利部出国信息服务系统”之前,管理工作主要靠人工完成,不但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错。为提高管理工作效率,为出国人员提供优质、便利、及时的信息服务,2004年建成了 “水利部出国信息服务系统”,系统遵循了以人为本、针对性强、便于查询的原则,使出国人员可以系统地了解外事管理的有关规定、出访国家的最新动态、办理出国手续的程序及要求;随后根据使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多次系统改版和升级。该系统受到出国人员以及外交部有关部门的一致好评。为进一步加强外事管理工作,2008年,又完成了“水利部出国任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升级工作,使系统的使用和操作更加方便、快捷,统计功能更加完善,显著地提高了外事管理的工作效率。目前,水利部出国外事管理工作已基本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为出国人员提供规范、快捷和便利的外事管理和服务将是我们一如既往的宗旨。
15年来,中心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特别是2000年以来,国际合作业务领域不断拓展,实现了全面、稳步、持续的发展。展望未来,国际合作交流依然还有许多工作领域需要开拓,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民生水利的发展需求,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将是我们始终需要坚持的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