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文谨
(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北京 100824)
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发现不正常的状态进行维修,在维修过程中更换零件是非常正常的,是保证设备继续正常使用的一项措施。这些被更换下来的零件多是因磨损或其他原因损坏而达不到原来的性能或不能正常运转。这些零件按照严格的设备备件管理原则均应在领出需更换的新备件时交回仓库,作为领用新备件的根据或在更换后交回,这是保证备件正常出库的必要措施。而这些更换、回收来的备件如何处理却往往没有明确的安排。这些回收的零件的处理和使用是这里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由于过去备件的总储备金额不是很高,而修复技术更有限,所以多年来,除了少量价值高、容易修理的回收件进行修理再继续使用外,大量的回收件都作为废品处理了,这些零件的原值很大。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开发、推广了很多维修新技术,并开展了宣传、推广与培训工作,使很多可以普遍应用的修复技术在企业中得到应用。近年来随着再制造工程的推开,一些水平较高的修复技术和再制造技术得到应用。这些技术的应用已大大超越了原有的修复技术的范围,而是可以广泛应用于使用过的零件或报废零件的修复利用。在一些关键零件上还可以达到较原有零件更高的技术水平,延长了使用寿命,给回收旧件的再利用创造了条件,并取得应用和经济上的双丰收。如大庆油田抽油机零件磨损后的修复和再制造工作,使大量回收的磨损件得到修复或再制造后重新利用,取得了几亿元的效益,实现了循环经济的目标,也给企业的零件修复与再制造开创了一条新路。
使用后回收的零件根据其技术状况及企业的处理手段可分为下列几种情况。
1.消耗件,易损件磨损后不易修复或不必修复。从价值上看再使用的价值不高,从技术上看不值得修复。这类零件更换回收后,可报废处理。
2.易修复件,这类零件磨损后,用一般的修复工艺即可恢复原性能,如采用刷镀、喷涂、焊接、机加工等工艺或企业自己已掌握的修复手段即可修复的,应安排在企业内修复,修复后入库再用,列入库存指标。
3.需要较专业的修复技术或再制造技术才能修复的零件,并有修复或制造价值的,在大型企业应由本企业内的有关部门进行修复或再制造,其成本远低于购买新件。中小型企业自己没有这方面的技术力量的,可以委托相关专业加工单位修复或再制造,应分析够不够批量,价格是否合理等,再进行安排。
4.对一些回收的专业的零件,有批量可再制造的,如内燃机零件等,可交由专业厂再制造以节约社会资源。
按照循环经济的原则,也是对本企业零件回收经济效益的考虑。在上述的基础上,企业应根据更换、回收零件的情况,研究安排回收零件修复工作的策略,或与其他企业合作的措施。研究如何发挥本企业维修部门的作用,走可持续发展的路。
通过总结我国的设备管理经验,并结合国外一些有效的方法,可使现代备件管理适合我国企业当前的情况,并推动备件管理的发展。通过应用最低储备量法、社会化的备件储备等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可以使备件库存资金减少20%~30%左右。同时坚持循环经济的原则,又可以大大降低备件消耗。